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久,莫言的作品就有望入选高中语文“教材”?这一消息经几家教育出版社证实后,引发社会议论,焦点集中在语文教材编写到底该不该“跟风”、普通中学生是否读得懂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等方面。
教研组表态:
入选是“巧合”,并非“盲目追捧”
面对“莫言获奖不久,作品即入选教材”的议论,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表示,这次入选是一个“巧合”,并非是大家认为的“盲目追捧”。但作者获得诺奖,的确是“敲定”《透明的红萝卜》这一作品入选教材读本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透明的红萝卜》并非入选语文出版社的课本,而是该社编写的高中语文选修读本《中外短篇小说选读》。作为语文教材的配套读本,这套丛书是根据教改后的语文选修课新大纲编写的,已经出版了《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等6册。作为16位作家之一,莫言的作品早已出现在短篇小说的备选目录上。
“这本书正编写到一半,传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中国籍本土作家的第一个诺奖,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肯定。”张夏放说,这本正在编写的《中外短篇小说选读》计划收录40篇作品,其中中外作品各20篇。在中国作品中,除了中学生熟悉的鲁迅、沈从文、老舍等作家的经典作品外,余华、苏童、马原、残雪等当代作家的作品也在候选之列。
“因为是读本并非教材,本身就有‘开卷有益’的意味。我们把诺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巨翅老人》都选入教材了,为何不能选本国的获奖作品?”张夏放说。
北大教授力挺:
“红萝卜”不难,适合中学生阅读
“泛着青蓝幽幽光的铁砧子上,有一个金色的红萝卜。红萝卜的形状和大小都象一个大个阳梨,还拖着一条长尾巴,尾巴上的根根须须象金色的羊毛……”这是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中红萝卜第一次出现时的描述。据介绍,教材编写者一开始曾考虑《红高粱》节选,但《透明的红萝卜》篇幅比较短,可以全篇选入,能让学生有比较完整的理解。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充满苦难但不失童趣的乐观“黑孩”的形象,作为心灵象征的“红萝卜”如神来之笔。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后,被看作是莫言的成名之作。
听说是这篇作品入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表示“这篇小说完全适合中学生阅读”。他对莫言的作品很熟悉,并认为莫言有一些文字适合给学生看,尤其适合高中生阅读。“这篇《透明的红萝卜》不难理解,不能小看现在的学生。如今有的孩子在网上接触的东西很多,有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其实有了新的想象力的模式,阅读莫言充满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应该是有启发的。”
曹文轩认为,莫言的作品此前没有被选入与他作品的篇幅、风格不无关系。莫言的小说风格多样,其中有一些作品描写怪异或阴暗,有的并不一定适合给小孩子看。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