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响,非常近》出版 比电影感人

2012/6/6 9:57:3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从长篇处女作《了了》到非虚构的《吃动物》,以及这本《特别响,非常近》,弗尔的3部重要作品均已在国内出版。东方早报:电影的侧重点是男主角奥斯卡寻找“布莱克”和那把锁的过程,小说内容其实更加丰富。

《特别响,非常近》原作名为《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特别响,非常近》原作名为《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早报记者 石剑峰

  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9·11”影片《特别响,非常近》于今年初上映,并入围奥斯卡两项大奖,而影片其实改编于同名小说,小说作者是1977年出生的乔纳森·萨福兰·弗尔(Jonathan Safran Foer)。就在电影《特别响,非常近》即将在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上映之际,小说中文版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现居纽约布鲁克林的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日前接受早报记者电话专访,对于这部因电影而备受关注的小说《特别响,非常近》,弗尔说,和内容更加丰富的小说相比,电影的重点是“9·11”,而小说要谈的是一个男孩的幻想,以及人与人沟通的问题,弗尔反感“9·11”这个标签。

  乔纳森·萨福兰·弗尔出生在华盛顿一个中上阶层家庭,他的父亲阿尔伯特·弗尔是美国反托拉斯协会主席,母亲是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的孩子。1995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念大一时,弗尔参加了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开设的初级写作课程。欧茨对他的作品很感兴趣,弗尔后来回忆,“她是第一个让人觉得我可以以任何方式写作的人。从那以后,我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弗尔进入西奈山医学院学习,不久即退学继续写作。之后,弗尔前往乌克兰旅行,随后完成了长篇小说《了了》。

  弗尔的第二部长篇小说《特别响,非常近》出版于2005年。在这部小说里,弗尔使用“9·11”作为故事背景,讲述了9岁男孩奥斯卡·谢尔如何应对父亲死于世贸中心灾难的故事。2009年,弗尔出版了非虚构作品《吃动物》,探讨素食主义。弗尔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能确定自己对吃肉的态度。当我第一个孩子出生时,让我必须立即做出一个有利于他的决定。”这本书深刻地讨论了素食主义,穿插着许多有关个人故事的有趣叙述。2007年,弗尔入选《格兰塔》杂志“美国最优秀青年作家”,2010年,入选《纽约客》“美国四十岁以下二十位最佳作家”。目前,弗尔担任纽约大学创意写作课程教授,与同为小说家的妻子妮可·克劳斯住在布鲁克林。妮可的《爱的历史》曾于2009年在国内出版。

  《特别响,非常近》出版于2005年,以“9·11”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成长,9岁男孩奥斯卡早熟、聪明异常。他喜欢给斯蒂芬·霍金写信,在脑子里发明各种奇妙的事物。与父亲在一起时他最快乐,但他的父亲在“9·11”事件中丧生。奥斯卡偶然从父亲遗物中发现一个上面写着“布莱克”的信封和一把钥匙。小奥斯卡认为这是父亲留给他的寻宝游戏,他必须找到对应的那把锁。他开始在纽约寻找400多位姓布莱克的人。通过寻找,他走进了历史和陌生人多彩的生活,走进了爷爷奶奶的爱情和三代人的情感回忆。

  乔纳森·萨福兰·弗尔是一个有些过于聪明的作家,在《了了》中,他玩足了多线、多时空、多叙事视角的把戏;探讨的问题也过于繁杂:犹太性、历史的本质、冷战结束后的东欧以及寻根。到了《特别响,非常近》,除了延续之前的叙事技巧,更多采用了很多非传统的写作技术,也就是所谓的“视觉写作”——小说使用了彼此相关的多条叙事线索,加入了许多与叙述相关的照片;而在书的末尾,是15页连续的图片,快速翻动的话,就如一个GIF动画,里面的人物从空中回到遭受轰炸的大楼里,这组照片表达了小主角想要父亲复生的愿望。这个写作把戏跟去年普利策奖获奖小说詹妮弗·卡根的《恶棍来访》有一拼,后者把PPT都搬到了小说里。

  从长篇处女作《了了》到非虚构的《吃动物》,以及这本《特别响,非常近》,弗尔的3部重要作品均已在国内出版。

  除了背景,小说与“9·11”无关

  :由你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特别响,非常近》入围了今年奥斯卡多项大奖,电影也将在今年上海电影节上展映,你个人喜欢这部由你作品改编的好莱坞电影吗?

