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生平回顾 陈佩斯带来人生转折

2012/7/2 15:05:2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那个地方叫宁晋,位于河北中南部,是个古城,“宁晋”这名字,是唐天宝元年改的,取“安宁晋福”之意。甚至因为主考官正是陈强的老友田华,引来非议,但最终,陈佩斯以演技胜出,演电影,演小品,成为1980年代红极一时的喜剧明星。

  陈淡秋

  那个地方叫宁晋,位于河北中南部,是个古城,“宁晋”这名字,是唐天宝元年改的,取“安宁晋福”之意。

  他出生的地方叫徐家河,在古城东南边,属于黑龙港流域,地势低,老要发洪水。但人们还是在这里住下来了,一千年,两千年,趁着不发水的时候,种点小麦、玉米、棉花。一旦水来了,就什么都没了,就要逃荒。

  1918年,他生在这里,家人给他起名叫陈庆三,九十四年后,他去世,人们用他后来的名字称呼他——陈强。

  陈庆三是北方的孩子,是沙地上的逃荒者,陈强是“老一辈电影艺术家、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著名演员”(崔永元语),是巨星、喜剧大师、“东方卓别林”,是陈佩斯的父亲,也是“中国喜剧的一面镜子”,“世界上最好的那个坏人”。

  成就这一切,用去了九十四年。九十四年,北方沙地上的孩子,变成了大演员,但他骨子里的土质,一直没变,是北方的土,结实、辽远,适合种植小麦、玉米,也经得起洪水涤荡,适合提炼盐,适合蕴藏光,也适合被铭记。

  “白”与“红”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洪水?战乱?或许兼而有之?陈强随父母逃出徐家河的原因,已经少有人知道了,能知道的是,他们到了太原,在那里重新开始生活。他进中学念书,课余参加太原青年剧社和新生剧院的戏剧演出。1937年,席卷中国的“洪水”来了,他开始随着战地总动员会宣传团在晋西北地区演出。

  1938年,他到了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1939年毕业,开始参加文工团和战地服务团的戏剧演出。他的形象独特,人们管他叫“大鼻子”,又因为常演老头儿,人称“战地老头泰斗”。但冼星海看中了他,觉得他唱功强,适合演出音乐剧,他于是又成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第三期的学生,后来,在前线演出,他还为鲁前写的歌词谱过曲,那首歌叫《提防鬼子来抢粮》。

  这是他能够在1945出演大型歌舞剧《白毛女》的原因。起初,他照例要演老头儿,演杨白劳,但组织上决定要他演地主黄世仁,他不乐意,怕这种角色给自己定型,怕演了反角找不到对象,经过思想动员之后,他接下了这个角色。接到贺敬之写的黄世仁唱词之后,他索性自己谱起曲来,“花天酒地辞旧岁,张灯结彩过除夕”唱段,就是由他谱曲,为了让作曲张鲁征采用这段曲子,他说,那是他河北老家民歌的旋律。

  《白毛女》红了,“黄世仁”黑了。那几则著名的轶事,都因此而起:1946年张家口保卫战间隙,演出《白毛女》,群众用果子将“黄世仁”打得鼻青脸肿;在部队演《白毛女》,看演出的士兵入戏了,要开枪打“黄世仁”。上世纪50年代末,首都艺术家到福建海防前线慰问演出,陈强报名,却因为他演过“黄世仁”而没被批准。

  1947年,他在东北电影制片厂的故事片《桥》中,扮演工人老侯,电影生涯从此开始。此后,他演过许多电影,但让他进入时代记忆的,却是被他概称为“一白一红”的两部电影,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50年的《白毛女》,和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于1961年的《红色娘子军》,两个角色都是反角,黄世仁和南霸天。南霸天一角,让他于1962年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1964年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非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1962年,文化部评选“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陈强入选。从后来的资料看来,评选过程也充满争斗谋算,但入选的标准却是铁打不动的,入选明星清一色的工农兵形象,陈强是其中唯一一个以演反面角色闻名的演员,而且并不浓眉大眼,也算是奇迹。

