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目、谢芳夫妇赶来助阵
5月28日,由大连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和剧作家协会联合制作的大型舞台剧《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剧本研讨会举行,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目、谢芳夫妇,以及张勇手特地从北京赶来助阵。
“王二小”故事搬上舞台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60多年过去了,提起儿歌《王二小放牛郎》,我们的耳边依然会响起那朗朗上口的旋律,那个只有13岁的孩子的伟大壮举还是那么让人感动。
昨天的剧本研讨会上,舞台剧《放牛的孩子王二小》编剧兼总导演、大连市文联戏剧家协会秘书长张晓军轻轻吟唱起这首儿歌,没想到引发在场所有人员的合唱,这一场景让他为之一震,“说明这首歌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王二小不仅仅是个小英雄,他身上体现出的精神,至今值得我们学习。 ”
为让后代更加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提高他们的责任感,树立他们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这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张晓军拿起了笔,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创作出舞台剧《放牛的孩子王二小》剧本。他介绍,该剧以一个与王二小同龄的女孩学唱这首歌参加歌咏比赛为线索,采取听爷爷讲故事的方式挖掘当年的历史情节,在真实的基础上,采用革命浪漫主义手法,塑造剧中各个人物,全力雕琢“王二小”这位抗日小英雄。
谢芳直言要超越“三毛”
在昨天的研讨会上,谢芳、张目、张勇手三位老艺术家均给予舞台剧《放牛的孩子王二小》高度认可。张目说,自己年轻时就从事过舞台剧表演,“我认为这部革命题材作品应该突出戏剧性,对于王二小的人物刻画要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前提下,体现坚强、乐观的精神。此外,这部戏的受众也不仅仅定位在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人都应该观看。 ”
谢芳说,这部作品的艺术高度和教育价值一定要超过《三毛》,而且在创作手法上要突出浪漫主义色彩,更要突出王二小父母的善良。张勇手说,如今再来排演这部作品,既要反映当时那个年代的生活,又要有时代感,要让这部作品成为一个“榜样”。研讨会的尾声,谢芳与张目这对艺术家伉俪唱起《王二小放牛郎》的最后一段作为“结束语”。 首席记者李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