《舌尖上的中国》导演:第二季第三季都在酝酿

2012/5/21 10:34:0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陈导您好,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十分受欢迎。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吃”来形容:吃香、吃相、吃惊、吃亏、吃醋……于是,《舌尖上的中国》在这样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横空出世,一瞬间就抓住了吃货们的胃,继而抓住吃货的心。

节目内容让人馋涎欲滴

节目内容让人馋涎欲滴

美食带来的是笑脸

美食带来的是笑脸

  本报讯 记者 林艳雯

  陈晓卿,曾经属于“神童级”少男,据他自称,他是上学之前就可以直接进小学三年级的那种学生。1986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主修摄影,同年被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摄影美学,1989年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担任《地方台30分钟》编导。现在是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文化专题部《见证·影像志》栏目的制片人。

  从1991年开始拍摄纪录片的陈晓卿,凭借代表作《龙脊》一举成名,并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电视节的奖项。而熟悉陈晓卿的人都知道,除了拍摄纪录片,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品尝和研究美食。

  陈晓卿说:“张爱玲曾经用白玫瑰和红玫瑰做比,形容男人在选择女人过程中的首鼠两端。而作为吃货,我则把更多的犹豫奉献给了食物的选择——比如,白菜苔还是红菜苔?”其对于食物,尤其食材喜之入迷、迷之入痴,也成就了这部《舌尖上的中国》。

  青年报(以下简称“青”):陈导您好,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十分受欢迎。请问您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是什么?

  陈晓卿(以下简称“陈”):这是得益于央视纪录频道的成立。频道需要大量的不同样式的原创作品,去年频道向台里上报第一批重点选题的时候,就想拍一部让观众、让世界了解中国美食的纪录片,于是报了《舌尖上的中国》,属于美食旅游类的。这样我们的选题类型就更加丰富了。

  青:您认为《舌尖上的中国》区别于一般的纪录片最大不同是什么?

  陈:我认为是美食和历史的交织参拌。《舌尖上的中国》在呈现各色美食之外,展示的是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原有的大家族也在发生变化。通过饮食的故事,来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所以《舌尖上的中国》有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感。

  青:纪录片播出之后,许多观众对中华美食背后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您在拍摄过程中是不是也看到了许多我们平时不知道的食物背后的文化习俗?

  陈:是的。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的人吃什么,这其中涵盖着历史和文化的因素。比如在云贵地区至今延续下来的古老的“新米节”,新米下来的时候,人们要举行仪式,往禾仓里储存稻米;新生儿降临,亲戚朋友带来的礼物是大米。而在山西丁村,摄制组拍到了一位老人的寿宴,前来祝寿的村民把自己碗里最长的一根面条送给老人,以此表达愿他长寿的祝福。

  青:许多观众原来以为中国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差异很大,但看了纪录片后发现素材其实也是有所统一的,这是想给观众怎样的认识?

  陈:其实我们更关心的是人和食物的关系。当然,我们拍了食物的差异性,也拍到了它们的共通之处。比如说北方有凉皮,南方有米粉,这是稻米粉食的不同变种。像桂林米粉的出现,可能来自于秦始皇命军队修筑灵渠,北方的面条于是在桂林有了一种新的形式,就是米粉。

  青:您认为《舌尖上的中国》最大的魅力在哪里?

  陈:让世界了解中国。这也是纪录频道的宗旨。我们的这部片子最吸引人的地方便是能让观众了解中国,特别是要让国外观众了解今天的中国。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这也是《舌尖上的中国》追求的目标。

  青:您除了是纪录片的制片人之外,还是一位美食专栏的作家,中华美食在您看来是怎样的定位?

  陈:中国人热爱美食,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厨师分级别,食材不分,每天吃着山珍海味并不意味着这种生活方式很高贵。大味必淡,往往在最边远闭塞的厨房里,你能尝到最好的人间味道。

  青:这次《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那么火,很快就最后一集了,大家都表示意犹未尽,不知道会不会有续集带给吃货们?

  陈:会有的,我自己其实也觉得不该就这么结束了。中国地大物博,美食又何止这七集所能涵盖的,所以还是会有第二季,甚至第三季。不过,现在还没开始拍呢。

  娱是乎

  今天你吃了吗?

  林艳雯

  无意间听到的几个“段子”,让人很是入耳难忘。中国人参观动物园,只把动物分成两种:可食用和不可食用。中国人出行旅游,参观一个水族馆时,问的第一句话是:这个鱼可以吃吗?

  吃,几乎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熟人见面第一句便问:吃了吗?无论那个时间是不是饭点。正如英国人打招呼的那句“今天天气如何”,虽然那是一目了然的事。

  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吃”来形容:吃香、吃相、吃惊、吃亏、吃醋……于是,《舌尖上的中国》在这样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横空出世,一瞬间就抓住了吃货们的胃,继而抓住吃货的心。

  一块普通的豆腐看起来也令人馋涎欲滴;一碗大众的牛肉面竟然让人内牛满面;即便只是豆瓣酱这样普通的作料也能让人心里长草……大半夜22::00这样的时间段,让一个吃货情何以堪,让一个减肥中的吃货更是苦不堪言,甚至身边有个朋友每看完一集就开车冲上大街去“觅食”。

  《舌尖上的中国》,不只是让人看饿了,更能让人看哭了。

  第一集笔者就泪盈于睫,原以为是神经敏感情感细腻过度的缘由,一上微博才发现同道中人比比皆是。那一双双制作美食的普通人粗糙的手;一张张尝到美食满布皱纹的笑脸;一句句“自然馈赠”的旁白;加上“催泪弹”似的配乐,称其五味齐全,并不为过。

  短短7集,一下就让人“大快朵颐”,唇齿留香之余,“吃货”大呼不过瘾。还好,导演陈晓卿说这只是第一季,还会有第二甚至第三季,这下吃货就放心了,就让我们在《舌尖上的中国》尽情地迷失“吃相”吧。

  荧屏美食

  那些年,让吃货“胃口大开”的影视作品

  《大长今》

  2003年在韩国开播的54集电视连续剧《大长今》,在还原历史的同时也将许多韩式美食推向了世界舞台。

  大白菜、鸡、牛肉和冬菇等最常见的食材在主人公长今的妙手烹饪之下成为了营养丰富的菜肴,海鲜鲍鱼粥、荞麦卷饼、鱼片生菜、松茸烤牛排、伏龙肝烤嫩鸡、石锅凉菜拌饭、红枣打糕等韩国菜肴让亚洲众多美食爱好者们都对韩国的美食有了全新的认识。

  《中华小当家》

  《中华小当家》是改编自日本漫画家小川悦司同名作品的动画片,讲述了清朝末年一个少年厨师披荆斩棘最终成为第一神厨的故事。

  主人公的座右铭:“料理是带给人幸福的东西”。更是有专业吃货们将动画片中的“锅巴料理”,“升龙饺子”等菜谱做了一番深入研究,总结出了一篇名为“中华小当家菜谱可实现性研究”的日志,让人惊叹不已。

  《食神》

  倘若说起名厨形象,亚洲区内能和韩国的“大长今”一较高下者,恐怕唯有星爷的《食神》了。

  电影《食神》讲述的是周星驰扮演的原本骄傲自大的名厨在失去名厨头衔后,一番“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故事。电影中颇具喜感的“撒尿牛丸”和“黯然销魂饭”等美食也与周星驰诙谐的表演深入人心。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第二集主食的故事

  ●第三集转化的灵感

  ●第四集时间的味道

  ●第五集厨房的秘密

  ●第六集五味的调和

  ●第七集我们的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