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文艺片导演的武林乡愁(组图)

2013/1/18 17:06:58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王家卫要还原的,不单单是一个民国的武林,而是整个逝去的时代……  拍了这么多年的《一代宗师》,终于迟迟上映了。再者,王家卫要还原的,不单单是一个民国的武林,而是整个逝去的时代。

王家卫

王家卫

导演王家卫

导演王家卫

剧照

剧照

剧照-梁朝伟

剧照-梁朝伟

  文/王华震

  《一代宗师》内地上映三日,票房便突破了 7000 万 。文艺片导演王家卫的功夫片,再一次将民国和武术推到了国人的视域之中。王家卫要还原的,不单单是一个民国的武林,而是整个逝去的时代……

  拍了这么多年的《一代宗师》,终于迟迟上映了。

  “我不是慢,我是仔细。”王家卫自辩道。他已经仔细到把原来 15 度左右的驼背弯成了 30 度,“看监视器看的,前几天才回到 15 度”。他身穿一件半旧磨花了的运动服,那副墨镜依然替他抵挡着世人质疑的目光。

  有很多人为他的“仔细”作证。

  影片的咏春拳师傅梁绍鸿说:“我从没见过一个导演为拍一部电影能把武术历史都这样研究透。”编剧邹静之说:“他来找我的时候,带来的资料,足有那么厚。”他说着,用双手比画了一个合抱的手势。连小沈阳也在微博里抱怨:“戏就是拍不完怎么办!五个小时只拍几个特写!”

  从一个人到一个时代

  最初,王家卫的焦点只在叶问身上。他去了佛山,拜访了叶问出生的村子,也访问了还留在佛山的叶问弟子。但佛山并不只是咏春拳的佛山。在佛山,这个明清以来的南国武术之乡,各门各派的功夫经过几十年的岁月动荡,竟都香火绵延,那些叶问曾经去过的地方、交往过的人物,渐渐地交织成一张武林之网。这张网之大,已经覆盖佛山,延伸到整个中国——由于民国时代中国武术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北拳南传”,南方的拳派和北方的拳派开始水乳交融。“中国武术的两个g.c,一个在唐朝,一个在民国。”影片另一个编剧,同是武侠小说作家和武侠电影导演的徐皓峰这样说道。

  王家卫很快就被发生在民国的武术g.c所吸引。由叶问而佛山、由佛山而南北武术交流;从一个人到一个时代、从一个拳派到整个武林,影片的前期准备工作开始不久,王家卫就已经萌发了这样的野心。

  王家卫就此北上,踏上了他的“寻访宗师之路”。在纪录片《宗师之路》中,王家卫历时多年深入到北方多个省市,就是为了要寻找曾经的武林宗师留在北方的蛛丝马迹。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徐皓峰,经徐皓峰引荐,认识了邹静之,两人一文一武,最终成为影片剧本的主要操刀手。

  邹静之说王家卫带来的资料有“那么厚”,并不夸张。凡和王家卫有深交的人都知道他是书痴。“他是一个读书量极大的人,在他时髦的外观之下,内心的核还是传统的。”徐皓峰说。

  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影片,突出了四个主要的民国拳派——咏春、形意、八卦和八极。对于这样的搭配,王家卫有自己的考虑:“首先是要刚柔相济。内家功夫有太极八卦形意,太极太过普及,那我就选很少人知道的形意和八卦。八极是则是至刚的功夫。”民国的武林,已在他头脑中渐渐成型。

  一部 130 分钟的电影,要拍整个民国武林似乎很难。王家卫说自己还有一个四个小时的版本,但以他的速度,观众不应抱太大期待。然而四个门派中的形意与八极,像是独立于影片之外的另一个故事。这样的叙事方法,据说是参考了民国小说家还珠楼主的写法。“民国的小说,从来不是跟着一个人,他会讲到这里的时候停住,下一个章节就匆匆走过,接着去讲另外一个故事,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叙事结构。”王家卫告诉记者。这样的叙事结构,在《水浒传》也清晰可见。“人生就是这样,今天晚上碰到非常好的朋友,下一回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去了成都了,往后 5 年才再看见他。”张震扮演的八极拳传人一线天,在影片中的几次出现,像是偶遇,冥冥中又像是必然。

