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节的挖金人:揭密选片人幕后工作

2012/7/1 23:01:25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柏林电影节的选片顾问王庆锵主要负责亚洲地区的电影推荐工作,他告诉伊秀娱乐,自己每年都会看800到1000部电影,其中华语片在100部左右。“柏林、戛纳、威尼斯是全世界三大电影节,他们的竞赛单元已经拿了60多部电影作为世界首映。

  专题策划:陈弋弋

  专题撰文:王玉年 刘敏

  作为中国最早的国际“A类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一直被媒体和舆论广泛关注,所有人都希望这里能够像柏林、戛纳电影节一样成功。对应着这样的厚望,在竞赛单元尽可能多地呈现全世界最优秀的作品,就显得理所应当。

  但事实上,即便上海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推出过像《悲歌一曲》《四分钟》《碧罗雪山》《千钧一发》这样的佳片,但整体水平却参差不齐。相比之下,展映单元上放映的作品,由于没有必须要世界或者国际首映的限制,反而有更多的一流电影可以呈现给观众。而上海电影节竞赛单元的选片如何展开,与一流电影节的选片工作有哪些不同,这些电影是如何被带到电影节来的,想必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也许普通观众对于制片、导演、演员这样的电影行当并不陌生,但对于许多人来说,电影节的选片人就是个不那么熟悉的名词。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片人、选片顾问的工作决定了电影节的灵魂。放什么电影,是电影节的品味,也是选片人的责任。

  在第15届上海电影节召开的前后,女物娱乐对话了世界上最富盛名的几大“A类电影节”掌门人、选片顾问,这其中有身处欧洲的柏林、戛纳,也有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东京,当然还有我们自己的上海电影节。除此之外,像巴黎电影节,以及戛纳的外围单元“影评人周”和“导演双周”,这些并不标榜“A类”的电影节也得到了我们的关注,因为他们的经验同样值得学习。

  为观众和业内人士呈现出什么样的电影,是电影节和选片人最需要考虑的事情。戛纳电影节主席吉尔·雅格布对这一点毫不含糊,“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尽量展示接下来一年全世界最新、最好的电影成果和趋势。”

  在浩如烟海的电影中找到金子,毫无疑问,选片人,就是这挖金子的人。

  大海捞针:每年每人看800部

  尽管电影节只有短短的半个月时间,最终入围竞赛单元的电影不过20部左右。但其实为了挑出好电影,选片人几乎整年都在围绕着选片不停地工作。在一些重要的国际电影节,平均一个选片人看上百部电影十分正常,甚至有人一年要看800部电影。

  今年的上海电影节,组委会共收到来自106个国家和地区的1643部影片报名参加金爵奖角逐。从下半年到转年五月份公布名单之前,电影节选片办公室会邀请大量的业内人士、影评人、导演、编剧、学者看片,让他们从候选者中推荐优秀电影。并且集体讨论,最终确定竞赛片单。这段时间里,最多有人看了400部电影。

  负责中国、美洲与太平洋地区影片征集与联络的卞锦霞表示,除了竞赛单元外,展映单元主题影展的工作更为繁复,有的活动甚至要在开幕前一年就开始策划,随后就是漫长的联络、协调工作。此外,上海电影节的选片人还要负责观众见面会等具体工作,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身兼多职,忙碌程度在影展期间达到g.c。

  如果你觉得看400部电影已经足够勤奋,那就错了。

  有1719部长片报名参加2012年的戛纳电影节,影展总监迪耶里·弗雷茂介绍,这其中至少500部作品质量很好,200部相当有水准。最后选出的50多部作品,则是在不同类型、主题、国家、导演、大师和新人作品间综合后平衡的结果。

  在戛纳电影节期间举行的平行单元“导演双周”,刚刚走马上任的主席埃德华·伍埃特卢普透露,选片组一共看了1400部影片,平均每个选片成员都看了大约600到700部,其中有50多部华语片,最后许秦豪的《危险关系》成为了唯一入围的中国电影。

  柏林电影节的选片顾问王庆锵主要负责亚洲地区的电影推荐工作,他告诉女物娱乐,自己每年都会看800到1000部电影,其中华语片在100部左右。有些电影很无聊,为了节省时间,王庆锵就不会选择看完,但他强调,没有一个导演是希望拍出烂片的,不管怎么样,一部作品拿出来给人家看,是需要勇气的,所以他不会轻易说一部电影是“烂片”,而是说这部电影“不适合”电影节。

  戛纳电影节期间举行的“影评人周”选择的作品限于导演的处女作或第二部剧情长片。今年新上任的负责人查理·特松(Charles Tesson)曾担任《电影手册》主编多年。他透露,今年共看了1200多部电影,最后由6名成员组成的选片委员会选出10部作品参赛。除了报名注册以外,电影的另一大来源,正是选片人在各大电影节活动中积极挑选得来的结果,而要得到这些电影,经常意味着全世界的奔波。

  走南闯北:在世界范围挑选作品

  虽然会有很多电影主动送到电影节的选片办公室,但更多的好电影依旧需要选片机构在全世界挑选。即便坐拥得天独厚的领头羊地位,戛纳电影节总监迪耶里·弗雷茂依旧会经常走出法国,在全世界挑选最好的电影。“到每个国家,更多的是和大家交流感受,这很重要。”弗雷茂介绍。

