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编辑/ 白郁虹
当得了女特务,Hold住恶婆婆,演得了野蛮女友,做得了丽江女王,“韩国西施”秋瓷炫在中国成为了“收视灵药”。她2005年初来中国时只会“你好”和“谢谢”,2012年拍摄《木府风云》却已经能用中文表演。她将自己比作“漂一族”,因为热爱中国,于是选择留下;因为渴望成功,所以苦练中文。2011年,她凭借《回家的诱惑》在中国一举成名,并成为韩国艺人在中国发展的经典模板。面对各类奖项和瞬息万变的娱乐圈,秋瓷炫却显示出一份难得的从容和自信:“未来的路还很长,我还能做得更好。”
6月20日,由她和于荣光领衔主演的民族历史题材大剧《木府风云》登陆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此次,秋瓷炫以一个“丽江女王”的全新形象与观众见面,“我演的阿勒邱是个很特别的角色,她善良、聪明、勇敢、坚强,总之是个美得让人窒息的女神,我希望观众能喜欢她。”
“那时候我经常借酒消愁,逃避现实的烦恼。”
“进入演艺圈是因为一次很偶然的机会,18岁之前我根本没想过有一天会成为演员”,秋瓷炫坦言。18岁之前的秋瓷炫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是个刻苦读书、努力学习的好孩子,但天生丽质的她因为一次拍摄杂志封面的机会成了“时尚圈的新宠”。“当时我虽然读书很用功,但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书呆子,和同龄女孩一样,时尚、服饰对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时候听说有这样一个机会,便毫不犹豫地参加了”,秋瓷炫回忆。
然而之所以秋瓷炫小小年纪就会踏足成人的世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父母离异造成的影响。当时的秋瓷炫成绩优秀,立志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但其父母的婚姻却每况愈下,对于由谁来负担她未来每学期300万韩元学费的事更令两人僵持不下。于是,秋瓷炫不得不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也是那一年,她的父母决定终止婚姻关系,并在一年之后各自重组了新的家庭,对于跟着母亲生活的秋瓷炫而言,这也意味着她成了真正的“孤儿”,需要开始独立生活。“18岁那一年发生了许多事,父母离异、升学考试、学习独立以及主演第一部电视剧《成长的感觉18岁》,这些经历让我开始成熟,也悄悄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秋瓷炫说。
随后,秋瓷炫半工半读,考入了一所知名大学的戏剧系。“虽然与设计擦肩而过,还好没离艺术太遥远”,秋瓷炫笑称。不过对于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孩子而言,生活的考验来得有些太过残酷,“韩国的酒文化很发达,女孩子喝酒并不像在中国这样会受到太多干涉,但父母离异,独立生活的压力是我爱上酒精的一大原因,那时候我经常借酒消愁,逃避现实的烦恼”,秋瓷炫坦言。
“我和韩彩英的关系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紧张,我们不是对手,更像是同进退的战友。”
由于缺乏经济来源,秋瓷炫在考入大学后不久便做出了休学的决定,从此走上了演艺之路。“演员的职业让我的经济条件大为改善,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一个长假,让我可以出国学习室内设计,完成我的读书梦。”虽然休学暂时阻断了秋瓷炫的大学梦,却也为韩国的“白雪公主”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凭借处女作《成长的感觉18岁》的热播,秋瓷炫从“知名模特”一跃成为“荧屏红人”,并迎来了事业的第一个高峰。
与此同时,秋瓷炫的恋情也逐步为外界所关注,她与年长她9岁的男星郑雄仁的恋情很快便被媒体和粉丝发现,成为韩国娱乐圈的热点新闻。秋瓷炫表示,由于父母的离异,让她一直很缺乏安全感,她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个成熟、体贴的男人照顾她、疼爱她。但好景不长,由于工作原因,两人聚少离多,最终不得不以分手收场。
情场失意并未让秋瓷炫从此变得消沉。2005年,她以主演《大旗英雄传》正式宣告进入中国影视圈,并被中国武侠剧迷称为“中国武侠剧韩星女一号”。而回到韩国,秋瓷炫又凭借其主演的电影《生死决断》横扫当年韩国各大电影颁奖礼,成为“得奖专业户”。“大银幕的魅力不言而喻,所以当时我知道有可能出演《生死决断》后,就觉得必须拼了。为了符合片中吸毒者的角色,我在两周内减掉了8kg,很疯狂但也很值得”,秋瓷炫说。
随着演技的被认可和人气的攀升,秋瓷炫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大片、大剧的邀约。2010年,她与韩彩英共同主演的《被称为神的男人》尚未开播,便因为秋瓷炫和韩彩英的飙戏而备受关注,“在《被称为神的男人》中,我和韩彩英的关系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紧张,我们都是演员,只想塑造好角色。而且我们都是希望以作品说话的艺人,所以我们的关系不是对手,反而更像是同进退的战友”,秋瓷炫解释。
“拍摄《回家的诱惑》时,我一直鼓励自己要演好,因为秋瓷炫此刻代表着韩国。”