  对“一代宗师”的独特解读除了门派的选择,王家卫对于自己首部“写实的”功夫电影,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中国的武林里面有那么多门派,每一个门派里面都有各自的灵魂特点,我要怎么选择?我想知道的是,那个时代的人的情感、武林的仪轨,和他们的人情世故。”像是影片里的台词:“眼里不要只有胜负,没有人情世故。”

  现实中的“人情世故”却更加复杂。除了咏春拳,其他三门的发源地和主要的传承地都在北方,电影中不同门派的比武,胜负可能会牵涉到现实中各个门派的“面子”。

  影片中有一场戏,八卦掌的掌门人宫宝森输给了叶问,王家卫从新加坡请来的八卦掌师傅戈春艳,一开始并不认同这样的安排,最终打动这些现实中的“武林中人”的,除了王家卫的执着,更重要的,是他对“一代宗师”的独特解读。

  首先,他区分了“武林”和“江湖”,“武林跟江湖不一样,江湖可以卖艺,武林不是卖艺”。他把武术家从“三教九流”中独立出来,让他们的肩膀承担更多的东西。这样的想法徐皓峰也说过:“中国明清六百年没有武馆,李存义发明了武馆、武士会,这些读报都困难的武术家完成了文人该做的事,对道义的坚守、对规矩的传承、待人接物的风范,崇尚‘武人文相’。”

  所以宫宝森和叶问比武的时候,说的不是武林地位,而是“今天我们不比武,而是比想法。”功夫到了,想法也要到,才是“一代宗师”。

  “拳分南北,国也分南北吗?”这句话就像是讲给电影之外的武林人士听的。

  再者,王家卫要还原的,不单单是一个民国的武林,而是整个逝去的时代。“民国里面有很多是中国人美的一面,我希望这一面在这个电影里面体现出来。”沉迷于“民国之美”可能是王家卫自《花样年华》以来不曾动摇过的,只不过,这次的民国,从上海,来到了武林。“我现在还在民国,我还没回来。”他说。

  他眼中武林的民国之美是什么?在北方采访的时候,王家卫碰到一对练武的兄妹,他们对他说:“我们现在这门功夫肯定是会失传的,真正要练,不可能晚上只练两个小时,现在这个时代不可能有以前的功夫,大家没有这个时间。”但电影中的宫二小姐不一样,“宫二有一个承诺,她动人的地方,是那种民国的情义,那种承诺,她承诺了自己,就必须守住这个承诺。最后她不是给别人打败,而是自己的一个选择。为了自己的尊严,愿意停留在过去,这是她最开心的。”王家卫说。

  还有影片中那个叫做金楼的堂子。“在北方来说,它就是一个堂子,不能单说成一个妓院。那时候堂子是交际的地方,次一点是妓院。堂子是交际应酬,那里面不是我们想象的天上人间,那种时候很多交际都在这个地方,可以说是销魂的地方,但也是一种英雄豪杰聚会的地方。不只是一个温柔乡,更是一个英雄豪杰荟萃之地。”王家卫告诉记者。高朋满座,共襄盛举,这样的美,都被王家卫装进电影的两场重头戏里——宫宝森的退位仪式,宫二小姐和叶问的比武,都在这里进行。人,是民国的重诺之人;堂子,是民国的辉煌场域。

  这些都安排停当之后,王家卫抛出了自己的“一代宗师”。他破除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旧观念,提出了自己的“宗师论”: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徐皓峰说“武人文相”,王家卫是“武戏文做”。

  所以,宫宝森输给叶问,没关系。他为了劝徒弟回头而死,见到了众生,他便是“一代宗师”。宫二小姐为父报仇后沉沦而死,她说自己“只见到天地”,所以她不是。在王家卫手里,文人的道统和武术家的“武统”,已经密不可分。兜兜转转还是那个字,侠。

  B =《》

  W = 王家卫

  B:电影前半部分跟后半部分风格不太一样,前半部分节奏比较快,有一些打斗戏,后面则偏心灵。

  W:人生就是这样。这是在讲一个人的传记,要掌握的不仅是他的内容,还有他的节奏。人生节奏就是这样,到终点回头看时,年轻的岁月特别明显。

  B:这部影片的片底消耗是多少?

