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传奇》编剧: 千万别把历史剧当历史

2013/1/10 16:03:1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近日,高希希导演的历史大剧《楚汉传奇》和热播的《隋唐英雄》遭吐槽,随后历史剧《隋唐演义》又将同时登陆几大卫视。《楚汉传奇》的编剧之一闫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时候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难免有一些疏忽,但也有一些可能是观众认知的局限性。

  近日,高希希导演的历史大剧《楚汉传奇》和热播的《隋唐英雄》遭吐槽,随后历史剧《隋唐演义》又将同时登陆几大卫视。历史剧扎堆荧屏,引起了观众对这类题材的又一轮争议。改编太颠覆、剧情有漏洞……究竟历史剧该怎么改编?又该怎么拍呢?

  有时候历史剧

  无法全按记载拍

  《楚汉传奇》目前播出了三分之一,对剧情的吐槽却一波接一波。《三字经》穿越了?《楚汉传奇》中,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竟有儒生在私塾中教孩童们读《三字经》。而《三字经》是宋朝问世的,比秦朝晚了上千年。剧里把赵高称为“太监”,而宦官被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有些对白也贻笑大方,有人向赵高汇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了。”网友对此评论道:“放到任何朝代,当政者都不会把造反称为起义。”诸如此类的吐槽非常多。

  《楚汉传奇》的编剧之一闫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有时候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难免有一些疏忽,但也有一些可能是观众认知的局限性。“比如有网友批评我们道具粗制滥造,说剧中有村姑用鼎洗衣服。其实,那不是鼎,而是个四缸足盆,是那时的洗衣工具。我们的美工道具部门查了很多史料才找到依据的,不是随便弄个道具就开拍。但是作为制作方,又不能挨个去解释。”

  不过,闫刚也承认,有时候确实因受到现实状况和拍摄成本、呈现效果等因素的限制,不得已做出一些改变。“比如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马上战斗,但是剧里面出现了。并不是我们创作时不知道这个历史,只是如果我们按照原记载去拍,有很大的花销不说,还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拍历史剧,有时候因为剧情需要、现实情况,没法完成原著描写的要求。这是历史剧制作者都会遇到的问题。观众千万不要把历史剧当历史。”

  司马迁跟编剧

  没有区别

  历史剧该怎么改编?闫刚说,从有历史剧名目开始,这个讨论就没有间断过,但“艺术家们从来没有怀疑过,历史剧不等同于历史,这个是明确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更不用说两千年前的事情,就是两天前的事情,谁也不能全部写下来,文艺毕竟是虚构的。”

  要想改编历史剧,首先要弄清楚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要写历史剧;第二,要遵循什么原则;第三,历史剧跟今天有什么关系?

  “每个国家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法国人以拿破仑为自豪,俄国人以彼得大帝为自豪。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出现过众多值得自豪的历史名人,我们是因为这个来写历史剧,来传颂我们的历史。第二,在创作的时候,要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否则就束缚了手脚。第三,历史剧应当和现在的价值观、人们的认知相照应。中国古代隔一段时间就会经历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现在的中国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追赶世界潮流,所以要关照历史,让老百姓看清历史更替的缘由。”

  编剧究竟该照搬历史还是推陈出新呢?闫刚说,所谓的创作就是沿着历史的脉络开枝散叶,丰富它,而不是改变它。很多人改编莎士比亚的作品,但是很难有超越原作的,每一次改编都证明了莎士比亚的伟大,而《楚汉传奇》的改编也一次次印证了司马迁的伟大。司马迁离楚汉时代也有一二百年了,他完全靠走访、加工才写出了《史记》,跟编剧没有区别。所以很多人说《史记》写得像小说,但懂历史的人一看就明白:哪里用了比喻法,回避了一些东西,突出了一些东西,褒扬了一些东西,贬低了一些东西,字里行间都有体现。”

  历史剧最难把握的

  是语言

  在闫刚看来,改编历史剧最难的并不是怎么改编,而是如何处理古今语言系统的差别。闫刚说,“古代的语言系统大多是文言文,我们在改编的时候如照搬文言文,会有一些观众看起来有障碍。中国早期一些历史剧里直接用古文的之乎者也,放在现在不太合适。语言系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楚人是什么语言系统、沛县有什么语言系统、秦王宫里面应该怎么说话等等。我们必须要做到有古风,还要让观众能接受,这个很费琢磨的。”

  对于目前泛滥于荧屏上的戏说古装偶像剧,闫刚说:“这种消遣的作品,不能认真看。这类剧有存在的土壤但也有局限性,不应当成为主流文化。电视剧是大众的艺术,这就对编剧、导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树立公序良俗,主流价值观。观众眼光很准确的,一看就知道谁在正儿八经拍剧,谁在瞎编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