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剧有理点评《远征军》:不能忘却的历史

2012/6/29 15:34:0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而在上一期《剧剧有理》之《中国远征军》第四集《中国远征军之命》中,嘉宾和主持人一起讨论了军人的“命”运定数。孟丽:因为我们觉得为什么说不值,也不是不值,因为我觉得我为国家牺牲了,然后我能获得一个认可,我觉得这种认可,对于死的人来说是必要的。

《剧剧有理》栏目照

《剧剧有理》栏目照

  女物娱乐讯 由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电视台、中视丰德影视版权有限公司联合打造,著名文艺评论家、《人民日报》高级主编向兵担纲主持人的电视评论栏目《剧剧有理》今晚播出《剧剧有理》之《中国远征军》系列第五集《中国远征军之线》,主持人将与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志君、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孟丽两位特邀嘉宾对远征军。而在上一期《剧剧有理》之《中国远征军》第四集《中国远征军之命》中,嘉宾和主持人一起讨论了军人的“命”运定数。实录如下:

  韩绍功抗命:只考虑利害,不考虑是非

  向兵: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剧剧有理》。俗话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命令对一只军队来说,就像操作指令一样,它丝毫不能乱,要不然军队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起来就会出现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就和演播室的二位嘉宾一起来聊一聊,《中国远征军》里面的命。

  张志君:观众朋友大家好。

  孟丽:观众朋友大家好。

  向兵:二位,我们今天谈《中国远征军》里面的命。首先我想到的是命令对军队来说,命令就是天职。命令里面有遵命,有抗命。我不知道谈到这个话题,二位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

  张志君:那肯定是抗命了。遵命就像刚才向老师所说的,它是一种正向的东西,是一个正常的事。俗话说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那必须得遵命。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遵命,可能就不会有这种充满很多戏剧冲突的电视剧。抗命可能是一个特点,第一集就出现了毛淡棉韩绍功抗命的那种场面。当时我一看,韩绍功这个扮演者黄志忠他本身也扮演过新《亮剑》里面的李云龙。我就想这是不是又是一个李云龙。确实在抗命不尊这一点上,他和新《亮剑》里面的李云龙,尽管他一个是国军军官,一个是共产党的独立团团长,但是有几分相似。这是一次抗命,就是毛淡棉的抗命。

  张志君:什么叫英雄?我觉得英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有一些异于常人之举,和正常人不一样。但是如果不一样,往正面说,那就是英雄,往反面说就是败类。但是大多数人都是正常人,正常人的反应可能母亲说什么就是什么,长官说什么就是什么。但是他确实不是一个正常人,韩绍功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一个正常人,所谓不是一个正常人,这个不是反面,是正面。就是他确实有一些超于常人之处。

  向兵:就像他指挥打仗一样,他总是有一些突发奇想、随机应变的东西。

  孟丽:我接着志君老师的话,他抗命是成功了,所以我们说高于常人是英雄,但是如果不成功的话,就是成则英雄败则寇。其实当面临这种两难选择的时候,我们完全可以动动脑筋,可以想出来其他的方法,促使它两全齐美。我就举个例子,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听过一个故事,在柏林墙没有被推倒的时候,有一个士兵叫亨里奇,他拿枪击毙了一个从东德翻越到西德的年轻人。柏林墙被推倒以后,亨里奇因为这件事情要接受法官的审判。亨里奇认为我是一个士兵,我来执行命令是无罪的。但是法官却不以为然说,你举枪然后不枪击的话,你的确是有罪的,但是如果你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话,没有枪毙那个年轻人,你也不是有罪的。所以说,你想个办法,既能服从命令,同时还能把另外一件事给办成了,这样的话才是两全齐美的。比如说毛淡棉的战役,如果韩绍功没有成功的话,那么他把孩子还有国民党的这些军官,包括一些参谋,用谢孝彰的话说,这都是我们的高级参谋,对于我们军队来说特别的重要,全部都葬送到战场上去了,就不能安全地送他们回国。所以我觉得他们回来以后,接受惩罚是正确的。因为我们不能让这种抗命之风,就这么蔓延。我们就应该持一种态度,你可以抗命,你成功了我认可,但是我也要让你接受惩罚,我告诉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向兵:是惩罚了

  孟丽:刚才您提到《亮剑》中的,大家对李云龙的印象就是他的抗命,而没有想到他的惩罚,而且这种惩罚只是一种戏谑的行为。我挺反感这种抗命的,我觉得可以动脑筋,去想一个两全齐美的方法。这种抗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张志君:但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他确实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考虑。所以我就想到另外两对,或者两个关健词。一个叫是非,一个叫利害。搞学问的人,往往就是科学家、学者,在那老研究是非,对不对,一加一是不是等于二?有的时候一加一就等于三。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在赵本山的小品里,在战场上,有时候一加一就等于三。这种情况下就涉及到利害了。真正的英雄在特殊的场合,他是只讲利害不讲是非的。没有时间考虑,我抬高一厘米,但是那个可能有一厘米的问题,韩绍功那时候没有更多时间考虑。你要考虑什么?我在这研究,咱们是派几个人去,可能牺牲降到最少程度。这边研究完,那边孩子全死了。真正的英雄,什么叫英雄?就是我在关键时候,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什么叫沧海横流?就是这个时候我不考虑是非,我考虑的是利害。我对我的当事人有没有利,至于对我有没有害我先不考虑。这个事是对还是,甚至我都不去考虑,我先把人救出来再说。

