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温故1942》:黑暗中看到人性的光

2012/6/18 9:33:1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6月17日,《温故一九四二》在上海举办了“看见·一九四二”发布会,同时发布了预告片以及前导海报,冯小刚、刘震云、徐帆、张涵予、范伟等主创回顾往日艰辛与努力感慨无限。”  为了寻找电影中的故事,冯小刚和编剧刘震云曾背着相机、录音笔重走“逃荒路”,脚步遍及河南、陕西、山西以及重庆,故事在行走中逐渐浮现。

主创合影

主创合影

前导海报很有冲击力

前导海报很有冲击力

  本报上海电(特派记者刘江平)1993年,一幅波澜壮阔一泻千里的流亡图在冯小刚心中萌芽,历经19年的打磨和酝酿,《温故一九四二》这部描绘民族心灵史的影片终于露出面容。6月17日,《温故一九四二》在上海举办了“看见·一九四二”发布会,同时发布了预告片以及前导海报,冯小刚、刘震云、徐帆、张涵予、范伟等主创回顾往日艰辛与努力感慨无限。

  看片花:冯氏幽默不见踪影

  预告片结尾的一句河南方言旁白,“一九四二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因为一场旱灾,我的家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交代了影片的背景,这也让17日的发布会气氛显得颇为凝重,预告片中衣衫褴褛的逃荒队伍以及白底黑字的背景板让人有回到动荡荒凉的70年前之感,冯氏幽默也不见踪影。导演冯小刚认真地说,完成这部电影了却了自己的心愿,接下来会回归喜剧片,灾难片将告一段落。“《温故一九四二》主题是‘人’,关注的是千千万万的人民,他们像大地和大海一样决定着历史的走向。”故事通过四条主线展现了“河南灾荒大逃亡”的场面并试图打捞三百万逝去的灵魂。“电影不能让这三百万灾民复活,但也许能让他们的死变得有价值。”这是冯小刚创作的初衷和目的,“看这部电影希望观众会看到自己,可以去反思很多东西,历史不能被遗忘,***必须去面对。”

  为了寻找电影中的故事,冯小刚和编剧刘震云曾背着相机、录音笔重走“逃荒路”,脚步遍及河南、陕西、山西以及重庆,故事在行走中逐渐浮现。冯小刚曾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讲述了多个动人心魄的平凡人的故事,那是他创作该片的情绪来源。

  徐帆:为了拍摄要忍饥挨饿

  该片历经6个月的拍摄,有2000人次群众演员再现真实的逃荒场景,取景大多在寒冬的荒野。女主角徐帆表示,更为艰辛的是主创人员为了拍摄需要忍饥挨饿,饥饿是为了让演员在形体上和内心里都对饥饿的感受有更好的诠释,当时自己就深切地感受到粮食那么可贵,肚子空着时人是没有尊严的。冯小刚则表示,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很难再体会到饥饿是什么样的感受,但饥饿其实并没有离我们远去,“现代人普遍都有精神上的饥荒,我们愿意用电影唤起人们对人性的思考,去反思我们得到的和失去的。”

  冯小刚:这不是一部史诗电影

  “国内国外各种类型的灾难片有很多,《温故一九四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这个民族对于死亡的态度,西方许多国家的民众面对死亡会去追问反思,而我们会留给世界最后一次幽默。”编剧刘震云说。

  影片中有两位好莱坞影帝加盟,据悉,两位都是被剧本打动,其中布罗迪说他看剧本时被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笼罩,他母亲曾经也是难民,13岁时因为饥饿从匈牙利逃亡。蒂姆·罗宾斯说写人性的黑暗并不难,最难的是黑暗中写出希望,肖申克就是两个字:希望。”而蒂姆·罗宾斯看完剧本后表示,这是一部最黑暗的影片,但也是最光明的。“如果在这种黑暗中没有一以贯之的人性的光亮,一个民族是无法支撑下去的。”他表示“这部影片的场面和人物情感极其粗糙,影像风格粗粝,场景服装质朴,任何煽情的元素都没有保留。这不是一部史诗,因为它毫无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