  W:我已经忘记了

  B:我跟制片人聊天,说已经买不到胶片了?

  W:我们拍这部电影,是最后一代用胶片拍的一部电影,我们有一部分是用富士胶卷,这是生产线的最后一批货,80% 的电影则是数字拍的。这可能是最后一次,摄影机将来可能都会变成古董,我现在还保留着最后一盒。

  B:这些民国武林人物,你做了很多研究,对他们总的认识是什么?

  W:其实最大的课题是,我为什么要回到民国?原来影片是在 2012年上映,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在一百年后回顾那个年代。民国因为是一个乱世,从一个帝国变成民国共和,里面有很多很多你看不出来的一些人的坚持品质,我希望把这些东西保留。现在有很多电影表现的,就是人有多丑恶、黑暗、不可靠,而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表现人有多美。我们真的认为民国的人很美,不是他们的外表,是他们的情操行为。

  B:现在你对江湖和武侠的看法,和拍《东邪西毒》时有什么不同?

  W:江湖是比较大的概念。我们讲江湖,就是讲民间,江湖的对立面就是朝廷。武林则是另外一面,这个武术家自己有一个系统生活的方式,还有自己的一套规矩。武林跟江湖不一样,江湖可以卖艺,武林不是卖艺。

  B:你解释过功夫就是时间,多数电影里也很突出时间的概念。在大众看来,你可能不是很有时间观念的人,比如说这个片子拍了很久,还有临时改变档期等。时间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W:你看到电影,会看到赵本山煮那个羹的一场戏。他讲得很清楚,很多事情火候不到就是没到,火候过了事情就焦了,因为众口难调。

  B:现在 130 分钟的版本,你剪辑时是以什么标准取舍?

  W:我特别想把这部电影变成民国的江湖小说。你们知道民国小说家还珠楼主怎么写小说的?他每天坐在那抽着鸦片,家人住在另外一边,身边有一个秘书,他说秘书写,写完看一遍。民国的小说从来不是跟着一个人走。他会讲到一个很精彩的地方停住,下一个章节匆匆走过,接着去讲另外一个故事,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叙事结构。人生就是这样,今天晚上碰到非常好的朋友,下一回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去了成都,往后 5 年才再看见他。这个结构现在的观众还没有办法接受,所以在 2 小时的版本里,就是从 1936 年顺着时间讲下来。

  B:从传统意义上讲,你觉得这次作品有什么不一样?

  W:所谓的功夫电影,其实就是拳脚。拳脚电影的历史,就是因一个人而设的,最早期的是李小龙,之后是李连杰。我希望在《一代宗师》里面改变一下,不以一个人的武打作为一个中心,或者用一个门派作为一个中心,中国的武林里面有那么多门派,每一个门派里面都有各自的灵魂特点,我要怎么选择?我想知道的是,那个时代人的情感、武林的仪轨,和他们的人情世故。

  B:之前看功夫片就是看功夫明星,现在你通过武术训练,把明星训练成功夫明星。

  W:我们这个是讲武林的电影,演武林高手,不可能还是以前的套路。我希望他们自身可以掌握这门功夫,不是因为要他们打得像样,而是武术家有他的形态,没有经过这个锻炼,不可能有那样的形态。比如说张震,他练八极拳,身体的变化就会反馈给他精神上的一个东西。

  B:韩国的跆拳道,已经实现了标准化,就是竞技的标准化。武术在中国很难实现标准化,你觉得对武术的标准化应该是什么?

  W:标准化是两项,一种是体育项目,大家想我怎么拿分,不想这个技巧的目的是什么。一种是商业化,这是另外一回事,就可能马上衰落。我不是专家,但我认为武术就像一个女孩子,就是一个自由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