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成军25年 受访讲事业讲友情

2013/2/7 16:36:3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  至于25周年骚的内容,林海峰肯定地答:“不是栋笃笑,正计划做软硬形式的搞笑音乐剧,已经有概念,落实开骚日期便启动。1988年3月21日,林海峰葛民辉以兼职形式加入商台任D J,软硬天师有了雏形。

  友情篇

  “软硬”识于微时,由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到成为搞笑能手、潮界天师,由单身到成家立室,由拍档主持电台节目到单飞,只在舞台上才再合体,其间各自有不同际遇,经历四分一世纪的友谊可有褪色?

  他们的拼搏走红经过,十分励志。共过患难,由低做起,到今天开栋笃笑、大型歌舞演出,定卖个满堂红,一票难求,名利双收,可有令沙煲兄弟关系起暗涌?

  访问最精彩的部分正是他们相识、成为好朋友,再组成软硬的经过,两个男人对对方的关怀很到位,如果他们是一男一女,必定结为夫妇。

  这次访问十分难得,不爱说话,不爱做访问的林海峰,全力以赴地回答问题,讲真正的感受和披露私生活。问他喜欢做电台节目,还是设计唱片封套、唱歌、拍电影、写书、设计时装?他说:“样样都喜欢,最不喜欢是做访问。”

  “我在百货公司看到一对溥仪款式的眼镜,很棒的,一副黑色,一副啡色,如果你要啡色,我便买黑色,你要黑色,我就买啡色。”———林海峰

  “他现在签了东亚,如果我签了另一间公司,到软硬要开骚时便要搞很多手续,很麻烦,我是自由身,就随时都可跟他开骚。”———葛民辉

  相识

  他们是“明爱白英奇专业学校”的同班同学,阿葛是班长

  这对好朋友、好拍档不是在电台相识。阿葛回想:“中学毕业后,我入读‘明爱白英奇专业学校’读设计,第一天上课,不知何解,老师选了我做班长,然后派给我首个任务,就是组织班上同学,在10天的迎新会上做一个歌舞表演。我要求老师派同学协助,老师问谁有兴趣,在我身旁一直默不作声的男同学举手答应,他就是林海峰。当时与我们同班的还有夏永康(当今著名摄影师),我提议全班同学又跳又唱迈克尔·杰克逊的《T hriller》,林海峰是迈克尔·杰克逊的粉丝,大家一拍即合,夏永康主要负责服装。”谁想到当日三个柴娃娃,今日各有成就。

  阿葛自幼家贫,爸爸开泥头车靠一双手养大七名子女,所以念白英奇期间,阿葛便与林海峰到Espirit做兼职售货员及橱窗设计师,“我们很勤力,因为目标很清晰,就是要赚钱,我和林海峰兼职的收入可与全职员工比。”

  阿葛没完成两年的课程,只读了一年便因没钱交学费而退学。他转读夜校,日间在时装公司做橱窗设计,林海峰继续设计课程,毕业后,进了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

  相交

  林海峰很‘黐身’,阿葛又很鬼贴心

  两人虽然不在一起工作,但仍保持密切联络,“林海峰很‘黐身’的,那时候未有手机,他会直接打电话去我工作的地方,跟我说:‘我在百货公司看到一对溥仪款式的眼镜,很棒的,一副黑色,一副啡色,如果你要啡色,我便买黑色,你要黑色,我就买啡色。你放工赶快去看,我怕它卖断市。’。”

  葛民辉继续做橱窗设计,林海峰则转职商台公关部做平面设计。1987年年尾,商台因计划在半年后进行大改革,林珊珊(林海峰胞姊)负责的节目要增加一个小环节,需要两个新人度细节和做主持,林珊珊找林海峰介绍他的旧同学或朋友担任,林海峰自己也想转换工作性质,便拉阿葛一起去接受训练。于是,阿葛利用星期六、日的空当到商台受训,因利乘便兼职报道交通消息赚取外快。

  1988年3月21日,林海峰葛民辉以兼职形式加入商台任D J,软硬天师有了雏形。

  渐渐软硬开始每星期负责一个一小时节目,葛民辉一个星期七天早晚报告交通,林海峰办公时间在电台任平面设计。林海峰放工等葛民辉报完交通后,便一起外出吃饭,饭后便回电台度周末的节目内容,每日度一小部分,慢慢琢磨,心血没白费,很快他们已受到关注。

