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大众乡愁情绪

2012/5/24 14:37:2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引发全国观众热捧的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前晚正式落下帷幕,并于昨晚起,每晚10点在CCTV-9重播。美食固然吸引人,但相比之下,美食背后的这些故事,这些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更具感染力。

  引发全国观众热捧的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前晚正式落下帷幕,并于昨晚起,每晚10点在CCTV-9重播。虽然最早被安排在10点半晚间档播出,但这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出人意料地力压各种电视剧、综艺节目,不仅连续两周成为微博热门话题,就连对国产电视节目不屑的“文艺青年”们也为之着迷,豆瓣网上的评分高达9.5分。究其原因,该片不单呈现出了观众熟知的地道美食,更将背后的制作故事展示于人前,通过大江南北老百姓的人生百态,折射出饮食文化的承传兴衰、社会变迁,隐藏其后的更是浓浓的怀旧与乡情。与此同时,该片不但带动美食潮,更带动大家反思文化、家庭、环保、食品安全等不同问题。专题撰文 记者 蔡慕嘉

  亲切感 接地气才能有共鸣

  与其他美食类节目不同,《舌尖》里推介的既不是价格高昂的龙虾鲍鱼,也不是平民遥不可及的燕窝鱼翅。相反,是各个地方几乎随处可见的地道美食,十分接地气。片中所出现的湖南臭豆腐、宁波年糕、金华火腿、铁棍山药、秘制咸菜……都是观众一听说到某个地方,必定会联想到的当地民食,价格也非高不可攀。这样的取材、定位、介绍,不仅让许多未尝过的人心驰神往,也让吃过的人开始怀念这股“熟悉的味道”。

  加之,《舌尖》打破饮食节目以地域菜划分的方式,从食材采集、烹调差异、加工演变等切入,在地域上采取了大范围的跳动,既有赫赫有名的江浙菜,也有诱人的潮汕小食,让吃货们倍感温馨亲切。不过“有人欢喜有人忧”,看到熟悉的家乡美食上电视的观众倍感自豪,但也有观众提出了“抗议”,比如“为什么没有河南”,“为什么四川这么少”……对此导演陈晓卿就回应:“宁夏人民也这么问,山东人民也是。现在我已经不能去这些地方了,据说是去一次就要挨打一次。”

  人情味 勾起游子的思乡情

  值得一提的是,《舌尖》真正聚焦在烹饪、介绍美食口感味道的时间并不多,更多的篇幅是用来讲述劳动者如何对自然馈赠的原始食材进行加工,最后制成我们平常所吃的这些美食的过程。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生活习惯的人,不同的味道的各式美食,在激起观众的口腹欲之余,更催生了一阵浓浓的乡情乡愁。卖黄馍馍的陕北老汉、冰湖捕鱼的老汉、陪外婆制作年糕的浙江慈城小姑娘、香港大澳岛做虾酱的老奶奶……这些都可能就是我们或身边人的影子,然而这些人如今看来既熟悉又遥远。普通的家庭作坊食物,衣着妆扮朴素的老百姓,让不少人在看之时想起了妈妈的味道、外婆的味道、家乡的味道,尤其对于海外游子来说,“这片儿是留学生的地狱”。

  美食固然吸引人,但相比之下,美食背后的这些故事,这些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更具感染力。总导演陈晓卿认为:“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原有的大家族也在发生变化,通过吃的故事展示普通中国人的人生况味,让《舌尖上的中国》有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感。”有评论就指出,“这不仅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烹饪教科书’,更是用味觉审美来观照我们东方人的生活价值观。”这也许能解释这部纪录片受热捧的原因。

  “舌尖效应”热爆网络

  从5月14日深夜开播起便风靡网络的《舌尖上的中国》,收获的不仅仅是人气和口碑,更掀起了一股“舌尖”风潮。纪录片中涉及的食品、食材、烹饪器具在淘宝上热卖;网络上,网友纷纷追忆“舌尖上的家乡”、“舌尖上的母校”……甚至,有网友还模仿《舌尖》的口吻表述,写出调侃版的《舌尖》续集。

  舌尖上的网购

  纪录片看得吃货们嘴馋馋,许多想吃的食物一时半会之间无法触及,唯有靠淘宝来解决。据悉,《舌尖》的热门效应大大带旺了纪录片中提及的相关传统食品、食材、零食甚至传统烹具在淘宝上的销售,相关数据表明,在《舌尖》播放时段,淘宝网的食品类下单量大增,“受宠”的食物包括毛豆腐、松茸、诺顿火腿、乳扇等。一些淘宝商家甚至趁机打起了广告,纷纷给自己贴上了“舌尖上的中国”标签,试图搭上这股“吃货风”吸引注意力。除了食品和食材受宠外,烹饪器具也因此沾了光,成交量大幅增长。

  舌尖上的红人

  除了美食,《舌尖》中的人物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少在片中露脸做美食推介之人,现实生活中也跟随着人气大涨。比如第四集中做醉蟹的汪姐就开通了微博,在网上跟大家交流美食;参与了《舌尖》拍摄、并在第六集《五味的调和》中出镜的广州本地美食家庄臣,也积极在微博上跟大家分享“舌尖上的广东”。当然,最火的还是总导演陈晓卿,他的微博粉丝已经火速飙升到了160多万人。

  舌尖上的恶搞

  虽然《舌尖》收官,但地方版的舌尖系列却层出不穷,各个版本的“舌尖上的家乡”、“舌尖上的母校”层出不穷。网络上,继“甄嬛体”后再现“舌尖体”,网友争相模仿《舌尖》里的旁白口吻,写出美食介绍的文字。在总导演陈晓卿表示会出第二季后,有网友还根据近期热议的食品安全话题,编写出第二季的恶搞版本:“冬天来了,东南的南京人民用蓝矾为韭菜保鲜时,华北平原上河北阜城的人民正忙着把旧皮鞋做成胶囊。不远的石家庄,人们用苏丹红加工出红心鸭蛋。山东省的人民喜欢在白菜中加甲醛,辽宁省的人民则喜欢在豆芽里加一些亚硝酸钠。而全国范围内,美味的地沟油正风靡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