  弗尔:我当然看过这部电影,但是电影本身和我的小说非常不同,但电影已经努力做得很好了。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小说本身更加感人,这是我的看法。

  :电影的侧重点是男主角奥斯卡寻找“布莱克”和那把锁的过程,小说内容其实更加丰富。

  弗尔:确实如此。小说的重点在于塑造9岁男孩奥斯卡这个人物,而电影本身的重点在于“9·11”带来的创伤,以及奥斯卡与父亲之间的关系。此外,小说还用了大篇幅来描绘奥斯卡的古灵精怪的幻想,其实那也是我自己的一部分。

  :对比电影和小说,我并不喜欢电影中过于神经质的男孩,相反小说里的奥斯卡要可爱很多,你怎么看电影中那个并不像9岁的小演员?

  弗尔:我还是认可他的表演的。这里有个问题,在写作的时候,你无法预见将来被拍摄成电影给人看会是怎么样子的,但我认为电影真的很棒。

  :在小说《特别响,非常近》的封底,出版方把它归于“阅读‘9·11’”一类,在那次灾难之后,也确实出现了一系列以“9·11”为背景的文学作品,你的小说也是如此。你怎么看“9·11”文学这个标签?

  弗尔:我觉得这个标签已经过时了,某种意义上可以这么说,我的小说其实离所谓“9·11”文学非常远,而且这个标签在某种意义上带有一定的“欺骗”性质,以此来契合“9·11”之后的美国歇斯底里的政治气氛,以这样一个标签让美国人知道,讨论“9·11”就该这样,让文学以标签形式,成为意识形态一部分。在“9·11”灾难发生的最初,不少文学作品确实是这样的,但我并不认同。对我而言,我写这部带有“9·11”背景的小说,主要还是想谈谈什么是家庭,父与子、母与子等这些关系中,人与人沟通的困难。

  :所以你认为,你这部与“9·11”有关的小说,其实与政治没有任何关系?

  弗尔:当然,就算是我上一部关于乌克兰和犹太人历史的《了了》也和政治没有关系,虽然其中有很多隐喻。我不喜欢政治这个元素主导我的小说,包括《特别响,非常近》。我想澄清的一点是,我从没想过要刻意写一部关于“9·11”的小说,我想写的是一个男孩,写一个男孩的幻想,写他的秘密,而这些都与“9·11”无关。当我有写这样一个男孩念头的时候,我甚至都没想过,它最后会成为这样一部书,也不知道要写多长,我按部就班就这么写了100多页,然后我才确定这个小说应该是这样的。

  :“9·11”发生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弗尔:我就在纽约,我也在尖叫,盯着电视看当时发生的一切,这是那时候全世界都在做的事情。“9·11”,这是曼哈顿人的共同经历。

  用幻想组成一个故事

  :小说里的奥斯卡是个热爱幻想的男孩,他给自己的标签上标明的身份包括:发明家、珠宝设计家、业余昆虫学家等10多个,这样一个有点古怪的男孩,是从哪里来的?

