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开播 梁晓声称不记录就是失职

2012/5/30 11:05:1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曾经拒绝甚至排斥再碰知青题材的梁晓声,十余年后却出人意料再度出山。由他编剧、张新建执导的45集大型电视剧《知青》昨晚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让那段“上山下乡”的历史,史无前例地以全景式的角度呈现在观众眼前。

  晨报记者 陈文

  曾经拒绝甚至排斥再碰知青题材的梁晓声,十余年后却出人意料再度出山。

  由他编剧、张新建执导的45集大型电视剧《知青》昨晚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时段,让那段“上山下乡”的历史,史无前例地以全景式的角度呈现在观众眼前。

  “一部好的作品,根本不取悦任何观众! ”谈到这么一部题材沉重的电视剧,如何寻求新意,从而赢得年轻观众的兴趣时,电话那头的梁晓声忽然激动起来,“我们在做的不是一个商业片,我们只是在尽我们的文艺责任、文艺自觉”。在如今风花雪月、穿越宫斗盛行的电视荧屏上,梁晓声试图用他的方式守护一份历史、一份责任。

  “人们似乎对那个年代非常淡忘”

  知名作家梁晓声是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创作了多部优秀的知青题材作品,《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还被拍摄成影视作品。但最近十多年里,梁晓声几乎没有再碰触知青题材,他曾经提到,接到和知青有关的题材时,他本能的反应是排斥的,常常想不应该再写了。

  正是因为如此,当梁晓声操刀再创作剧本《知青》的消息传出后,让不少老读者兴奋不已。提到再度出山的原因,梁晓声透露,最初山东影视中心找他时,他犹豫过,表示不想再介入这样的题材,在制片方多次劝说和鼓励下,他最终提出了一个要求,“你给予我多大尺度来反映那个年代的特征?”

  “如果完全不给尺度,我是绝对不创作的。”梁晓声提到上世纪80年代他的几部作品的遭遇,“我觉得尺度是个难题,我当年的作品改编成电影电视剧,比如《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等,当年拍了一半的情况下都曾下马过,《年轮》当年播出后,甚至不允许参加评奖”。

  最终,一份责任感让梁晓声接下了这份压力颇重的邀约。“现今的人们似乎对那个年代非常淡忘,一无所知。”梁晓声提到,自从上世纪80年代晚期后,中国影视中再也没有知青年代的痕迹,作为过来人,如果再不用文艺和影视的方式记录下来,就是他这代人的失职。

  “30斤重剧本,是写那个年代”

  如今再拾知青题材,如何写出与以往作品的不同,这是梁晓声在不同场合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梁晓声提到,在他以前的作品中,无论是主人公和故事发生发展,都是在黑龙江建设兵团的一个地方,而《知青》中涵盖了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各个知青曾经踏足的地方,而各种非知青人物,比如家长群体等都出现这部新剧中,“这次不是为了写知青,而是写出那个时代。”

  在他看来,这部剧更大的一个意义在于,《知青》将文革十年和知青年代这两个并行的年代结合在一起,用现实主义的方式,将那个年代的特征和记忆呈现出来。由于年代跨度久远,叙事宏大,因此45集的电视剧篇幅远远承载不了剧本的厚度。最初,梁晓声抱给剧组的剧本就足足有30斤重,超过100万字的剧本写作耗时就有一年半。

  这也导致原本60集的剧本最终遭到删减。“原本就超过长度了,送审后又剪了一部分。”梁晓声颇为惋惜地表示,在播出的版本中,整个关于新疆部分的故事就都没有了,而主人公回上海探亲引出他姐姐插队的那部分故事,也限于篇幅无奈被删。但无论如何,《知青》依然是目前最直接和最完整反映知青年代的一部电视剧。

  “这是文艺片,我不取悦任何观众”

  《知青》并没有选用当红的影视演员,主创人员清一色年轻面孔。对于大多数80后90后的年轻观众来说,这段远去的历史究竟能否引起他们的收视兴趣,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然而,当梁晓声听到这个问题时,他当即表示,《知青》是一部文艺片,不是商业片,他通过这部作品尽自己的文艺责任和文艺自觉,而且他从不取悦任何观众。

  不去考虑,不去随流,不去取悦。这是梁晓声面对收视率说到的三个“不”。他表示,《知青》不是在重温那段历史,也不是圆某些人重回那个年代的梦,更不是关于风华雪月和温柔的故事,而是最大程度地对时代特征进行描摹。他不会动员任何人去看《知青》,他只相信,作品本身有好的品质就会有好的收视率,而且是不会被商品化的收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