  “有很多个晚上,由于太晚了,林海峰又住得远,为了省车费,及赶及翌晨开早餐会,他会在电台留宿,试过因此见鬼。”阿葛说。

  原来,林海峰是在其中一个会议室,将椅子拼在一起躺在上面睡,“有一晚,他觉得有东西压着他,朦胧间见到一个梳了长辫的女人,根据护卫员说,那可能是以前花匠的太太的灵魂。林海峰并未因此被吓怕,为了工作,他照样在同一会议室度宿,所不同的是亮着灯睡。

  林海峰有轻微洁癖,当年为省车费,也不理洁癖不洁癖。

  葛民辉为了生计,试过一年365日没放假,一星期报足七天交通,大时大节更要在凌晨过后,交通回复正常后,才可以放工。

  每日黄昏后约会,晚上11、12点才分头回家,3个月后,他们写了10首歌,灌录成唱片,由此晋身乐坛。

  未加入电台,他们的友谊已一点一滴建立,“林海峰十分喜欢那种古老的圆形有靠背的藤椅,我那时天天坐巴士经过一间小店,它在招牌顶上挂了一大堆杂物,全都封了尘,我眼利发现有林海峰喜欢的藤椅,一日忍不住特地跑去小店,叫老板给我看那张藤椅,才发觉椅脚已不知所终。老板说他有两张,我全都买下,找人再造椅脚,涂上黑色漆油,正是林海峰喜欢的款式。一对椅,我送了他一张做18岁生日礼物,另一张我放在家里。”

  不愧是软天师,心细如尘,可惜藤椅后来给宠物狗咬烂了。

  林海峰将对藤椅的情义结一直埋在心里,直至1995年,林海峰首次自导自演《天空小说》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参展,林海峰和葛民辉专程飞去出席座谈会,只逗留了18小时便返香港。其间,他们去了逛古董家私店,甫进店,便见一对古董藤椅,蓝白色,林海峰马上对阿葛说:“你不买,我买。”

  他们坐的是经济舱,一个人不可能带两件手提行李上飞机,林海峰是个有礼数的人,他绝不会要阿葛替他手提一张藤椅,对于托运他又没信心,而且阿葛另有心头好,就是店内的暖炉,林海峰无可奈何下,只买了一张带返香港,另一张流落鹿特丹。

  阿葛学会剪片,是因为林海峰,林海峰为《天空小说》做后期工作,阿葛为表支持,特地去探班,却又不想给林海峰压力,于是他躲到剪片室,剪片师正忙着,阿葛自告奋勇帮忙剪片,结果《天空小说》令他学会剪片。

  除了送藤椅给林做18岁生日礼物,阿葛又曾替林海峰亲手打造书架,“当年林海峰与弟弟晓峰同一个房间,两张床中间没有遮挡,林海峰觉得很不舒服,却又想房间看起来仍是一个房间。那时候我们都未进商台,他在广告公司做设计,我做橱窗设计,一日楼上搬公司,丢掉很多层板,质地很好的,我便把层板搬到林海峰家,他加班未放工,伯母认得我,就由得我在他们家门外,用层板和钉自制一个书架,由黄昏一直做,直至晚上十一时,林海峰放工回来,书架已砌成。不过因为没有背板,所以书架的承受力有限。”阿葛说:“这就是朋友。”

  单飞

  本打算环游世界,但只去了郊外走了一趟

  1996年,软硬主持的节目大受欢迎,他们竟宣布离开电台,林海峰说:“做电台节目,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当听众很喜欢你的时候,其实自己已绞干脑汁,很辛苦,于是决定离开。当时看到许氏兄弟(许冠文、许冠杰)有自己的电影,我们也打算拍软硬的电影,跟阿葛没有歃血为盟,大家打个眼色便有默契地齐齐离开。我们的鸿图大计是拍电影,但却还没有电影公司跟我们签约,也没有老板投资我们,就如去旅行没有预订机票和酒店房,连外币也没兑换便出发,结果是打算环游世界,但只去了郊外走了一趟。”他打比喻。

