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姚晨饰演记者引专业人士吐槽

2012/7/10 12:37:3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其实是盒饭泡面路边摊  每天早晨,陈若兮都会为男友杨守诚准备早餐——烤两块面包片,做成三明治;每晚下班后,晚饭也是陈若兮做。桥段2:陈若兮发现叶蓝秋与思拓集团有关联,并找到一些核心线索,本该很专业的她却没有继续深挖下去。

姚晨饰演女记者

姚晨饰演女记者

《搜索》 人物关系图

《搜索》 人物关系图

  陈凯歌新片《搜索》目前正在热映,向来极少触碰现代题材的陈凯歌,这次以“公车不让座”事件,向观众延展出一个媒体、家庭、道德交织的面,于是,你能看到“网络炒作”、“80后生存”、“舆论争议”甚至是“婚姻爱情”等社会现实。“微博达人”姚晨所饰演的电视台记者陈若兮,是关乎剧情推进的重要角色,她对“公车不让座”的报道,就像是蝴蝶扇动的翅膀,随即引发了一场风波。而姚晨饰演的记者形象,也在网络和微博上引起了诸多争议。那么,自称时常和记者打交道的姚晨,在这一出“变形计”中是否身份互换合格?且看下文……

  本报记者李芳明 长沙报道

  关于“记者”姚晨——

  《搜索》中,姚晨饰演电视台《今日事件》栏目主编、记者陈若兮。为了这个角色,姚晨做了很多功课,不过影片上映后,“陈若兮”还是被挑出很多不专业的细节。真正的电视台记者是什么样?为此,记者就影片中部分来自于陈若兮的桥段,采访了长沙电视台社会新闻记者小原(化名),听听她是怎么说的。

  形象设定 鉴定:基本OK

  双肩包、衬衣加球鞋,买房是奋斗目标

  陈若兮,某电视台记者,一头乌黑柔顺长发、一副黑框眼镜、双肩包,平日喜欢穿衬衣外加球鞋。未婚,与男友杨守诚和其表妹杨佳琪一起租房,买房是他们一直奋斗的目标……出演陈若兮之前,姚晨做了大量的功课,不仅跟着《法制进行时》栏目去跑街,还采访了很多记者。从网上曝光的视频来看,姚晨不仅搜集资料有一套,提问和引导话题也是驾轻就熟。

  真正的记者:一位社会新闻记者之前给姚晨传授经验,说自己平常衣着很简单朴素,和男朋友长期两地分居,在北京买不起房子,出去采访经常会遇到阻挠。再对照一下电影中的陈若兮,有木有找到相似的元素?

  个人生活 鉴定:有BUG

  爱心早晚餐?其实是盒饭泡面路边摊

  每天早晨,陈若兮都会为男友杨守诚准备早餐——烤两块面包片,做成三明治;每晚下班后,晚饭也是陈若兮做。职场御姐陈若兮,在家原来还是贤妻良母款。姚晨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我觉得陈若兮就是这样的一个女性”。只是,一个正常上班的电视台记者,真的有时间为男友准备爱心早晚餐吗?

  真正的记者:“这是不可能的。”小原每天6:40—7:00起床,因为要出镜采访,所以她得花半个小时左右梳妆,8:00前出门,半小时左右到台里,之后报单找摄像和司机出去采访,大概下午2:00—3:00回台里写稿,忙完手头的工作后再找第二天的线索,直到晚上8:00才能下班,有时遇到突发新闻可能要通宵加班。至于三餐,小原说,每天早餐是在路边解决的,中餐如果没时间就不吃了,有时间点盒饭,一边写稿一边吃,晚餐则是下班在路边解决,要不就是随便扒两口盒饭。几乎很少在家自己做饭吃,一是没时间,二是太累。

  吐槽:“爱心早晚餐”?这对记者来说简直比奢侈品还贵,能吃一顿就不错了。

  想表达的太多,反而不知所云

  [观影记]

  《搜索》是陈凯歌为数不多定位于现实题材的影片,从“人肉搜索”这个如今习以为常的点辐射出“舆论监督与隐私权的矛盾”、“上流社会的伪善”、“职场尔虞我诈”以及“家庭冷暴力”等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代表角色散落在影片中履行着面孔式表演。

  当这一切被杂糅到2个小时的影片中时,却似乎出了点问题。有不少观众认为,本想借此接一接地气的陈凯歌并没有挠中胳肢窝,反而因为剧情方面的缺失最后落个不痛不痒。网友“颜小兽”表示:“全场被雷得七零八落,情节矫情,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结果让观众不知所云,最不能忍受的是导演意淫出来的小清新范儿,像一个老套的笑话一般雷人。导演,我们不懂你,正如你也不懂我们……”网友“闲人”更是一针见血:“本以为影片是一个‘多米诺骨牌’式的故事,一环扣一环,谁曾想还是人物关系纠葛剧,剧情问题不大,就是太平顺了,几乎没有悬疑性,估计没几个观众从头聚精会神到尾的。”

  职业生活 鉴定:有BUG

  有线索不深挖,

  你的职业敏感哪去了

  桥段1:叶蓝秋“公车不让座”视频被放上网后,引起轩然大波。事隔不久,杨佳琪拍了一段叶蓝秋的道歉视频,问及陈若兮是否要播出,却被陈若兮反对。当一个事件处于升温期,报道者在这个阶段该不该公开***?

  真正的记者:当然应该公开***。小原说,陈若兮拿到独家报道素材,如果不第一时间抢先发出去,体现媒体优势,那这家电视台还要她干吗?而且媒体职责本来就是报道***的,不能因为别的原因而放弃这个,这是有违职业道德的做法。

  吐槽:幸好没被领导知道,拿到独家也藏着掖着,胆儿不小。

  桥段2:陈若兮发现叶蓝秋与思拓集团有关联,并找到一些核心线索,本该很专业的她却没有继续深挖下去。另一方面,她又与思拓集团董事长沈流舒的太太莫小渝突然建立起亲密关系,喝酒谈心感慨婚姻。找到可以用来跟进专题的线索却无故放掉?

  真正的记者:发现核心线索应当是很兴奋地追踪下去,这一点是一个专业成熟记者的天性。在不影响报道的前提下去交朋友无可厚非,但你一定要客观记录新闻事实,要跳出“朋友”这个圈子来看待问题,记者应该是观察社会和生活的“眼睛”,所以身份转换和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极有必要的。

  吐槽:挖到猛料不报道,难道就不怕领导毙掉专题炒你鱿鱼么?

  [同题]

  现实中记者是这样做

  现实中的记者,遇到类似于“公车不让座”的事件,应该怎样去操作呢?一位从事新闻多年的深度调查记者介绍了基本操作流程。遇到这种话题性比较强的专题,找到线索就要第一时间向领导报题。这时,开选题会是有必要的,大家会商量应该从哪些比较新颖的角度去操作选题。确定好角度后,记者要对事件双方进行采访。这还不够,以“公车不让座”事件为例,记者还需要采访公车上的旁观者、公车司机等,让他们来谈谈对此事的看法。专题一般要在一周内完成。如果有深挖的必要,可申请延期,但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不然就不新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