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剧照
根据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改编,在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上斩获最佳女配角、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最佳音响效果的电影《悲惨世界》昨日在中国内地公映,当天,石家庄百名“燕都网友”在奥斯卡影城免费观赏了这部演员阵容豪华的音乐剧影片。这部由凭借《国王的演讲》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汤姆·霍伯执导的《悲惨世界》拍得磅礴而沉稳,再依托原著和音乐剧的经久不衰,在北美票房创新了同类影片的历史纪录。
不过,观影过程中不出所料,许多观众对于音乐剧的形式表现出不适,中途离场或昏昏欲睡大有人在,但也有观众非常享受这将近两个半小时的视听艺术的浸润,并且被剧情与歌唱所打动,从头哭到尾,表示这是近段时间最喜欢的堪称经典的电影,被深深感染。
本报记者 刘江平
1
音乐剧形式遇尴尬大段独白显沉闷
《悲惨世界》的观感评价,取决于你是去看电影,还是听音乐。作为音乐剧的粉丝来说,对电影版期待本就不高,演员都是好莱坞明星,唱歌最多是副业。而且众多纯音乐段落被删,比如革命者牺牲后的抒情,令原剧骨灰级粉丝难以满足。而对于电影粉丝来说,影片四平八稳,许多情节又被大段歌唱切断,因此感觉不伦不类。这就是音乐剧电影最初进入观众视野时的尴尬。
从电影主人公用歌唱表达内心的一幕开始,就有观众打算退场了,尽管乘着在奥斯卡夺奖扬名的东风,但歌剧的接受度在普通影迷中并不高,而且奥斯卡影片在中国影市大多反应平平。影片几乎90%的台词都是唱出来的,独白占据了不小的篇幅,一位男观众表示:“片中有大段的内心独白,比如教父对冉阿让的感化、马瑞斯在革命地点悼念牺牲的朋友等,都有点沉闷。早知道是这种形式就不来了,太高雅的艺术,有点接受不了。”
部分燕都网友留言表示,影片整体格调沉重悲伤、节奏沉闷,唱多于说的形式也难以接受,独白对于推动剧情发展无益。
此外,电影《悲惨世界》保留了原著中冉阿让被感化、芳汀托孤、贾维尔追捕及1832年的革命等部分,展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凄凉境遇,卖相在众多贺岁影片中已不讨喜,再加上农历新年不久后的档期,导致许多沉浸在喜乐气氛中的观众不买账。
2
海瑟薇实至名归儿童演员有惊喜
导演对于特写镜头的迷恋,一方面浪费了华丽的布景,另一方面给既要演唱又要表演的演员增加了难度,演技与唱腔要并重。当然演技最受瞩目的,就是本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得主安妮·海瑟薇的表现。虽然出场只有约25分钟,但几乎每分钟都是精华,这根本就是奥斯卡得奖的范本。
“原本听说金刚狼来演冉阿让觉得难以接受,然而真正坐在电影院里,我才发现休·杰克曼确确实实撑起了冉阿让这个角色。这个金刚狼其实一点也不面目狰狞。娴熟的表演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远可弥补唱功的微微不足。”网友“小飞”表示。
反而是沙威,这本来应该是贯穿全剧的一个重要角色,但罗素·克劳这回似乎有些马失前蹄,唱段没有气势,表演也略显呆滞。
几个儿童演员给观众带来惊喜,加夫罗什的萌样和歌喉都让人大爱,而儿时怯生生的珂赛特也让不少观众印象深刻。不过长大以后的珂赛特,就像《红楼梦》里的巧姐,即使剧情不平淡,但由于演员自身魅力不足却也融入到面目平凡的人群中去了。
3
电影“死忠”音乐剧 自身形式展现不足
《悲惨世界》被多次改编成舞台音乐剧,上演27年仍广受欢迎,而这部电影的改编,其实就是把音乐剧视觉化,没太大改动,甚至连场景、服装都如出一辙。可以说是中规中矩,没有创新和突破。这一点跟导演汤姆·霍伯前作《国王的演讲》有几分相似的感觉——— 工整正确。
用影评人“木卫二”的话说:好声音不等于好电影。相比音乐剧,电影版用大量的视觉信息以MTV的方式补充了观众在音乐剧中无法得到的信息,但其在电影艺术表现上的平庸留下了很多遗憾。毕竟这是一部电影,还需要视觉上的展示,“原本以为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渲染悲情的气氛,没想在形式上反却不及音乐剧的处理。”网友周小北表示。单纯用评价电影的标准来说,不足就更加明显,剪辑几乎可以用生硬来形容,舞台剧痕迹明显,唱段和故事的完整性无法兼得,故事过于肤浅平庸,节奏松弛,难以引人入胜。
尽管有观众留言奉劝那些没有看过原著、对这种艺术形式也不感兴趣的人,还是别去电影院“自找没趣”了,但这部电影还是具备一种直率的、直击人心的感染力。燕都网友“丫头园子”看完后感慨,影片开场人物的眼神、苦难和自我救赎,都深刻又震慑人心,让人潸然泪下。“可能因为是歌剧的艺术形式,情感圣洁而纯粹,表达更为奔放。我想这是一部叩问心灵的影片,很多内心独白都让我感动,那种苦痛与悲凉也深入内心。”
总而言之,音乐剧和电影都很好地呈现了原著的伟大之处。这次的音乐剧电影是一个不小的尝试,应该鼓励这样的尝试,每一次尝试都是进步。《悲惨世界》是一部太大的书,它包含了生命的陨落和希望的崛起,也包含了世间的各种爱与悲。这个世界有千千面,每一面都让人心动,影像的力量是另一种伟大,希望电影版的感染力可以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