  “我写了10多个剧本,去敲门跟电影公司谈,却又没耐性,他们叫我回去再谈,谈了几次我不再去了,于是只有开始开始开始,却没执行执行执行。可能是我不够渴,不够饿,不够爱电影。”

  没有经济压力吗?“可能我长期有经济压力,所以感觉不到。那两年时间,我没有炒股票,没做舞男,没有偷呃拐骗,但仍有钱供楼,虽没有正职但工作不断。”

  在外面两年,电影发展不如意,林海峰回归电台,“拍电影很多次落实了,最后都不会发生,口里洒脱地说有便有,没有便没有,但典型的水瓶座性格是另一方面有焦虑症,很沮丧。因此我放弃计划将来,学会看着风势走,不像从前,会在日记簿写下,1月要完成什么,2月做什么,3月、4月……却总是预计的不发生,没预计的发生了。”

  “电影人的生活模式跟我的很不同,他们爱蒲、很晚睡、要交朋结友,我不爱夜蒲、早睡、没酒量、又怕跟陌生人相处,跟电影人格格不入,感觉上我不属于电影行,机会自然少。”林海峰剖释,性格使然,没办法。

  他计划拍电影,结果是出了专辑。

  葛民辉在那两年间却拍了不少电影:“其实未离开电台前,我已在两年内拍了9部电影,而林海峰则不喜欢拍别人的电影,他只爱拍自己的戏。另一方面,对于电台节目,我们要求很高,每三个月便转换一个形式,跑得很快很前,否则很快觉得闷,很快便什么形式的节目都做过了,我又越来越忙,跟林海峰配合时间做节目有很大困难,他又有意离开电台,我们便一起撤退。

  1997年,王家卫跟日本合作力捧了3个新导演,其中两个就是葛民辉和林海峰,还有一个是日本导演。葛民辉用了两年时间完成《初缠恋后的二人世界》,“本来王家卫打算让林海峰导演的戏第一个开镜,但林海峰一直在钻研剧本,就变成了我先开拍,之后因经济差,电影公司不肯再投资,林海峰和日本导演的戏便开不成。“相信这就是令林海峰沮丧的原因。

  仍相知

  一个负责天马行空,一个负责脚踏实地

  曾有传闻指软硬闹不和,两人都不多加解释,阿葛没好气:“我们的频率非常夹,比老公老婆更了解对方、更细心,平时我们不会特地约出来见面或吃饭,因为我们已是家人,我一年才见我其中一个家姐三四次,但我完全知道她的一切,跟林海峰也一样。”

  为方便与林海峰合作,阿葛保持自由身,“他现在签了东亚,如果我签了另一间公司,到软硬要开骚时便要搞很多手续,很麻烦,我是自由身,就随时都可跟他开骚。”

  这对好拍档都喜欢收藏东西,阿葛藏有数以千计各式玩具。他笑:“我不觉得它们是玩具,那是样版,供我工作用的。”

  “因为我做橱窗设计出身,专门做陈列,很讲求视觉效果,是个不折不扣的‘陈列人’。当我看到一只喜欢的水杯时,我脑中已有画面,怎样将它排列,在什么地方,什么灯光拍照会很美,我还会一口气买十二支同样的水杯,用四三三方法排列,实际用是用一只,另一只做后备以防打烂。”

  林海峰亦收藏画、手表和陶瓷花瓶,“我是收藏,但不专,因为我不会细心研究。”

  “还有很多书,因为知识贫乏,但我不是看很多书,我只是什么书都会看,拍照时,用书架来作背景比较好看。”不忘搞笑。

  问他栋笃笑的无限创意何来?他想了良久:“每逢遇到这个问题,我便哑口无言。我也常问自己,我想用一个简而短的答案,好写你写给《南都》时不用长篇大论,例如是‘创意就像要呼吸一样’这个答案又似乎太没趣。”

  他会否想得太多?他直认:“是想得太多,所以喜欢做电台节目,开唛便讲,没空间细想,反而知道答案。”

  阿葛再贴切点形容他和林海峰,“他负责天马行空,我负责脚踏实地,互相非常易配合。”

  对于很多问题都答得含蓄的林海峰,提到与阿葛的组合,他不再含蓄:“很乐意做阿葛的拍档,感觉非常好。”

  真好,既有林又有葛,组成软硬,娱乐无穷。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