现在,秋瓷炫已经将事业重心转移到了中国,借着《回家的诱惑》的热播,“林品如”一时间成为了秋瓷炫在中国的“新名字”。在剧中,她与李彩桦“二女争夫”的情节也格外引人关注,更有网友猜测:两人会“假戏真做”爱上凌潇肃。回想这段经历,秋瓷炫说:“《回家的诱惑》真的让我在中国彻底火了,与李彩桦的飙戏也是我与香港演员为数不多的合作经历,能与不同地方的演员一起演戏真的是极具挑战和兴奋的事情,所以拍摄时我一直鼓励自己要演好,因为秋瓷炫此刻代表着韩国。”
尽管秋瓷炫在中国算不上高产艺人,但其作品却“部部精心”,“我来中国后学会了一句话叫做‘踏踏实实做事’,每一部作品我都会倾尽全力,作为演员,我希望作品能带给观众愉悦和享受,并且得到观众的肯定,而我也相信努力、认真的人最终是会得到奖赏的”,秋瓷炫笑称。
为了让自己在中国的事业更为顺利,秋瓷炫在拍戏之余,抽出大量时间专门学习汉语,如今她已经从当初只会说问候语的水平成为可以用中文表演的“中国通”了。秋瓷炫表示:“许多韩国知名演员前往中国发展都不顺利,最大的障碍在于语言,我觉得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标志了我融入中国的决心。拍摄《木府风云》时,我基本就是在用中文表演了。”
“在韩国,更关注艺人的丑闻,而且对年轻艺人很不宽容,如果心理不够坚强,很容易引发悲剧。”
从韩国到中国,秋瓷炫身处不同的国度,粉丝对她的热情却是一样的疯狂。“做演员是份很辛苦的工作,小时候只知道演员很光鲜靓丽,但真正进入这一行才体会到中国人常说的那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韩国,媒体就像狗仔队,他们更关注艺人的丑闻,而且对年轻艺人很不宽容,如果心理不够坚强,很容易引发悲剧”,秋瓷炫说。同时,她也对自己在中国的奋斗感触颇深,“我来中国后印象最深刻的一部电视剧是《奋斗》,我觉得和剧中的人物特别有共鸣,我们都很独立、很要强,所以也更容易受伤,好在我们也都很坚强,属于越挫越勇的性格,而我相信我会像剧中的那群奋斗者一样,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
对话秋瓷炫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美女+演员。”
记者(以下简称记):有人认为“让韩国演员拍摄中国少数民族戏不合适”,你怎么看?
秋瓷炫(以下简称秋):我曾经问过制片人:“我是一个韩国人,为什么让我演这个角色?”但蒋老师反问我:“阿勒邱为什么不能让韩国演员去演?你是演员,国籍无所谓。”她的鼓励给了我巨大的信心。此外,我饰演阿勒邱也并非“从零开始”,因为韩国和纳西族一样,都是能歌善舞、豁达、平和的民族。
记:《木府风云》带给你最大的挑战是什么?语言会不会成为障碍?
秋:2005年,我刚来中国时只会说“谢谢”和“你好”,没有翻译我就寸步难行,现在我已经可以“独立生活”了,语言并不会影响我的表演。说到挑战,我觉得还是阿勒邱这个角色本身。因为她的身份错综复杂,侍女、复仇者、罗氏宁的眼中钉、木增的爱人、木坤的心仪对象、木府的女王等等,为了在木府生存下去,她必须在各种身份间来回切换,这种多层次的角色难度极大,也让我收获颇多。
记:你在韩国的发展似乎没有在中国好,中国像是你事业的福地?
秋:中国的确是我演艺事业的福地。从我出道开始就希望有朝一日能因为演技而得到认可。但在韩国,媒体往往对艺人的绯闻、丑闻更加在意,许多年轻艺人都是因为丑闻一夜走红,很快又遭遗弃,整个环境很浮躁,很难让人静下心来琢磨表演。我来中国,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拍过几部戏后发现这里的氛围很不一样,媒体不像韩国那么热衷窥探艺人的隐私,而且经常会善意地给予艺人许多意见,给人“并肩奋斗”的感觉。
记:很少有韩国艺人能像你这样流利地使用中文,是什么原因让你成为“中文控”的?
秋:我知道现在中国有一个流行词叫“北漂族”,我到中国发展算不上“北漂”,但我和“漂一族”的心态却很相似,就是融合。目前我的事业重心放在了中国,要想做好一个“中国艺人”,能说中国话是必不可少的。我希望未来在拍戏的过程中也能够用中文表演,那样观众也会觉得更自然。
记:你被称作“白雪公主”,粉丝也赞你是古典美女,怕不怕被人说成花瓶?
秋:刚出道时会特别介意别人对我外貌的评价,如果被人说不好看,自尊心就会很受挫,心情会很糟糕,但现在想想那时我对外貌的偏执其实反映了自己的信心不足,因为演技不够,所以希望别人更关注自己的外表。不过如今我已经“转型”了,我现在对自己的要求不仅仅是“美女”,而是“美女+演员”。但这并不是说我忽视外表了,只要我还在做演员,就会将最美丽的样子呈献给观众,这一点算是秋瓷炫给观众的承诺吧。
记:你觉得中国演艺圈与韩国演艺圈相比,哪个压力大?
秋:刚来中国发展时,沟通上的障碍一直让我有种外乡人的孤独。不过,现在我的中文已经很好了,大家对我也很照顾,让我感觉到大家庭般的温暖。比起韩国,在中国拍戏压力会小很多,这里的每个人都很努力地工作,希望用作品说话。在韩国,你必须修炼出一颗强大的心,否则韩国媒体制造的流言和尖锐的批评肯定会让你倍感难过和心寒。
记:你对韩国艺人流行整容的现象怎么看?
秋:如果整容能够帮助一个人找到自信和生活的快乐,我支持。而且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别人,我觉得没有理由指责他们。
记:你对近来韩国艺人频频自杀的行为有何感受?
秋:我真心希望不会再有下一个受害者出现。很多人自杀是源自外界的压力,每个行业都会有压力,但作为名人,负面压力会更大,尤其是丑闻、整容这些谣言,会特别让人有挫败感。如果我遇到这样的困难,除了自我调整外,我还会多和家人、朋友去沟通,从亲情和友情那里寻找力量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