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圈内人都知道冯小宁是位集编剧、导演、摄影、特技、剪接、制片人于一身的奇人。这位奇人,在二十多年中创作了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优秀影视作品,其中的代表作有电影《红河谷》、《举起手来》、《紫日》和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等。在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中,冯小宁凭《战争子午线》和《大气层消失》两片获得了导演特别奖。去年年底,记者在北京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偶遇冯小宁,并做了一次独家专访。
艺术工作者要敬畏影视艺术
记 者:现在想加入演艺行业拍电影、拍电视的人越来越多,外界普遍认为这类职业很容易一夜成名,随之可以一夜暴富。对此您如何看待?
冯小宁:我们有很多出色的艺术家并不富有,也没有很高的名望,却一辈子在默默无闻地为影视艺术献身。但现今有些影视艺术工作者,把拍电影和拍电视作为追逐名利的工具,当作自己成为豪华“贵族”的台阶,丝毫没有去敬畏影视艺术。这也直接导致一些年轻人一心要跻身其中,想通过唱一支歌、露几个镜头就使自己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社会上出现这样的问题,实质上是普世价值观的缺失。
我们看到的现状与所面临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有些艺术工作者把自己定错了位。他们把自己定位为明星、大腕,后面再跟着一群吹捧者,为了名利,互相吹捧、无端炒作。这极不正常,但广大观众却还以为影视明星就该如此。其实影视明星就是一个普通人,他们之所以出名,是因为有机会出演了优秀编剧所写剧本中的某个角色,经过富有创意的导演辛苦指导,再由专业摄影师冒着严寒酷暑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拍出来的。因此不能被误导。
影视作品也应该有超前意识
记 者:您二十多年里创作了一大批优秀影视作品,早在1989年拍摄的电影《大气层消失》就已经把环境污染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是不是电影的题材选择需要有超前意识?
冯小宁:《大气层消失》拍摄于1989年,它是我的电影处女作,是一部虚构的灾难片,旨在强调人类生存的环境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污染,不能掉以轻心。我是把环境污染——这个沉重的社会问题,用电影手法讲述了一个观赏性较强的故事。这部影片上映后产生了不小的震动。《大气层消失》和我在1990年拍摄的电影《战争子午线》引起过不小的争议,当然,正面的评价还是占了主流。有些专家指出《战争子午线》有点作家电影的味道,对我的想象力和创新的品格给予很高评价。
我一直认为,影视艺术工作者选择电影题材的时候必须要有社会责任和敏锐思维,同时还要有丰富的电影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的品格。
长期在老百姓堆里拍电影
记 者:您的作品视野很开阔,有些场面拍得很有特色,不但有气势,而且富有诗意,有很深的内涵,有很好的视觉效果。请问您这样拍电影是不是成本很高?
冯小宁: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拍电影的成本都很低。我所有作品的题材决定了它们都必须在中国最基层的地区拍摄,要么是乡村,要么就在偏远边疆。我长期在老百姓堆里拍摄电影,所以在很多普通乡村里,一些老百姓和我接触的时候,都会对我说:“我们知道你,你是冯小宁,我们看过你很多电影,但跟你接触之后,一点都没有感觉你像个大导演,你怎么跟我们一模一样啊。”在拍摄电影的时候,我们脚上和衣服上的泥巴都和老百姓一样,因为我们在乡村里拍摄,深一脚浅一脚,老百姓不去的山沟,我们都会进去拍摄。我这么多年拍的都是大片,而且都是低成本,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就是我们用朴实的品行让全中国各行各业的老百姓把我们当成自己人,都来无偿的帮助我们。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老百姓,能够和当地老百姓融合到一起,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的作品就可以传达老百姓的心声,老百姓当然把我们当做是自己人。
不能用金钱衡量电影思想性
记 者:电影作为商品应该如何按规律发展?
冯小宁:电影毕竟是商品,可以作为商品流通,换取利润。最近十多年来,由于美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的挤压,中国电影被迫迅速走向市场,迫使我们先学会把电影做成商品。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但是中国电影进入商业性竞争,一定要按照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除了承认它是娱乐性的商品之外,还得强调它的艺术属性,不能用金钱衡量它的思想与精神。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后,直到今天,一些有艺术感觉、有文化追求的导演和艺术从业人员倒向了电视剧,因为有些电影急功近利路子越走越窄,出现了不少没有思想的、空洞的商业片。所以有关部门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中国电影很难有好的发展前途。
我的电影无论处于何种时代潮流,都坚持社会责任感,坚持民族利益与民族尊严。我自己低调做人,从没挤着脑袋去想方设法炒作自己,中国两届“德艺双馨中青年艺术家”获得者只有我一个人,第一次是在1997年,第二次是在2007年。这是国家给我的荣誉。“全国环境大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我的,“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形象大使”是联合国授予我的。这些都是老百姓对我的肯定。
我对上海有一份特殊感情
记 者:从您的电影作品发现,您好像和上海很有缘分。
冯小宁:我对上海确实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很少有人知道,我曾经在上海的中华冶炼厂当过翻砂工。这是我与上海的缘分。
我1996年拍的电影《红河谷》、1999年拍的电影《黄河绝恋》和2000年拍的电影《紫日》“战争与和平”三部曲都是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作完成的。《红河谷》除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大奖等多个大奖外,还获得了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记者杯最佳银幕奖和上海影评人最佳导演奖。这也是我与上海的缘分。
我所敬佩的谢晋老师是生活在上海的老一辈艺术家,还有吴贻弓、任仲伦和汪天云等老师,他们都是我所尊重的前辈和师长,他们对我有过许多帮助,我一直想从这些前辈身上和他们的作品当中传承一点东西。
冯小宁及其作品
冯小宁, 民进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4年生于西安,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导演。
1988年 电视剧处女作《病毒·金牌·星期天》
1989年 电影处女作《大气层消失》
1990年 电影《战争子午线》
1992年 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
1992年 电影单本剧《大风警报》
1993年 电视连续剧《大空战》
1996年 电影《红河谷》
1999年 电影《黄河绝恋》
1999年 电视单本剧《乡村警察》
2001年 电影《紫日》
2002年 电影《嘎达梅林》
2004年 电影《信天游》
2005年 电影《举起手来》
2005年 电视连续剧《朱元璋》
2006年 电影《青藏线》
2008年 电影《超强台风》
2009年 数字电影《篮球公园》
2010年 电影《追击阿多丸号》
2012年 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