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全景
中国好声音全景
女物娱乐讯 8月27日,《非诚勿扰》主持人孟非发了一条微博:“昨天拿遥控器换了一圈台发现,当下中国电视节目的现状基本表现为两种形式:灭灯和转椅。”这句简单的话却引发了学界专家、电视从业人员、广大观众网友不小的共鸣,“灭灯”和“转椅”直接概括了当前电视荧屏最流行的两种表现元素,各自的代表则是《非诚勿扰》和《中国好声音》。
灭灯,从相亲到职场
2009年《非诚勿扰》横空出世,把相亲节目这个电视界的老话题做出了新花样。 “灭灯”的精髓,在选择和被选择的博弈以及可能到来的位置互换。从《非诚勿扰》开始,国内诞生了一大批“灭灯模式”的相亲节目。很快其他类型的节目也开始借鉴灭灯模式,《职来职往》顺势产生,此后也成为中国最顶尖的职场类节目之一。
这档职场招聘类节目用求职者和老板来替换了男嘉宾和女嘉宾的的博弈,求职者先是处在被老板的挑选的弱势状态,而最终优秀的人则有机会反过来挑选节目,另一档灭灯类职场节目《非你莫属》随后也出现在荧屏上。这些节目在形式虽有不同,但大同小异,其精髓并且受观众追捧的就在于《非诚勿扰》式的灭灯模式及由此产生的悬念、代入感。 转椅模式开启“盲听”
《超级女声》的选秀模式早就让观众有了审美疲劳,连湖南卫视自己都无奈放弃。超女之后,中国的选秀节目不断尝试新的可能,《绝对唱响》选配对,《名师高徒》讲师徒搭配,《加油好男儿》选男色,《中国达人秀》注重草根和综艺。到了《中国好声音》,人们终于发现可以媲美超女的轰动模式——转椅。
从《中国好声音》开始,又有人说2012年是中国的“选秀复苏年”,限娱令下,多家卫视推出的新型选秀节目却依然来势汹汹,打的都是“盲听牌”,只听歌声,与其他无关。《一声所爱 大地飞歌》和《天籁之声》都效仿“好声音”用了转椅模式,《一声所爱·大地飞歌》的“转椅”更大,每一个都要承载一百多位观众评委:选手被“导师”选中后,将在台上面对老、中、青各100位观众的“盲听魔轮”——只有当一个“魔轮”上有70%人按键,魔轮才会缓缓转向舞台,三个魔轮全都转向自己之后,选手方可晋级,每场比赛淘汰率达到四分之三。
技术不重要,博弈模式最重要
“转椅模式”看似高科技价值不菲,但是其中仍有不少和“灭灯”模式共通之处:上台的人一开始是被选择,有多个选择之后权利反转,男嘉宾可以选择女嘉宾,选手可以选择导师。而用明星当选手导师这一招也并不新鲜,《名师高徒》此前也曾经操作过这样的思路。
说到底,不管是亮灯灭灯还是转动椅子,都是一种博弈模式。《非诚勿扰》里是男女嘉宾考量自己选择约会对象的可能性,灭早了可能错过好男生,一直亮灯是否就是“恨嫁”的表示?在《中国好声音》里,导师要考量的是找优秀、合适选手的可能性。自己认可了选手,选手不一定选择自己。太早集齐了自己的队伍阵容,可能错过其他的好选手。正是因为有微妙的博弈,“灭灯”和“转椅”都赋予了节目戏剧化的可看性。也正是博弈性质的趋同,有观众甚至调侃道《非诚勿扰》和《中国好声音》可以互换试试看:女嘉宾也可以先听男嘉宾自我介绍再转过来;而导师可以听了歌声决定是否灭灯。
模式决定一切吗?
《中国好声音》的轰动,似乎超过了当年的超女,有人用“涨停”来形容其收视成绩:第一期1.47%,第二期2.8%,第三期3.093%,到第六期时收视率已破4%。《中国好声音》似乎一帆风顺,风光进入第二阶段,“转椅”退出舞台,看点是导师亲自让弟子们厮杀、亲自做选择的残酷。但是节目继续往下走,是否会走进传统选秀节目的老毛病里?一个“转椅”的把戏是否就能保证这档新兴的节目一直火爆?人们对“转椅”会审美疲劳吗?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
观众很喜欢问一个节目能火多久,电视界从业人员也总担心让节目如何做到常青不老,因为在这个市场上,观众买电视人账才是游戏规则。显然,“还能火多久”这种问题,《非诚勿扰》似乎更淡定从容,毕竟它已经稳定地走到了第三个年头,收视率一直稳定在3.5%左右,而且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收视群体。事实上,《非诚勿扰》在中国电视节的的突破不仅仅自己的亮灯灭灯,而是自己和社会的关联度:择偶永远是现实的风向标,找对象的有需求要看,不找对象的也可以把节目当做一个观察社会的视角。
而《非诚勿扰》另外一点的成功在于依托本土化的创新尝试,再把一些创新反刍给国外。最近,英国“泰斗级”节目制作人保罗·杰克逊和《Take me out》核心主创希拉·科林来华,谈到《非诚勿扰》时,保罗极大称赞了《非诚勿扰》心动女生、点评嘉宾、女嘉宾连续出现而不是频繁更换的三大创新设计:“这是一种很成功的中国本土化的节目设置。西方在择偶相亲交友中会更趋自我主义,不会听取专家的意见,但是《非诚勿扰》这样更趋理性化的设置适合中国观众。嘉宾之间碰撞摩擦,更能产生很多社会热点话题,让节目更加具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