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奕邦
王菀之
卢凯彤
●近年来,随着陈奕迅等香港歌手在内地人气急升,越来越多的香港唱片公司开始重视内地市场的开拓。
●南都鉴定:香港歌手集体往内地“捞金”已是普遍现象,但港乐的影响力早已今非昔比,以粤语为母语的这群香港歌者,该如何克服“北伐”过程中的水土不服?
南都讯 记者黄锐海 实习生陈筱菲 上世纪90年代,张国荣、谭咏麟、“四大天王”在“零宣传”的情况下仍能红遍大江南北;今时今日,内地音乐市场发展日渐蓬勃,国语不太流利的香港歌手想要“北上”分一杯羹,绝非易事。东亚唱片旗下的何韵诗2010年推出的首张国语大碟《无名诗》在内地一鸣惊人,是近年来粤语歌手“北伐”的成功案例之一。今年,东亚旗下三位“创作系”歌手王菀之、蓝奕邦、卢凯彤也开始效法何韵诗,计划推出国语专辑,目标更是直指内地市场。日前,王菀之、蓝奕邦、卢凯彤在广州参与“‘月满琶醍’生啤派对”时接受了南都记者专访,讲述了勇闯内地乐坛的计划及过程中的种种难题。
挑战1
既想做好粤语歌,又得兼顾内地市场,怎么办?
解决之道:慢工出细活“多栖”发展
在采访中,王菀之、蓝奕邦、卢凯彤不约而同地表示,“做好粤语歌的同时,也想兼顾内地市场”是目前的发展计划。
今年初刚推出粤语新碟《好风光》的蓝奕邦表示,《好风光》是他的转型之作,“只有在稳定了新形象、新曲风后,我才会考虑进一步扩大市场。”目前,蓝奕邦正在为他的首张国语大碟而奋力创作,“我也很想打入内地市场,但可能要等一个比较合适的时机。”
自2007年的首张国语专辑后,王菀之一直没有再推出过国语专辑。王菀之说,今年的目标就是出国语碟:“目前还在构思当中,暂时没有太大进展,不过我相信‘慢工出细活’,希望10月可以完成。”
今年4月起,何韵诗在内地10个城市进行了舞台剧《贾宝玉》的首轮巡演,票房成绩喜人,并成功以国语舞台剧的形式扩大了香港歌手在内地的知名度。热爱舞台表演的王菀之也透露出对国语舞台剧的兴趣:“虽然普通话不是我的母语,演起来应该会很难,不过有机会的话还是想跟何韵诗一样,尝试一下。”
去年推出首张国语创作专辑《掀起》的卢凯彤表示,接下来除了会和老搭档林二汶以at17的名义“合体”推出新歌外,她也不会停下在内地发展的步伐:“我会以个人名义发行第二张国语大碟,并在8月起展开内地巡演。”目前,卢凯彤的国语单曲《你根本不是我的谁》已派台,这首歌在保留了她以往摇滚曲风的同时,也加入了迷幻的电子元素。
挑战2
缺乏人气基础,创作风格水土不服,怎么办?
解决之道:因地制宜,认清自身优势
虽然三位歌手在香港都有一群忠实粉丝,但来到以普通话为主的内地,他们一夕之间回到了初出道时的新人状态,一切都要重新积累。面对这种落差,两年前已开始在内地“试水”的卢凯彤认为,“保持新人心态”是激励创作者写出好音乐的动力:“每次写完一首新歌,我都要重新评论、批评自己。香港歌手可以抛开‘先入为主’的观念,把自己当成一个新人,就像我之前跑到台北做巡演,没什么人认识我,这样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音乐到底是否真的有价值。”虽然作为“外来者”,要在内地重新出发并不容易,但蓝奕邦表示香港歌手也有自己的优势:“独特的嗓音,可以提高香港歌手的辨析度。”
如何因地制宜写出一首好的国语歌,成为了这群创作歌手在“北上”过程中要面临的首要问题。王菀之说:“其实唱快歌比较适合用粤语,而国语歌的气质一般都比较温柔。我一直都很喜欢唱国语歌,像我喜爱的冰岛风格音乐,用国语来唱就比粤语要适合得多。”卢凯彤则认为:“在粤语乐坛,写歌词写得好的前辈实在太多了,像林夕、黄伟文、周耀辉等。所以我会更专注在国语歌的歌词创作上,慢慢研究,慢慢学习。”
挑战3
香港、内地工作方式不一样,怎么办?
解决之道:亲力亲为,才能走得更远
在粤语地区有很高的人气,在非粤语地区却知名度甚低,这是大部分香港歌手面临的尴尬处境。香港歌手能否冲出香港这块弹丸之地?何韵诗给出了一份很好的答卷。2010年,一直局限在粤语地区发展的何韵诗推出了首张国语专辑《无名诗》,除了入围金曲奖的“最佳国语女歌手”外,一连多场的“荒岛音乐会”巡演也让她迅速笼络了大批内地歌迷。何韵诗“北伐”的成功案例,无疑给东亚的师弟师妹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卢凯彤在内地发展的成绩不俗,她凭国语碟《掀起》入围了本届“华语音乐传媒大奖”的“最佳国语女歌手”、“最佳编曲”、“评审团专业致敬奖”三项大奖,并深受内地乐评人及乐迷的喜爱。和蓝奕邦、王菀之相比,在内地“作战”经验丰富的卢凯彤显然更了解香港歌手在内地发展会面临的问题:“在内地巡演时,某些酒吧的音响是只为摇滚乐队准备的,有时我拿着木吉他上台准备唱歌时,才发现扩音器有很多杂音,这时我只能一边调整设备,一边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这群‘被宠坏’的香港歌手要学会适应香港、内地不同的工作方式,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面对,包括巡演中会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亲力亲为,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