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传送带》现场
2013年1月,山东卫视《爱情传送带》引发了众多网友对“高帅富相亲”的好奇与关注。在1个高帅富选16位女嘉宾的场景下, 传统相亲女士占有的优势荡然无存,而男士的权利得以空前放大。这种创新机制不仅令观众可以深入洞察“高帅富”相亲心理,也给剩女们上了宝贵的一课——只要是稀缺资源,就要自己主动。
在传统相亲节目里面,女生往往掌握着主动权,可以决定是否秒杀某男生。这也是现实社会的一个投影,往往,在父母或者红娘、同事们的安排下,一个女生往往在正式恋爱前,会“面试”许多个参与者。因此,这也造成了女士相亲的一种思维定式,“我的地盘听我的”。
实际上,山东卫视《爱情传送带》这种一男挑多女的模式,引起了社会争议,也正是对传统爱情观念的大逆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山东卫视《爱情传送带》是对既往相亲思维的一种挑战,其中透露着什么重要的道理呢?
启示之一:恋爱也是资源战,稀缺者掌握主动
为什么在山东卫视《爱情传送带》中,男嘉宾都是事业有成、一表人才的“高帅富”,而不是草根或屌丝呢?实际上,这就是恋爱天平的两端被打破。“高帅富”实际上是一种稀缺的男性资源。因此这个启示就是,恋爱也是资源战,谁更稀缺,谁就更主动。
如果女方是昭君、貂蝉这样的四大美女的水准,那自然是相当稀缺的资源。如果加上有一定媒体知名度,那就更加火热了。这个时候,女性成为稀缺资源后,就保持了主动性。
而如果男方是“高帅富”,那也自然成了稀缺资源。所以这个时候男性就掌握了主动权。
山东卫视《爱情传送带》引起的争议,也在于此,许多观众对于凭什么一个男生可以挑选16位女生颇为微词,实际上正是对资源稀缺型的认识不足。只要是稀缺资源,希望得到的一方就要更加主动一些,否则一定会有其他人去抢的。
启示之二:剩女的逆袭,为什么不可以女追男?
根据苏州市民政局的相关统计,2011年该市结婚人群的平均登记年龄男性为29岁,女性为27.5岁,其中初婚年龄男性与女性均为27.4岁。以此为判断标准,苏州超过27岁半的青年男女,若依旧单身,就表明已经加入到“剩男”“剩女”的行列中了。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红霞认为,大部分国人对待婚姻的态度依然较为传统,“剩女”的压力较“剩男”更大,这也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女性渴望尽早嫁掉自己。
2012年,婚恋网站世纪佳缘发布《中国男女婚恋观系列调查之“剩女”的自白书》。通过对4万多女性的调查发现,累计78%的“剩女”属于“言行不一型(B+U)”、“口急心非型(U)”及“全动力型(B+U+A)”,这三种细分人群所共同拥有的特征即为“急迫”,而“付诸行动”则是她们最缺乏的共同因素。
山东卫视《爱情传送带》实际上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对于剩女来说,把自己嫁出去的最好方式就是行动。因此,即便是女生,也完全可以抛开传统的思维桎梏,主动出击,“女追男”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更没有必要故意端着架子。当然如何保证行动的质量,则是我们在下面需要探讨的话题。
启示之三:一厢情愿还是两情相悦,爱情如何稳准狠?
现代社会,什么都追求效率优化。从山东卫视《爱情传送带》来看,成功牵手的男嘉宾,一直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身的择偶标准,另外一个是对方相中自己的可能性。实际上,提升匹配度和可能性,也是爱情稳准狠的终极秘密。
在山东卫视《爱情传送带》中,女嘉宾事先有一个选择,而这个选择并不会让男嘉宾知道。因此,男嘉宾如果只是单纯的注意到了“匹配度”,而忽视了“可能性”的话,很有可能就是一厢情愿了,踩上“表错情”的地雷。实际上,山东卫视《爱情传送带》设计这样的机制,也是和现实结合,因为现实中 有人就是死追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徒劳而无功。
总而言之,山东卫视《爱情传送带》的创新,让整体节目娱乐性更强。在梁冬和吴伯凡对话的《冬吴相对论》中,曾经有这样一个对娱乐的定义,“所谓娱乐,就是跟特别大的危险、威胁,以一种安全距离来接触它,一个例子是隔岸观火。”。当男嘉宾并不知道哪些女嘉宾已经选择了她的时候,实际上所有的观众都能感觉到,男主人可能会猛地踩上一个“地雷”。不过,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玄机所在,观众才乐意看男嘉宾是否能够与危险擦肩而过,最终抱得美人归。从这点来说,山东卫视《爱情传送带》将实用主义和媒体精神缝合在了一起,在未婚男女的需求和观众的需求之间找到了一个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