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琳·迪翁当晚飙的音也很高啊,难为她了
曾几何时,当荧屏痛下杀手阻断假唱时,被假唱蒙惯了的观众还不适应,甚至有人屡屡吐槽歌手唱功不佳、现场录制技术差劲,“难听”之说也曾让一些编导为播出效果心惊胆战。但多年以后,观众审美品位和观赏理性已今非昔比。做节目的一方似乎应该再深入调查和了解一下看节目一方的心态和需求了。如今,消费市场假冒伪劣产品不绝,文化领域的“完美假唱”自然也逃不过观众深究。在网络和微博对假唱几乎呈现一边倒的吐槽、不满之时,节目制作方和播出方是缄默、含混和辩解,还是及时调整改进,真正杜绝假唱再度回头,值得关注。
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真实的残缺和完美的造假之间,如今的观众选择前者。
春晚是否属于商演难界定
几年前,国家广电总局就已出台了关于禁止商业性演出活动中的假唱现象的明文规定。然而,电视上的春晚属不属于“商业性质演出活动”,却一直无法清晰界定。争议在于,有人提出春晚不对外售票,演职和工作人员也都没有营业性收入,应该属于“公益性”范畴。但也有观众认为,电视台靠着晚会收进囊中的不菲广告收入,表明春晚的背后依然是商业行为,将其认定为带有商业性质的演出活动,似乎也没有什么不恰当。为了治理荧屏假唱的顽症,对此下点猛药,也没什么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