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告白》
小说《告白》
电影《恶人》
近期有好几部日本电影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从去年6月上映的《告白》到9月上映的《恶人》,以及12月上映的《挪威的森林》,均改编于文学作品。其中《告白》与《恶人》都是2010年电影旬报的十佳影片之一。两部电影看似都运用了日本罪案小说的元素,讲述了一件杀人案的发展,但有趣的是,它们都进一步地探寻了罪案的深层原因,进入个人的私人领域,呈现了人内心的恶与善。
《告白》:阴暗中的恶
《告白》犹如它的名字,的确是告白。大段大段的画外音构成了全片的线索,讲述了一桩杀人案。班主任森口老师的女儿在学校后面的游泳池溺水死亡。班上的两个学生A、B承认自己杀害了她。电影一开始,就是一大段森口老师在课堂讲述的杀人事件,并宣布将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复仇。
然而杀人案仅仅是串起全剧的线索,整部电影犹如围绕这条线索旋转的多棱镜。先是老师的视角,然后是学生A渡边修哉,学生B直树,漂亮的女学生美月,不同的视角折射出的都是不同的世界。修哉是天才少年,妈妈过早地离开他,让他强烈需要获得妈妈的关注,为此他不惜用杀人的发生,来吸引妈妈的视线。直树懦弱胆小,最终做出了杀害他人的事情。美月是一个旁观者,她目睹着事情一点点的变化,最终以自己的死亡见证了这个自私、失去关爱的世界。
2010年,《告白》成为日本的一部重要作品,并获得了第34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作品、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和最佳剪辑4项大奖,但这部电影的确从头至尾,几乎没有一点点光亮,所有的爱和关怀,最终都被扼杀在死亡中,无论是班主任森口对女儿的爱,还是渡边修哉对母亲的爱,美月对他人的关爱,都演化成了死亡与破坏。
《恶人》:无路可走的感觉
应该说导演李相日很好地抓住了《恶人》的主旨,某种孤独无援的气息始终漂浮在电影中。被奶奶养大的年轻人佑一住在海边,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照顾附近的老年人,认识女孩只能上日本的约会网站,电影的第一幕就是他孤独地坐在漆黑的车里,看着手机中的视频,视频中有个女孩,女孩是佑一在约会网站上认识的保险推销员佳乃。佳乃美丽、青春、虚荣又简单,她不喜欢佑一,轻视他的感情和工作,她希望和一个富家子约会,却遭对方的轻视,甚至被踢出了对方的汽车。
蔑视、无谓、冷漠乃至愤恨,变成了故事最开始的基调,这些情绪最终构成了一起杀人案——在愤怒和厮打中,佑一误杀了佳乃。
服装店营业员光代是电影中第三个寂寞的人,她骑着单车摇摇晃晃地穿过田野,在家与服装店之间,内心却涌动着对爱的渴望。
佑一杀人后,见到光代。然后,电影以爱维系的下半段,缓缓演绎了因爱而生的绝望与渴望。佑一认识光代之后,才感到了深深的痛苦,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矛盾和悲哀,成为了《恶人》所悲悯的世界。
其实,《恶人》的情节非常简单,杀人,杀人后遇到另一个人,两个人一起逃亡,进入绝境。角色也非常少,四个年轻人和四个老年人,年轻人是佳乃和富家子、佑一和光代, 老年人是佳乃的父母和佑一的爷爷奶奶,破案的警察仅仅出现了两三个镜头。导演李相日用充裕的空间和时间,缓缓地在探寻谋杀的过程中,呈现了每个人的寂寞与痛苦,恶与爱。
佑一杀人后,生者的家庭和死者的家庭都陷入了困境。无论是指责还是伤痛,李相日用了简洁、克制又凝重的镜头屡次出现了佑一奶奶、佳乃爸爸的背影——深深的孤寂和无助。电影有一幕讲述了佑一奶奶出门,门后大堆的记者包围着她,各种问题和责问像石子一样从天上落下来,佑一奶奶一直弯腰垂头,沉默地穿过人群,走上公车。在下车的时候,公车司机突然开口对奶奶说话:“婆婆,你没有做错什么。加油!”
从某种程度来说,《恶人》不是一个罪案片,而是一个爱情片或伦理片。是什么将善良、单纯的人推到了杀人犯的位置,是什么导致了死亡,什么是爱,什么又是惩罚。这种绝望从何而来,我们又在被什么伤害。
佑一和光代认识后,有了一段这样的对话。
光代说,刚才路过的那个打折的超市向右拐,再过去一点就是她的高校,她的家也在这条国道上,她仿佛这辈子都没有离开这条国道。
佑一说,我也差不多。
光代很惊奇地问,你不是住在海边吗?
然后佑一回答:“住在海边,每天开门就看到大海,就会有一种前方已无路可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