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历程
胡海泉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非常浓郁的家庭。他的父亲胡世宗是沈阳某军区一位著名的军旅诗人,满屋的大书柜,让幼小的胡海泉在不知道什么叫写作时,就被家中浓郁的文学气息所感染。
上小学后,在父亲的引领下,他开始学着写日记。他在日记中写得最多的是一种孩子内心天真的幻想,对未来世界充满好奇的感知。在10岁时第一次发表了自己写的诗后,开始陆续发表散文诗歌。文学写作成了他的业余爱好,这一爱好贯穿了胡海泉的整个中学时代,他几乎每天回家都写诗。
出于对文学的热爱,他一心想在文学方面有所造诣。在填报志愿时,首选的是中文系和新闻系。当时他的第一志愿是厦门大学新闻系,但没有被录取,最后进了沈阳广播电视大学读外贸管理。高考没有圆他的文学梦,这让胡海泉在大学里闷闷不乐,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
大学毕业后,胡海泉直接就去了北京,毕业证则由学校寄到了他的老家。“我到现在也没看到我的大学毕业证是什么样子的!”他大笑着告诉记者,好像是在说件好笑的糗事。
虽然后来做了音乐人,但胡海泉身上的浪漫主义色彩最初是来源于自己写的诗中,并将这份浪漫主义融入到了他的音乐中。在他于2002年出版的诗集《羽泉之泉 静静地流——胡海泉诗与写真》中,以诗歌这种文学创作形式,阐述了自己和音乐的关系:“音乐做风的时候/我是一片飘零的叶/音乐做海的时候/我是一条远方的溪泉/日夜的向往/日夜的流淌/只向那一片归宿的梦乡/音乐做诗的时候/我是一枝诗人掌中的花/音乐做人的时候/我是一丝微颤的忧郁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