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老汇电影推香港影展 杜琪峰首任策展人

2012/9/28 14:34:15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开幕影片是杜琪峰的《文雀》,这是一部有着舞蹈节奏的风格化电影,通过对香港街景的描绘和捕捉,展现了杜琪峰难以割舍的香港情怀。《新不了情》 尔冬升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影片,票房口碑都收获颇丰,成为一代人心中永久的爱情记忆。

杜琪峰首任策展人

杜琪峰首任策展人

  百老汇电影中心推香港影展 杜琪峰首任策展人———

  北京艺术电影重地百老汇电影中心将推出“光影记忆——香港电影与电影中的香港”特别影展,影展选取了从1950年代到2010年、跨越60年的16部香港经典电影。这些影像表现了不同时期香港的社会风情和城市风貌,反映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香港的城市文化变迁,虽不能全部代表港片的历史,但无疑能唤起大家对香港的记忆,这是一个有别于枪战、武打片中的香港。这次影展特邀香港知名导演杜琪峰先生作为策展人,昨晚,影展以杜琪峰的《文雀》开幕,杜琪峰也现身百老汇。

  涵盖各时期最优秀导演

  绝大多数首次在大陆公映

  展映影片的类型涵盖家庭、爱情、喜剧、犯罪等多种类型,这16部参展影片都曾在影坛辉煌一时,到今天仍是观众心目中香港电影的经典之作。展映影片的导演从老一辈的冯峰、李铁、楚原到吴宇森、许鞍华、关锦鹏,再到王家卫、陈果、尔冬升等,无一不是香港各个时期最优秀的导演。

  为什么找杜琪峰做策展人?因为他的电影除了枪战和动作以外,还有非常强烈的香港气氛和印象。本次影展也是百老汇电影中心本年度最重要的文化艺术活动之一,所放映的16部影片绝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进行公开放映。

  开幕影片是杜琪峰的《文雀》,这是一部有着舞蹈节奏的风格化电影,通过对香港街景的描绘和捕捉,展现了杜琪峰难以割舍的香港情怀。香港百老汇相关负责人称,《文雀》可以看作杜琪峰写给香港的一封情书。

  杜琪峰表示,香港电影的历史很长,在过去几十年里,大家看到的比较多的是香港的动作片和枪战片,而香港的另外一面,很多人并不熟悉,这是一个文化和生活中的香港电影历史。今年在法国巴黎影展,他曾经策展放映了90多部香港电影,未来还会在世界上很多地区重新放映大家没看过的香港电影。

  影片中的许多景致

  现实中已永远消失

  虽然这次在大陆放映的16部影片,数量不算多,但其中很多电影都曾经产生过巨大影响,承载了时代的回忆,“电影里的很多景,已经找不到了,变成了崭新的大厦。”杜琪峰说,他希望通过这些影片,大家能够了解香港的过去。

  这次影展选择的标准,他表示有几个方向,首先,希望对大陆的观众有一些新鲜感,不想都是大家看过的。在内容上,也希望在电影里面,能够表现香港这座城市的印象,比如在《72家房客》中的“村屋”,那承载了香港一代人的记忆。“这些电影里面呈现的,不是商业片里的打打杀杀,而是我们每一天生活会遇到的情况,邻里之间的关系,有很多温情的东西。”

  这些片子里,他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半斤八两》。“那个时候我刚出来工作,二十七八岁,那是香港社会的一个新生。”

  解读完美香港男人

  《夺命金》不得奥奖无所谓

  有记者问杜导,他的作品《夺命金》已正式确定代表中国香港参加第8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角逐,对获奖有什么期待,他幽默地表示:“奥斯卡,去了好多次,但一次也没获得过奖,但能去也很好。”

  杜琪峰的影片中,总是喜欢以男性为主角,在他心目中,完美的“香港男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他又开起了玩笑,“香港男人,不是男人。”然后才正色道,“香港生活方式很奇怪,你必须首先要生存。我个人觉得,一个男人外形不要太矮,太胖,太高,太瘦,但最重要是他能承担什么,承担得越多,越是一个男人。”

  文/本报记者 罗皓菱

  相关链接

  16部影片 勾画香港流年碎影

  50年代:反映现实的黑白写照

  《细路祥》是50年代初香港贫困的真实写照,只有10岁的李小龙已在影片中充分展露演艺天分,把不甘贫穷而又良心未泯的小匪徒演绎得活灵活现。

  《危楼春晓》以底层穷人为主角,他们或失业、或收入微薄,却拥有一颗颗助人善良的心。

  《金兰姊妹》讲述了几位粤籍女佣的不同遭遇,以底层职业女性的处境窥看社会上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在被男性电影主导的五十年代,本片对于女性自主意识的深刻关注,令人眼前一亮。

  70年代:喜剧风行的时代

  《72家房客》由楚原导演,人物生动活泼,充满浓郁的市井风情;

  《半斤八两》中许冠文的尖酸刻薄、许冠杰的老实英勇火热与许冠英的傻里傻气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把一个发生在侦探社的故事演绎得令人捧腹不已。

  《大煞星与小妹头》吴宇森导演,是一部简单欢乐的喜剧动作片,与他后期的影片风格截然不同。

  《成记茶楼》被视作香港***电影的先驱。

  《疯劫》许鞍华导演,将剧情片的紧凑、悬疑片的恐怖和伦理片的情感结合起来,揭露一件情杀案中的跌宕起伏,影片社会反响强烈,曾一举打破当时的香港票房纪录。

  《香港制造》表现了一场惨烈而失败的青春,影片表现香港青年对家庭、父权、社会权力的反叛,对生命无聊的发泄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这是陈果谱写的一曲挽歌。

  90年代后:繁华背后的暗影

  《笼民》 张之亮导演把镜头对准弱势群体,以冷静的调子描写了香港最底层市民可悲可叹的生活。本片是香港乐坛传奇人物黄家驹的最后一部电影,一举获得1993年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四项大奖。

  《父子情》 方育平首部电影,是香港“新浪潮”主打作品之一,细致刻画了中国传统社会严父望子成龙的心态。家庭题材向来是电影关注的焦点,尤其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香港,两代人之间的碰撞更加激烈。

  《秋月》 是罗卓瑶的移民三部曲之一,刘以达制作的音乐尤其出色,运用音乐的传统与现代、民族与西洋的文化差异,表现两代人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胭脂扣》 根据李碧华小说改编,关锦鹏导演。两位主演梅艳芳和张国荣都已经辞世,留下的银幕形象令人唏嘘。

  《文雀》杜琪峰写给香港的一封情书。

  《新不了情》 尔冬升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影片,票房口碑都收获颇丰,成为一代人心中永久的爱情记忆。

  《花样年华》 王家卫最具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

  本次影展从今日持续至10月14日,每场票价60元。观众可登录百老汇电影中心网站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