  父与子

  哪管风涛千万里,妙莲两朵是金焦

  陈强事业的第二春,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给他带来转折的,是他的二儿子陈佩斯。

  东北电影厂时期,他与任美工的李玉洁结婚,生下两个儿子,分别取名“布达”、“佩斯”——据说是因大儿子出生时,他正在布达佩斯演出,大儿子叫了“布达”,二儿子顺势叫“佩斯”。

  佩斯最像他。十五岁时,佩斯成了兵团战士,去了毛乌素沙漠边缘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八连劳动,回家探亲时,陈强痛下决心,决定让陈佩斯报考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走上他本不想让陈佩斯涉足的表演之路,以离开兵团。其间几经周折。甚至因为主考官正是陈强的老友田华,引来非议,但最终,陈佩斯以演技胜出,演电影,演小品,成为1980年代红极一时的喜剧明星。

  1980年代,演员纷纷从商,以拓展自己的领地。陈佩斯则抱定本行,做电影生意,用民营集资方式拍片。陈强和陈佩斯合作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电影由此出笼,《父与子》、《二子开店》、《傻帽经理》、《父子老爷车》、《爷俩开歌厅》陆续上映,成为八十年代最难忘的记忆,“老奎”与“二子”成为最难忘的银幕形象。

  人们总是轻易地将肉身的形象等同于精神的形象,陈佩斯因此始终是那个玩世不恭的轻浮丑角,不论戏里戏外,却不知陈强对他有如是教诲:“二子,我一直对你说,做人讲道德,不做昧心事。演戏要讲戏德,不抢戏,不压别人的戏,这些你都做到了。今天我要说的是,做丈夫要有夫德,小王工作辛苦,每天都在手术室一站就好长时间,回家很累的,家务事你得多揽点。抢戏是没戏德,而抢活则是夫德……”

  七十岁时,他为了请刚刚出道的杨澜出演他们的电影,骑自行车到杨澜家,亲自邀请;八十岁时,他还为自己当年在拍摄《红色娘子军》时,干涉谢晋的创作,而向他道歉。他说自己演喜剧的要领是“逗而不厌、闹而不乱、笑而不俗、趣味由衷”,完全可信。

  陈佩斯后来的遭遇,因此格外让人感慨。最主流的舞台抛弃了陈佩斯,足以说明了这个时代的一切取向。

  生与死

  自笑飘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

  吴嘉纪有诗:“绝无暇日临青镜,频过凶年到白头”。活得久了,就难免遇上几件凶事,提起生平,陈强常常感慨:“我是九死一生!”

  小时候带妹妹去汾河边上玩儿,掉进河里,被拉骆驼的人救了上来,拍解放区第一部电影《留下他打老蒋》时,差点被灯光设备砸到,和陈佩斯准备到重庆参加《傻帽经理》首映,险些登上发生空难的飞机。

  当然,最大的劫难,还是来自“那些年”。反右时期,《董存瑞》、《智取华山》的导演郭维被打成右派,去烧锅炉,陈强因为说了句“我看他不像右派,像左派”,因此成为“要说清楚的对象”;“文革”时,陈强第一个被揪回北影厂批斗。那样严重的、不知何时有尽的羞辱中,他曾起了自杀的念头,被自己否决。

  “半夜,大卡车在楼下一停,就听见皮鞋声上来了,堵住前后窗户开始抓人”,陈佩斯这么说,“我直到30多岁的时候,晚上睡觉时外面有人走路脚步重我都害怕,立刻会从梦中惊醒,心跳加快,浑身出冷汗”。

  唯有演出,能够慰藉平生,能使生命得到补偿。2001年,在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中,八十三岁的陈强还拼尽全力演出刽子手一刀刘,九十岁时,他还说“想到过去那些创作,心里有些想法,如果我要不是这样演,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去演,也许更好呢”。有人问:“那你现在还想演戏吗?”他回答:“当然还想。”

  诗句出处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明·于谦《咏煤炭》

  哪管风涛千万里,妙莲两朵是金焦。

  ——清·张问陶《十六夜雪中渡江》

  自笑飘萍垂老客,独骑羸马上关西。

  ——清·顾炎武《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

  绝无暇日临青镜,频过凶年到白头。

  ——清·吴嘉纪《内人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