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美电影新政推出后,好莱坞影片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影院空间,华语片压力前所未有,而时下电影界主力如陆川、乌尔善、王小帅、管虎、娄烨、张元等人,也更多涉足中等规模电影,压力自然反映在他们身上。昨日上海电影节举办“当新浪潮遭遇航空母舰:华语片的救赎之道”论坛,请到上述导演参与论道。说到情深处,陆川甚至有点哽咽失声;不过也有人明显不在状态,张元坦白宿醉未醒,在台上差点睡着。
呼吁派
王小帅:请多些契约精神
王小帅今年新作《我11》票房惨淡,他坦言有太多无法控制的地方,比如宣传期就得悉盗版已经在制作中,另外《日照重庆》就40个拷贝时票房还过得去,“这次《我11》银幕那么多,数字拷贝也多,居然(两者)票房差不多,其中可能以为无效场次太多”。除掉电影是否好看的问题,他希望电影业界能够公平,“多一些契约精神”。
陆川:请让环境宽松一点
《王的盛宴》推迟上映,陆川似乎有点郁闷,他说对于中国电影现状,“我就想说一个简单的要求,可以责备导演,可以说我们不努力,但我们想努力的时候,有机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拍一样的题材。好莱坞可以拍什么,我们也可以拍什么。”他说《王的盛宴》仍会再去剪片,“但请给我们一个更加宽松舒适的环境,不光是我们有没有机会,后面的导演呢?大家要有危机感觉。”
反思派
管虎: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管虎坦承《杀生》没挣回本钱,甚至为此一度“觉得2012可能让我失去从业资格”。但他也安慰自己“并不是什么你死我活的事情,可能这段时间比较疼,坚持住了,当所谓的分账大片成为一种常态,对我们来说也能走下去。”而他并不想以后做电影时“把自己想要的东西扔了。严格来说我们这些人的电影有很多问题,抱怨不得,还是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吧。”
乌尔善:向好莱坞学习
乌尔善新作《画皮2》是典型商业大片架构,他觉得中国电影仍然需要向好莱坞学习,“他们了解观众要什么,一直在保持一种工业水准。也许我们看到的电影没有什么创新,故事也不怎么精彩,但是制作上保持着稳定的水准,我是比较钦佩的。做《画皮2》我希望努力达到两点,一是类型电影的品质,包括故事、演员的组合,电影技术、视觉效果;二是希望把电影做出文艺情怀,探讨的话题有人性价值。”
张元:坚持自己也有市场
张元的电影不算主流,不过他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比如他早期作品《东宫西宫》,“现在还在收钱呢”。他觉得坚持自己的东西不见得没有市场,“比如我拍纪录片《疯狂英语》,卖给日本一个公司,版权费不算高,但是一家电影院居然放了一年,而且赚了很多钱。做自己想拍的东西并不见得没有市场,问题是你要怎么做。”
记者 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