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编剧梁晓声炮轰娱乐变傻大众

2012/6/4 10:41:4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电视剧《知青》全景式呈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画卷。梁晓声:创作前我就向制片方提出,《知青》是塑造人物的,如果你们不能接受,我就不写。梁晓声:我曾在两个电影制片厂——“北影”和“儿童”前后待了20多年,《知青》之前也写过《年轮》等剧,《知青》之后我也在做另外一部剧叫《返城年代》。

梁晓声 本报资料图片 记者 王智摄

梁晓声 本报资料图片 记者 王智摄

  电视剧《知青》全景式呈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画卷。本报开通“社区剧评”手机短信通道,读者纷纷发来观后感,所有蹚过那条岁月之河的人们都表示,剧中的劳动场面勾起了自己对往事的回忆。《知青》的编剧,正是写出《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诸多“知青文学”的著名作家梁晓声。昨日他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聊剧本

  剧中很多事都真实发生过

  “我都60多岁了,也不缺钱,如果不能写一些有意义的东西,不能创作一些新的东西,那根本就不用去写了。”

  媒体:《知青》描绘的是群相,涉及大量性格不同的角色,这些素材都是您亲眼目睹的,还是创作时搜集的?

  梁晓声:不用搜集知青资料。我就是在黑龙江下乡的知青,我的朋友基本都是知青。剧中很多故事都是真实的。将军的女儿到西北插队,她在那里得到村民的厚爱,最后去参军,村民们送她,她在村口给大家跪下了,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我还有一个知青战友,叫尹希波,剧中我写了一个排长,叫尹续波,就是用的他的名字和经历,剧中这个排长得知知青们剥了白桦树的皮而批评他们都是真实的事。

  媒体:《知青》中有没有您生活的影子?

  梁晓声:这里完全没有我个人经历的折射。我在创作《知青》时,还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完全不能和之前作品“似曾相识”,否则就不能叫创作,而是重复。现在很多编剧,只要给钱就写,我都60多岁了,也不缺钱,如果不能写一些有意义的东西,不能创作一些新的东西,那根本就不用去写了。

  谈创作

  我们的剧,应该要写时代

  “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知青这代人对国家很重要,在那样的环境中,个人命运都是未知数,大家关心的都是国家命运。”

  媒体:剧中所有主角都是新人,这样大胆的举动是否出于对作品人物设计的信心?通过剧中故事,您想向大众传达什么?

  梁晓声:创作前我就向制片方提出,《知青》是塑造人物的,如果你们不能接受,我就不写。《知青》不像其他的作品,它没有一个核心故事,十多年的经历,一个核心的故事怎么可能讲完!第二个特点是,我在写生活,生活本身值得看。现在很多影视剧都是去编一个故事,拿美女、拿房产、拿案件来推进故事,然后搞成一部三四十集的电视剧,有什么意思呢?我们的剧,应该要写时代!我在剧中刻画了诸多人物,但始终有一个“人物”没有出场,可他一直存在,那就是“那个时代”,我们要把这一点写好。

  媒体:前段时间的《山楂树之恋》是观众对知青作品的印象,它掀起“纯爱”讨论一度风靡社会,这就是您说的“傻浪漫”的作品吗?

  梁晓声:不是非得要去对别人的作品发表意见,因为创作者不是评论家,你有什么主张,就用你的作品来阐述,与其去评论别人的作品,还不如弄好自己的创作。

  说演员

  他们让我对年轻人有新认识

  “这些年轻人拍戏的时候我去看……这代孩子比我们更不会割麦子,但是他们都很认真、很投入,这让我对他们这代人又有了全新认识。”

  媒体:您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任教,相比当年知青们的别样青春,在您眼中,现在的年轻人与知青一辈有什么变化?

  梁晓声:我们这代人的日子过得很丰富,什么都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啊、上山下乡啊……但现在这代人对我们这代人的认识也就止于此。现在的作品给人一种误区,让人觉得你看他们当年上山下乡,就是谈点恋爱、当过红卫兵,呈现出来一种很“二百五”的感觉,傻兮兮的。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知青这代人对国家很重要,在那样的环境中,个人命运都是未知数,大家关心的都是国家命运,他们比现在这代青年人更有思想。

  媒体:您对《知青》中的年轻演员的表现还满意吗?

  梁晓声:剧中那些孩子也很好,我非常喜欢他们,他们让我想要回到他们那个年纪。这些年轻人拍戏的时候我去看,真的就跟我们当时刚上山下乡那会儿一样,都不会割麦子,这代孩子比我们更不会割,但是他们都很认真、很投入,这让我对他们这代人又有了全新认识。电视剧拍了6个月,剪辑花了1年,你能想象吗?《知青》整个创作是非常非常有诚意的。

  谈文化

  满屏娱乐让大众变“傻”

  “人生的提升就是人格的提升,可我们身边有太多人除了人格什么都提升了,难道我们就不应该用文艺来帮助他们提升吗?”

  媒体:上世纪80年代,您的《雪城》、《今夜有暴风雪》也被改编。如今《知青》杀了个“回马枪”,这次是您选择影视圈,还是影视圈选择的您?

  梁晓声:我曾在两个电影制片厂——“北影”和“儿童”前后待了20多年,《知青》之前也写过《年轮》等剧,《知青》之后我也在做另外一部剧叫《返城年代》。我觉得只要能写出好的影视作品就挺好的。电影6亿票房说到底也就是1千万人在看,但电视剧受众广。

  媒体:现在影视剧拍摄出现泛娱乐化,创作《知青》时您有没有考虑到这些?

  梁晓声:这部剧不是娱乐,它太严肃了,没有花边。为什么影视剧就一定要娱乐大众?我们现在满电视的娱乐已经太多了,你们没有感觉到观众已经有点变傻了吗?你没有感觉到大众会渴望电视里有那么一点不仅仅是逗乐的东西吗?我的全部文艺创作都必须在严肃的支点上,包括《知青》也是。人生的提升就是人格的提升,可我们身边有太多人除了人格什么都提升了,难道我们就不应该用文艺来帮助他们提升吗?

  媒体:靠一本书、一部作品就提升是不是太难了?

  梁晓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本书或者一部作品,都只不过是创作者的自我完成。但是你要这样想,如果自我完成的人多了,它就会变成一种有影响的文化现象,对不对?

  本报记者任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