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译仗义热血 对滕华涛完全信任

2012/7/16 14:38:2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导演滕华涛曾开玩笑说,张嘉译是他见过的最具官员气质的演员。两年多前,滕华涛筹拍《浮沉》时,就断言“在我想到的所有演员中,只有张嘉译能把王贵林这个人物演绎到位。”  同样,张嘉译也是一个仗义热血的人,朋友有困难他一定会伸手相助,一如剧中的国企厂长王贵林。

  “当时最大的想法就是再不来北京,就荒废了。因为年纪再大,闯劲就没了。”

  《浮沉》中的王贵林被赋予了高“逆商”,事实上,很多职场精英都有经历类似的坚持和在逆境中绝地反击的一搏。四十岁的张嘉译人到中年才蹿红,其“逆商”一定不低。

  “所谓事业瓶颈,很大程度取决于心态,什么样的心态决定什么样的生活。”所以,即便出道十几年都不被大众所熟知,他也不慌不忙。他说:“你得知道要做成事,必须得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

  当年,二十岁的张嘉译,也曾经历过动荡、菜鸟级的北漂生活。“当时大家都想留北京,可北京没有接收单位,那会儿什么都干过,跑剧务,当副导演,不喜欢的剧本也拍,因为要生存。”后来考虑到各种生存压力,张嘉译又回到西影厂,每天骑车上下班。“这样可以赖在父母家,有饭吃。”很快,张嘉译便成为西安电影圈同龄男演员中小有名气的演员,导演刘惠宁与他合作次数最多,而《潜伏》《借枪》导演姜伟、《左右》导演王小帅,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看过张嘉译的很多影视作品,到时机成熟时,他们都第一个想到张嘉译担任他们片中的男主角。

  “那时在西安拍戏,凡是找我这个年龄段的男演员,都会找到我。那时工作非常舒服,可当时最大的想法就是再不来北京,就荒废了。因为已经30岁,年纪再大,闯劲就没有了。我算运气好,来北京后,刘惠宁等导演也都来北京,我到北京的第一部戏还是惠宁的戏,一路下来比较顺利。”

  相比“逆商”,张嘉译笑称自己是“情商”更高的人。“我是一个快乐使者,朋友比较多。”

  做“北漂”时,张嘉译没吃没喝没地儿住了,他也不慌,因为有朋友在。“我打小人缘好,我是属于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麻烦朋友的人,但只要我开口,他们都会过来帮忙。”张嘉译至今记得,当年一个铁哥们儿看见他住在窘迫的地下室,二话不说,拉起他就往外走。“他把他哥的房子借给我,把他哥赶出去。”

  同样,张嘉译也是一个仗义热血的人,朋友有困难他一定会伸手相助,一如剧中的国企厂长王贵林。“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力求简单,我先不设防,我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别人自然不会对你抱有成见。”

  不过,像所有职场菜鸟一样,年轻时的张嘉译在工作时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现在知道如何跟人沟通了,年轻时,对某场戏或某个角色有不同想法了,就不知道该怎么办,着急上火,甚至有过拍一半戏,拍得不顺心了,就随口说:不拍了,你们换演员吧。实际上这就是沟通的问题,你不了解最佳的沟通方式。”

  “我突然觉得太对不起她了,心里非常纠结。”

  在电视剧《心术》中,张嘉译饰演医生刘晨曦,也是一个病童的父亲。到《浮沉》,厂长王贵林一方面带领职工走出困境,另一方面还要一手带大缺失母爱的孩子。演完这两部戏,张嘉译感触非常深,他说:“现实生活中我自己也是父亲,在演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那种父亲的感觉带进戏里。但是,我在生活中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因为工作的关系,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在她身边,其实对孩子而言,金银珠宝都不是他们想要的,陪伴才是一种特别珍贵的付出。”

  趁着《浮沉》北京宣传之际,张嘉译可以抽空回家看一看妻子、女儿,一段时间不见,女儿见到她都会有一种陌生感,不好意思靠近。但真正靠近,习惯了趴在爸爸的怀里撒娇时,爸爸又要出远门了。“中午跟她玩得高兴的时候,我说:爸爸要上班了,跟爸爸再见。她拉着我不让我走,最后她生气了。我突然觉得太对不起她了,心里非常纠结。”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