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某李姓男歌手被爆料“疑似靠‘潜规则’炒作出位”,加之此前“女歌手马睿菈不雅视频”等风波,人们不禁对国内音乐市场的“歪门邪风”表示深深忧虑。对此,业内人士一方面对乐坛不正当的现象提出批评,另一方面也表示,音乐市场希望犹在,一旦规范起来,产值甚至远超电影。
本报记者 闵慧
现象:“潜规则”怪事频发
据报道,一位曾活跃于乐坛、入行超过20年的混血音乐人日前被曝光曾与至少两名女歌星有不寻常关系,而女星愿意献身的原因只是想出唱片。而国内另一位李姓男歌手,则靠炒作“潜规则”搏出位。
说起唱片,流行音乐圈里一直有个“讳莫如深”的话题——签约歌手自费做歌、唱片公司无本营运。歌手签约后,唱片公司以诸多理由“晾”着他们,时间一久歌手急了,家境好的向父母借钱,腰包鼓的自掏腰包,有小本事的向他人拉赞助,但也有些歌手选择“靠身体搏出位”。
对于乐坛的“潜规则”乱象,有网友忧心忡忡地表示,歌手都要去做“兼职”,国内音乐市场再也不会有出头之日,这股“歪门邪风”是音乐市场将死的征兆。此说虽然有点过激,但却发人深省,人们不禁要问:到底现阶段国内音乐市场难堪到怎样一个地步,是否真如网友们所说:未来,毫无希望?
观点:莫成炒作者“推手”
“只根据此类的恶性事件,我们就能草率地判断中国音乐市场将死?”音乐人陈明表示,现在音乐市场还是可以的,“况且有些歌手本来水平就差,这毕竟是极个别的案例,不能代表一个行业!”
陈明补充道,“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这类‘一颗老鼠屎坏锅汤’的事情无论是在音乐界,还是政界、商界,都有发生,我们不能凭此就判断音乐市场完了!”
“其实总是有一批人,喜欢自我炒作,靠点击率和曝光度,来扩大知名度,进而达到自己商业的目的!”讲到此,陈明更是义愤填膺地说,像干露露、马睿菈等人,外界不必去过多关注,不然反而会成为他们“成名”的推手。一旦没人“理睬”他们,久而久之,这条路也就不会有人走了。
市场:重在转换传播模式
“我们更应该关注怎样去建立一个更有效的机制,去鼓励音乐人创作更好的作品!”陈明表示,宋柯说的唱片已死,并不意味着音乐市场已亡。“这就像制造鞋子的企业,现在去造车了,企业还是那家企业,只不过是外壳的变换,本质还没变。”
此外,陈明还告诉记者,现在音乐市场正发展到一个节点上,音乐媒介正从CD向网络转化的阶段。从CD到网络只是音乐传播媒介的区别,音乐还是音乐,只是转变模式而已。“我们现阶段要做的就是怎样更好地转化这种音乐传播模式,只不过现在还在探索,所以才会流出那么多误导性声音!”
沪上著名音乐人王江也表示,现在音乐市场确实很低迷,不景气,但还是有希望。“‘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很难说!”此外,王江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整个中国电影市场一年产值才100亿左右,但只算移动彩铃业务一年的产值就将近300亿,再加上一些演唱会及其衍生产品,还有卡拉ok,恐怕要超3000亿了!
说到此,王江更是激动地表示:“而且这些还不包括电视台、电台公放的歌曲,旅馆、商场的背景音乐,还有乐器制造、销售,及音乐培训、音乐学校等等,你算算,如果按照国际标准,音乐市场规范起来,音乐产值是多么的惊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