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荣光不再演硬汉 打杀多年我累了(图)

2013/3/4 11:06:3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由于荣光自导自演的都市轻喜剧《劝和小组》目前正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热播。于荣光:其实演员无所谓正派、反派,一个角色刻画得出彩,反响好,观众知道你,就说你演反派成功还是正派成功,这都不重要。

于荣光转型都市喜剧

于荣光转型都市喜剧

  由于荣光自导自演的都市轻喜剧《劝和小组》目前正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热播。剧中,演惯动作戏和硬汉的于荣光放下了刀枪,改动嘴皮,变身北大毕业的报社记者。对于这部新作,于荣光自己否认角色转型,笑称最多只是一次回归。

  关于新剧“不能算是转型,最多是一次回归”

  记者:都市轻喜剧《劝和小组》已经开播,您为什么选择转型?

  于荣光:他曾是北大中文系才子,是校园民谣歌手,也娶了北大校花。但后来老婆嫌他没上进心,跟他离了婚。而他当了报社记者,也和上司有一些小矛盾,所以他生活中是个热心肠,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解决不少邻里纠葛。但他却解决不了自己的烦恼。总之这是个外表乐天派,内心很郁闷的男人。在当下,这样的男人,有很多。

  记者:什么初衷促使你拍摄这样一部“祥和”的电视剧?

  于荣光:其实拍这样一部剧的想法由来已久,我也创作了很多年。收集素材时也发现,生活中真有这么一些爱管“闲”事,劝人“和为贵”的人。这群人,无论是对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对政府的管理,都起到了非常正面、积极的作用,很有现实意义。至于我的表演,我一直觉得演员的风格应该适应剧的风格,不能框在一个模式里。况且,这么多年来我演了很多打打杀杀的狠角色,感觉很累,这次想演一个舒服点的角色。我以前也演过文戏,这次不能算是转型,最多是一次回归。

  记者:拍都市类《劝和小组》过瘾,还是《木府风云》更容易诠释?

  于荣光:拍戏可能不难,但把一部戏拍得有品质,观众爱看,要下一番苦功。《木府风云》和《劝和小组》就像我的孩子,我会尽全力培养。可能《劝和小组》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我对它的思考和呈现相比之下会更要求真实。

  关于“导”“演”“未知的东西对我更有诱惑力”

  记者:做导演还要担心口碑和收视率,你为何想要做导演?

  于荣光:每一个演员心中都有一个导演梦。想要进一步提升自己,踏出这一步很重要。我是个喜欢挑战的人,未知的东西对我都有诱惑力。做演员想要诠释不同角色,从演员转做导演,正是如此。也许演员可以只管演好戏,不用操心你说的收视率,但这样下去,你永远只会是演员而不是别的。况且有机会可以尝试做导演,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记者:剧组中,遇到各种矛盾、问题,你感觉你是一位劝和的导演,还是严厉的导演?

  于荣光:两者兼顾吧,一切为了创精品,该严厉的时候要严厉,出现意见冲突了当然还要去劝和。毕竟剧组是个需要强大凝聚力的团队,整部剧的创作和拍摄需要团队成员共同协作,群策群力才能完成。我算是比较和善的导演,很少发脾气,他们也都比较包容我。

  记者:很少有你这样的演员,演了不少经典反派,但是观众记住您的形象永远都是您的正面形象。

  于荣光:其实演员无所谓正派、反派,一个角色刻画得出彩,反响好,观众知道你,就说你演反派成功还是正派成功,这都不重要。对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你对每一个角色负责,尽全力将它演好,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观众。

  关于选择“没有京剧,就没有我的今天”

  记者:你平均一年要拍5部戏左右,什么时间用来休息?这样完全没有个人时间了啊?

  于荣光:演员就这样,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那就得适应这种高强度生活。其实我也没觉得累,自己喜欢这样就去干了,干得累了就去休息,不累就干。虽然工作很忙,但个人时间还是有的。我每周至少要做两三次运动,我是中国羽毛球明星队和梦舟足球队的主力队员,健身房也经常去。

  记者:拍了这么多戏,你的专业“京剧”会不会搁浅?

  于荣光:我当初放弃这个,也是因为京剧讲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老被找去拍电影,没时间练功、学习,最后也就只能遗憾放下了。但不管现在是拍电影还是拍电视剧,京剧对我的影响还是很大,尤其是“戏大如天”的道理,我是不会丢的。至于拍京剧题材的影视剧,以后会考虑。毕竟京剧是我的根,没有这门国粹艺术就没有我的今天。(记者穆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