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原来是马丁写给电影的情书
本报讯 (记者 何娅) 马丁·斯科塞斯执导首部3D电影《雨果》即将于31日上映,尽管该片选在“儿童节”档期上映,但是它并非一部普通的合家欢儿童片,也并非如《哈利·波特》一样纯粹的儿童奇幻冒险,它确实是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写给电影的一封情书——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年代,你还记得电影最初是为制造梦想而存在的吗?!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末巴黎一个繁忙火车站,主人公12岁孤儿雨果藏匿在墙壁后的暗窄通道里,每天给火车站的时钟一丝不苟地上油、校准;死去的父亲给他留下的唯一遗产便是神秘笔记和一台旁人眼中完全是垃圾的机器人,他从火车站里的玩具店偷来零件,希望能把这个机器人修好,这样他就不会那么孤单了。作为钟表匠的儿子,雨果有一套属于他的人生哲学:机器不会有多余的零件,如果这个世界是个大机器,那我就不可能是多余的,一定有存在的理由。雨果相信,一切事物都有使命。
玩具店的老板是个古怪的老头,让所有人吃惊的是,这个人居然是电影先驱乔治·梅里爱!他本来是个魔术师,痴迷于电影这种造梦工具,为此卖了自己的剧院,拍了500多部电影,但是随着一战的爆发,没人再看电影了,胶片被回收再利用制作成了鞋底(难怪皮鞋可以做胶囊),所以乔治·梅里爱终日郁郁寡欢。
电影里多次出现《月球旅行记》的画面,直率坦白地向乔治·梅里爱致敬。雨果其实也是马丁·斯科塞斯自己的童年缩影:从小体弱多病、患有哮喘的他,只能留在家里养病。幸运的是,父亲常常带他去看电影,电影成为他在精神上的“避难所”。是乔治·梅里爱的电影,让10岁的马丁第一次有了要拍一部电影的愿望。如今,功成名就已经成为电影大师的马丁爷爷,就是长大以后的雨果吗?
在今年年初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雨果》击败了《猩球崛起》、《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等强劲对手,赢得了最佳视觉效果奖,同时还斩获了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等其他4项技术类大奖,看了电影你会发现,这些奖励确实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