  弗尔:这都来自我的脑袋,在这个世界上可不存在像奥斯卡这样一个原型供我参考,他就是我凭空想象出来的,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电影本身是无法完成塑造小说里奥斯卡这样一个形象的。在写这个奥斯卡的时候,我不用去考虑这个人物与真实世界的距离,你这么去想象他,完全不用考虑他的真实性。但电影不行。

  :在这部小说里,你塑造了一个耽于幻想的神奇男孩,最后他居然在纽约几百万人里找到了那个“布莱克”;在《了了》里,你则描绘了一个神奇的乌克兰犹太村庄,这个村庄有点像《百年孤独》的马孔多镇,你在写作中似乎特别中意这种神奇的力量。

  弗尔:因为小说本身就是关于虚构的,关于神秘力量,关于神话。《特别响,非常近》以及《了了》其实都发生在这个真实世界上,但它们也并非完全是真实本身。在《了了》里,许多篇章是一种象征,但我不认为《了了》跟所谓魔幻现实主义有关,它就是神话本身。

  :这个奥斯卡让我想起君特·格拉斯《铁皮鼓》里的奥斯卡,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有些相似。

  弗尔:那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铁皮鼓》对我也很重要。我也想过他们两者之间的关系,但他们还是非常不同。我的“奥斯卡”爱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正因如此,他会在发现父亲留下的钥匙之后,全纽约乱跑寻找它的主人,他幻想那是父亲生前留下的一个游戏,是给他的。我不知道这样一种幻想对他是好还是不好,但对我而言,我想写的是幻想的力量,而不是“9·11”什么的,我用幻想组成这样一个故事,然后去探讨失去对我们的意义,以及我们对失去的反应。

  :奥斯卡去寻找钥匙的主人和那个叫“布莱克”的人,在我看来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自我惩罚,为自己在“9·11”那天没有勇气接听父亲最后的留言。

  弗尔:你说得非常准确。但每个人对奥斯卡所做的自我惩罚的反应是很不同的,奥斯卡在寻找的过程中,他遇到的每个纽约人,他们都有各自的失去的心理黑洞,我借此想说的是,奥斯卡并非是个特例,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像他一样。

  不写作可能是医生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是个素食主义者,你也曾就素食主义写过一本非虚构作品《吃动物》,这算是你写作的一个特例吗?

  弗尔:关于食品问题,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其实就是那个庞大的食品加工业,写那本书也就是我想知道这样一个世界是怎么样的,它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有何影响,对动物的残忍到底到什么程度,以及这个工业所生产的食品是如何进入我们的生活的。所以我写这本书,就是对这个控制我们日常生活的食品工业的一种反应。我在书里也说了,在美国,99%的肉类来自食品工业,如果你想管好口袋里的钱,最好的办法就是少吃肉或者不吃肉。其实,离开庞大的食品工业,我们还是可以吃到正常的肉,它们来自小农场、家庭农场,它们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而对于素食本身,无论对我个人还是我的生活,都非常重要,我也想把这种体验通过这本书和大家分享。

  :你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选修了一门写作课,而这门课的老师就是美国著名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因为欧茨的鼓励和赞誉,你踏上了写作之路。如果当初没有选修那门课,你现在可能会在干什么?

  弗尔:我还真没想过,所以也真的不知道。要是当时没决定写作,我大概会成为医生。

  :你出生于1977年,但你成名非常早,2010年又入选《纽约客》“美国四十岁以下二十位最佳作家”,在年轻时候获得一系列荣誉对一个作家成长的作用是什么?

  弗尔:我想成名对我最大的作用就是写作动力,然后有信心去写那些字、句、段、页,并且以自己的方式。

  :你的太太妮可也是位知名作家,你们在一起会相互探讨各自的写作吗?

  弗尔:通常情况下,我不会在作品完成前就与别人分享,在这个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而在家里,我们很少谈论各自的写作,在家里,我们谈论更多的是我们的孩子,日常生活,就像一般的家庭一样。

  乔纳森·萨福兰·弗尔

  1977年出生于华盛顿,在普林斯顿大学求学期间师承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毕业后,弗尔前往乌克兰旅行,随后完成首部长篇小说《了了》,而《特别响,非常近》(2005年)的出版,为他带来更广泛的认知度。2009年,弗尔出版了非虚构作品《吃动物》,探讨素食主义。

  2010年,美国入选《纽约客》“美国四十岁以下二十位最佳作家”。目前,弗尔担任纽约大学创意写作课程教授,与同是小说家的妻子妮可·克劳斯住在布鲁克林。

  Graeme Mitchell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