  韩绍英抗命:体现了一种不良创作倾向

  向兵:刚才我们讲的是韩绍功的抗命,构成了这个电视剧的主要情节。抗命,命,就是一种命令,是一种规定性,是你必须执行的。那么由此我们想到另外一个人,话可能有点岔远了,就是韩绍功的妹妹,共产党员韩绍英。我认为她在这个地方也有抗命的行为,她抗的是什么命?我认为她抗的是战场的规定性。咱们看看我说的这个片段。

  向兵:我说的是她那身行头。你看她那身行头多么潮,衣领还竖着,还是紧腿裤,大夏天系着围巾,你看那衣服多么精致――我想说什么?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新华日报的记者,她到陪都重庆的时候,韩绍英是非常朴实的,那么到了前线,她却突然间变成这个样子!前线是个什么样子?前线是个什么规定情形?看看前线将士穿的什么衣服?你看那些战士的服装,尤其将士们脚上这双草鞋,这可是御林军,国军的御林军,战火纷飞,你看他们的衣服成什么样子!你这个时候作为后方的人到前方来,你还这样张扬,这要干什么!我觉得这不是我党领导的新华日报记者的作派,而是编导给他强加的。编导为了什么?我认为编导是为了当下的时尚,为了收视率。

  张志君:应该让她参加走转改。其实真要有这样的人去前线,用今天流行的话说,就是找抽去了。为啥说她找抽呢?一个是谁要抽她呢?共产党要抽她。因为什么?严重违反了我党当时那种给外界的那种公关形象,就是她再有钱的话,她如果这样穿,共产党肯定得抽她。为什么抽她?你得艰苦朴素。

  孟丽:但是韩绍英在重庆活动,那是陪都。

  向兵:她不是在后方,我刚才讲了,剧中表现了韩绍英在后方的时候她是什么样的作派,什么样的穿着。到了前线,焕然一新,你要展示什么?把战场变成时装秀的舞台吗?当然,这不是韩绍英的错,这是编导的错,这也不是这一部剧编导的错,现在这已经成了电视剧的通病,一种不好的创作倾向。咱们再看看片段,也是抗战的剧,叫《我是奇侠》,讲的是华北地区一个民间抗日英雄被鬼子追击到山里,伏击鬼子,结果碰到山上的土匪。土匪是一个土匪头子的妹妹,还是一个文盲,你瞧这身装扮,多么时尚,这是当时土匪的表现吗!这还没完,咱们再看看,这已经不是一部剧的毛病了。

  向兵:这是一部叫《大瑶山剿匪》的电视剧,讲的是六十年前,解放初年,保家卫国打倒美帝国主义那个歌的时候,潜伏特务到广西的边陲小镇和当地的特务接头。就她这身打扮,搁在现在上海滩,搁在王府井,那都算时髦的,她不是找暴露吗!不说别的,就这服装当时有吗?你看这么打扮,符合她特务的身份吗?不是找暴露吗,是不是。

  张志君:你说得非常对。当特务,据说美国FBI和CIA,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找什么样的人?就是长相越普通,穿着打扮越普通的人,才有可能进入联邦调查局或者是中央调查局。它实际上是什么意思?万众入海一身藏。你要能藏到人民群众大海里面,首先就别惹人注意。惹人注意就是找抽。

  向兵:说白了就是一句话,掉到人堆里都找不着。这个咱们不讲,她首先违背了常识,还有她这种时装那个年代不可能有,你放这多么不合情理。但是这个剧中不是这一处,这个剧中几乎是快成了咱们八十年代那个电影《庐山恋》一样,女主角几乎是一天一身衣服!咱们接着往下看。

  向兵:你看,这是解放初的瑶山里面,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时装出现?

  张志君:看来剧组的经费比较充裕。

  孟丽:但我觉得还是应该反驳一下,因为你们觉得,他们把当下的时尚放到剧中有点穿越的意思,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种穿越,而否定那个年代的确有时尚在。

  中国远征:那是不能忘却的历史

  向兵:刚才咱们讲抗命,其实战斗剧里面还有一个最大的命,那就是性命。四十万将士出征,有二十万人牺牲在缅甸战场上,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那么对这批牺牲的军人,也有人说不值。不知道这个问题,二位怎么看?

  张志君:这部剧每一集的开头都有一行字,仅以此片献给民族解放战争中的抗日英雄。我觉得这个片,这行字写得不好,强烈建议,写得不好。应当写什么呢?仅以此片献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和中华民族解放战争中为国壮烈牺牲,或者说壮烈牺牲的先烈们。这样就等于贬低了这批远征军当年跨国作战的意义。因为什么?不仅仅是中国,包括美国英国都是看远征军出国作战,包括国内的八年抗战,算上东北的话,十四年抗战,绝对不仅仅是中国和日本打仗,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这个片子字幕居然打了这么一行,我觉得挺恶心的,应该改过来,强烈建议改过来。应该加上为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解放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们,我觉得这样能对得起这些到今天还长眠在国外……我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