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英当年的假小子模样
那英(右)与姐姐1980年拍摄于沈阳的照片
那英是从沈阳走出去的“天后”,是咱沈阳人的老乡。虽然出道这些年经历了生活上事业上的起起伏伏,但那英在家乡人的心里,似乎从来没变过。
近日,记者先后采访了那英曾经在沈阳的老师、同事,为您呈现“天后”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
在二经街第二小学念的书,挺仗义
那英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父亲那大夫是沈阳有名的中医。那英的小学是在沈河区二经街第二小学读的,昨日本报记者前往第二小学探访,该校的一位女老师给记者找到了那英当年在这里上学时的校区老照片。
据这位女老师透露,那英的小学班主任尚尔格已经退休多年,2009年,尚老师在接受一档访谈节目采访时透露,当年每一次开家长会,那英的爸爸都要叮嘱尚老师,如果那英犯错就批评她。
当时那英是班级里的文艺委员,为人特仗义,同学都喜欢她。当时有一位同学丢了一支钢笔,老师想严查,那英就跟老师说:“老师,咱们大伙都没拿,肯定是他跑跑跑丢了。”这件小事已经过去30多年了,尚老师一直记忆犹新,“她总是愿意相信别人是真诚的。”
上台唱歌小红裙配小靴子,挺会穿
1983年,那英考进了沈阳市歌舞团,被分到了轻音乐演出队,队长是张晓梅。那英给张晓梅的第一印象就是额头高,“我们特别投缘,看一眼我就知道那英她特别聪明,她的眼睛会说话。”
到了沈阳歌舞团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那英是在合唱团里给别人伴唱,“但她一直都特别开心,只要能让她上台。”张晓梅介绍说。有一次,当时沈阳一个特别有名的演员重感冒发烧没来,那英就上台了。那时的演员很多,为了能够与众不同,那英不得不在穿衣打扮和发型上下功夫,“有一天那英穿了个小红裙子,配了一双小靴子,一眼看上去就是通俗歌手的范儿。之前那英上节目时还觉得自己不太会打扮,其实她穿的很时尚、很有范儿!”
张晓梅告诉记者:“1988年,那英参加了全国‘阳光杯’通俗歌曲比赛,回来之后,那英问我说:‘姐,谷建芬老师想让我上她那学习,你说我去不去?’我说‘当然去了,姐到啥时候都支持你!’”
张晓梅还向记者透露:“2010年,那英回沈阳开演唱会,那英和我、姜放(那英沈阳好友)等几个好朋友约好一起吃饭,她打电话跟我说可能要稍微晚点来,我们就等她。那天我们几个人聊到特别晚。她在我们这些老朋友面前,就是那英,从来不装、不摆架子,她不觉得自己是谁谁谁了。我们在一起,提起往事,大家还是笑得特开心。”
原沈阳市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现沈阳市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许明告诉记者,那英给他的印象很深刻,“她活泼开朗,大大咧咧的,性格特别爽朗,完全是个男孩子性格。”
外出演出曾从上铺掉下来,挺毛愣
同事李玉梅在歌舞队唱民歌。对于那英,李玉梅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性格。“她跟男孩子一样,当时和艾敬她们都是边边大,20上下岁的小姑娘。但是那英一点都不像小姑娘,一点都不扭捏,她的声音也不是细细的,听上去有点粗。”
1980年,沈阳市歌舞团成立了轻音乐演出队,演出队经常到外地去演出,但当时的演出条件比较艰苦,李玉梅说:“哪像今天这样啊,别说标准间,就是宿舍有时候都没有。当时我们演出都带着行李,有时候住在舞台上,或者是后台化妆间里。即便就是这种条件,那英也不觉得辛苦。有一回赶上有宿舍了,是上下铺,那英睡觉不老实,从上铺掉下来了!”
李玉梅告诉记者,最开始每场演出的补助大概是四五块钱,后来最多是10块钱,当时那英是聘用制,工资要比正式的员工低,但演出补助大家都一样要平分。“有时候一个月下来,那英能分到300到400元的补助。”这个数字在1984年还是非常可观的。
是为人豪爽的东北女人,挺典型
外形上,1米68的那英具有东北女人的高挑身材。那英的为人豪爽、不拘小节,这似乎是东北女人身上最具特色的一点。那英的直率性格也使得她人缘极好,圈内的大明星王菲、陈坤、屠洪纲等,都是她的好友。
在那个流行邓丽君的年代,那英低沉的嗓音并不能一下子被人们接受。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那英三次报考沈阳市歌舞团,前两次都因为考官嫌她声音太粗而拒绝了她。第三次那英选的歌是苏芮的《酒干倘卖无》,那英的嗓子唱这首歌轻轻松松,这次终于如愿考上了。
那(nā)英,1967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一个中医世家。她从小就爱好文艺,但是一家四口只有姐姐那辛支持她。1988年21岁的那英离开沈阳去北京发展。其后那英的歌唱事业步步走高,现在是内地乐坛天后级人物。本报记者 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