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唯
戴玉强
我国诞生最早的本土原创声乐电视赛事“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青歌赛’)”在“蓄势”1年后,今年终于重新“发力”了。增加港澳台以及6家网络代表队;取消原生态组和合唱组;延续十多届的金银铜奖改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通过第十五届赛事的细则,不难发现,30年后,青歌赛经历“升级转型”。
曾经 辉煌的“选秀鼻祖”
1984年5月,那还是个没有“超女”“快男”“好声音”的年代,甚至连李谷一的气声唱法还存在着争议,在那个流行音乐乍暖还寒的季节,中央电视台举办了第一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在电视的编年史里,那个年代有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它叫“万人空巷”——好节目屈指可数,青歌赛这一崭新的节目形式立刻吸引了无数男女老少。
作为我国诞生最早、历时最长的一项本土原创的声乐电视赛事,“青歌赛”发掘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彭丽媛、关牧村、殷秀梅、阎维文、韦唯、毛阿敏、蔡国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上。而且,在上世纪90年代,青歌赛几乎就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人才库,每年都有大批的青歌赛歌手登上春晚舞台,通过春晚走进了千家万户,继续扩大着知名度。可以说,青歌赛第一个十年之辉煌,是现在任何一档选秀节目都无法比拟的。
后来 不期而至的“瓶颈”
不得不承认,央视青歌赛从第二个十年开始在走下坡路,“造星”的强势逐渐弱了下来,这之后从青歌赛走出的明星明显少了。其实对于任何一档节目来说,这恐怕都是不可避免的,创新之难,突围之艰,青歌赛能够火爆十年,已经足见功力。
第三个十年成为青歌赛明显的瓶颈期,各个卫视的选秀节目新生力量揭竿而起,青歌赛开始青黄不接。一连几届青歌赛成了“推新人大赛”——新人推出来后依然是新人。这些年,通过青歌赛成为家喻户晓明星的,远没有“超女”、“快男”之类的多,也比不上《星光大道》《梦想中国》等栏目。如果说青歌赛仍然能维持不低的收视率,似乎是观众更喜欢看歌手的综合素质测试环节,并且把那些“没文化”的段子当成谈资。
人才不足让青歌赛遭遇“无米之炊”的尴尬,2012年,央视决定——暂时停办第15届赛事,推迟到2013年。尽管议论声四起,但这个“宁缺毋滥”的决定,让人似乎看到了主办方的决心和希望。
这次 “蓄势”之后的发力
习惯了看青歌赛的观众苦等一年之后,第15届青歌赛终于在这个春天启动了。一年的“蓄势”让青歌赛得以“发力”,赛事规则上的大调整以及电视赛事本身的制作上,让人能看出老牌电视音乐选拔赛节目正在尝试大跨步的“升级转型”。
本届青歌赛将有40支代表队登台,除31家省级电视台代表队外,香港、澳门、台湾的3家电视机构也将分别组队参赛,而六家网站也组成网络参赛队。这是30年来青歌赛的首例。组委会认为,以往青歌赛都是由国家直属机关、部队等机构组队参赛,但本届青歌赛回归了纯粹的媒体属性。
在比赛内容方面,本届青歌赛设置了“必选经典歌曲”环节,选手要从30多位专家选出的青歌赛曲库中选择歌曲演唱。在往届比赛中,有些选手选歌只考虑难度,而忽略了旋律,使赛事成为自我“炫技”的孤芳自赏,让观众渐渐失去了观赏热情。本届大赛演唱规定曲目,就是意在改变这种现象。
■小贴士
青歌赛改版
1、时间安排:初赛1月7日至3月15日,复赛3月25日,决赛4月1日,总决赛6月7日至9日,颁奖晚会6月11日。
2、组队方式:部队和中直艺术院团不再单独组队,所有参赛选手,不分职业和非职业,不受地域限制,“均可自愿选择31家省级电视台和上述6家指定网站参加选拔”。
3、赛制改变:回归民族、美声、通俗三大唱法分组,取消“原生态组”和“合唱组”。
4、评委设置:三种唱法不再分设评委,而是由包括三种唱法专家在内的一组评委,为所有选手打分。
5、奖项设置:不设“金、银、铜”奖或一、二、三等奖,改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第五名……
6、综合素质:扩充为“自荐小片”播放和问答、“快问快答”、“金奖主考”、“音乐素质考核(模唱和节奏)”四大赛项。
■记者手记
“升级”才能延续
30年的青歌赛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具代表性的文艺品牌之一。如今央视节目都在创新,青歌赛同样面临这一问题,陈旧的赛制和节目形态缺少新鲜的收视刺激,而“升级换代”才能使品牌延续。比赛,最重要的当然是选拔出真正的人才,而不断完善的科学赛制才能保证优秀的人才选出。和当今流行的选秀节目相比,堪称“选秀鼻祖”的青歌赛与之有本质的不同,它少了热闹和煽情,但却是专业权威的国家级声乐赛事,尽管两者并无太多可比之处,但是选秀节目带来的新的电视制作模式倒是青歌赛可以吸纳的。本届大赛,组委会就将与国内外一流制作团队合作,引进高端舞台设备,运用国际包装理念,打造更专业、更具观赏性的视听盛宴。可见,蛰伏一年之后的青歌赛确是憋着一股气儿要升级换代,那我们不如就静候“佳音”吧。晨报记者 解辰巽
那些从青歌赛走出的大腕儿
1984年第一届
关牧村(二)
殷秀梅(三)
郑莉(三)
1986年第二届
彭丽媛(专民一)
阎维文(专民三)
董文华(专民三)
韦唯(专通二)
毛阿敏(专通三)
1988年第三届
杭天琪(业通二)
张也(专民三)
1990年第四届
吴琼(业民二)
蔡国庆(业通二)
陈红(业通三)
刘君侠(专美一)
幺红(专美三)
万山红(专民一)
刘斌(专民二)
吕继宏(专民三)
孟鸽(专民三)
宋祖英(专民三)
李丹阳(专民三)
张咪(专通一)
朱哲琴 (专通二)
解晓东(专通三)
1992年第五届
江涛(专通一)
毛宁(专通二)
孙悦(专通三)
1994年第六届
吕薇(业民二)
林依轮 (专通二)
孙浩(专通三)
1996年第七届
戴玉强(专美二)
满文军(专通一)
1998年第八届
祖海(专民二)
2000年第九届
刘媛媛(业美二)
容中尔甲(业通二)
王宏伟(专民一)
龚琳娜(专民二)
谭晶(专通一)
2002年第十届
索朗旺姆(业民一)
刘和刚(专民二)
阿里郎组合(专通二)
2004年第十一届
王莉(专美一)
雷佳(专民一)
2006年第十二届
师鹏(通金)
姚贝娜(通银)
阿鲁阿卓(通铜)
2008年第十三届
常思思(民铜)
2010年第十四届
陈苏威(美金)
钟丽燕(美铜)
注:专业简称“专”,业余简称“业”(个别年份不划分专业和业余组),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简称“美、民、通”(首届比赛不分唱法),一、二、三等奖简称“一、二、三”(个别年份为金、银、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