  尽管在2011年,戛纳已经尝试着审查通过网络传输过来的数字电影,选片人已不需要再巡游全世界完成工作,但无论如何,人文元素是现代科技永远无法替代的。面对女物娱乐,弗雷茂始终强调这一点。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选片重点在金爵奖影片的邀请,以吸引高质量影片参赛。首先,电影节有负责欧洲地区、亚洲地区以及中国、美洲与太平洋地区的三位选片联络人,她们按照电影节团队确立的重点导演、重点跟踪影片以及其他分块目标,分工负责,在全球范围内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征集和邀请影片。负责欧洲地区的毛丽韫在春节期间就奔赴罗马,为意大利影展选择展映片,在一间小屋子里,她用了三天的时间连续看了50多部电影,中午也只是买个汉堡充饥。而负责亚洲电影的濮紫霄,每年也会去香港电影市场,带回来一些年轻导演的作品。今年获得“亚洲新人奖”单元评委会特别奖的电影《大蓝湖》,就是濮紫霄从香港带来的。其次,电影节在全球范围建立了选片人网络,在重点地区和重点制片国聘请在业内有广泛人脉、有专业评判眼光、有良好口碑的电影人为选片联络人,以他们在当地便利的条件提供给电影节最新的电影动态和电影制作的信息,配合电影节邀请符合参赛条件的影片参加金爵奖。第三,电影节请世界一些国家电影机构推荐其本国新锐导演的佳作作为金爵奖的参赛候选。通过以上三个层面的选片,基本锁定了当年全世界适合参赛金爵奖的影片。而电影节负责展映的每一个工作人员,在闭幕后都要做详细报告,以备来年进一步完善。

  美国电影和娱乐产业杂志《综艺》(Variety)影评人Maggie Lee现在的一个身份就是东京电影节的亚洲电影选片顾问,她几乎每年都会参加上海电影节,并且不定期来北京,面见各个电影公司的负责人,打探华语新片的制作进度。2010年,由她推荐,入围东京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华语片《观音山》和《钢的琴》最后都获了奖,而这两部电影也是2011年院线上映的华语片中,艺术质量最高的几部之一。在2011年,有76个国家的975部电影报名参加东京电影节,其中Maggie Lee选中的《转山》获得了艺术贡献奖,这让她十分开心。

  Maggie Lee说,“我去不认识的导演或者制片那里看片,然后他们也帮我安排接着去看其他的新片,一部接一部。”她强调,“我喜欢的就是那种发现的过程。”

  除了自己去寻找佳片之外,许多国家的电影推广机构还会积极地推荐本国作品,Maggie Lee每次到了韩国,都会被安排大量看片机会,这其中就有不少是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推荐的作品。Maggie Lee每天都会在一间屋子里,接连不断地看电影,一天最多可以看5、6部作品。“平时看片很伤神,所以没有工作的时候,我会去看一部好莱坞电影,不用像平时那样很专心地写笔记。”Maggie Lee 说,“电影放完,出演员表的时候,我还会忍不住拿笔去抄下幕后工作人员的名单,其实那时候我已经不需要那么做了。”

  深思熟虑:层层筛选竞赛片

  拿到电影,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筛选工作,哪些好,哪些不好,哪些应该留下,哪些需要继续斟酌,选片人之间常常为了一部电影的去留争论不休,但最后决定权还是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比如戛纳的迪耶里·弗雷茂,威尼斯的前任主席的马可·穆勒。

  虽然今年上海电影节的报名影片达到了1643部,但选片办公室锁定的参赛片大约在70至80部左右。上海电影节对金爵奖参赛影片在制作时间的要求是:影片必须是上一年6月1日以后出品,片长不少于70分钟的影片,而选片委员会将在这些影片中优先选择世界首映及未在其他国际电影节展映的高质量影片。选片委员会大约由30人组成,这其中有影评人、电影专家、大学影视系教授、资深影迷、媒体专业记者、院线经理、著名导演。经过层层审看筛选,最终选出了17部金爵奖正式参赛影片。今年参与金爵奖选片的既有张元、梅峰、周黎明、蔡尚君、刘杰、刘浩等导演和影评人,也有吴鹤沪、李亦中、蔡剑平(感恩而死)、盛艳虹(藤井树)等资深电影人。当然,最终的决策权在唐丽君及其领导的团队。

  最近几年,上海电影节的选片一直受到媒体的质疑,除了电影节自身的原因之外。受到审查的原因部分电影不能入围,另一方面内地的电影市场对于进口片不能完全开放,这些外因也影响着电影节的选片。很多人想知道电影节在将来的日子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女物娱乐也试图对话上海电影节业务总监,选片的总负责人於侃,但是没有得到对方的允许。

  在戛纳电影节,选片没有形式主义,也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为了保证没有遗漏,每部影片都经过严格的看片审查。组委会下设几个选片委员会,在巴黎的总部设有专门的放映室。审片成员通常由法国著名的专业影评人、电影历史学家等联合组成。从年初开始,选片委员会就开始集中审看大量报名作品。另一方面,则是熟悉各个地区和导演作品的选片人跟紧最新的拍摄动态,主动挑选热门作品推荐给组委会。初审通过的片子,接下来还有电影节主席吉尔·雅格布、总监弗雷茂等小组成员最后权衡定夺。一些有争议的片子,通常还会被不止一遍地反复观看。

  而戛纳电影节的影评人周,选片做到客观同样很重要。虽然六位影评人,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大家到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