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观众靠演戏 素人嘉宾忙赶场

2013/3/11 17:36:49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前者为了节目效果在现场痛哭流涕、表情惊悚,后者则为了节目效果,帮助嘉宾造假身份和经历,登上节目侃侃而谈。”  至于比 “职业观众”更进一步的“素人嘉宾”,几大相亲节目的态度却更显暧昧。

  一档电视节目可以提供多少“工作岗位”?除了技术性的导演、灯光、舞美、化妆、音响等等,你或许不知道,电视节目的背后还有许多特殊的 “岗位”,比如“职业观众”,又比如 “素人经纪”。前者为了节目效果在现场痛哭流涕、表情惊悚,后者则为了节目效果,帮助嘉宾造假身份和经历,登上节目侃侃而谈。

  名词解释:素人嘉宾&素人经纪

  “素人嘉宾”指没有表演经验的普通人,出现在相亲节目等电视节目中担任嘉宾,他们中有的人因言语犀利、表现大胆而成名。 “素人经纪”的职责是帮电视台寻找相亲嘉宾,为这些嘉宾专业户担任经纪人,并抽取佣金。

  【业内揭秘】

  资源吃紧,假冒身份也来相亲

  “全新交友节目全国招募男女嘉宾,节目必火。本周面试,五官端正,到达法定结婚年龄即可,费用600-1500元不等。 ”微博上随便一搜,征集相亲节目男女嘉宾的信息就比比皆是。比如,在专门发布类似征集信息的一位网友“尤Landa6199”的微博上,仅是3月6日前,就有四家卫视的五档节目在上海、杭州、大连、深圳、厦门、青岛、成都、哈尔滨、武汉等地进行面试的消息,而且全部无需支付中介费,反而“包吃住机票并有劳务费”。

  不仅如此,各大卫视之间还出现了抢嘉宾、嘉宾伪造身份的现象。此前东南卫视《约会万人迷》的人气男嘉宾朱旦旦就在微博上爆料,称有人邀请他参加其他卫视的同类节目,甚至开出了几档相亲节目 “任意挑选”的条件。而该节目最近牵手成功的一位女嘉宾潘春春,虽然在节目中自称是“中医营养师”,但却被网友发现是个演员和模特,明显是身份造假。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之所以会出现 “抢嘉宾”、“身份造假”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相亲节目越来越趋于娱乐化,导致真正愿意上节目相亲的人比较少,节目组不得已转向专业团队寻觅嘉宾;另一方面也是现在相亲节目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都希望能寻找一些“有话题”的嘉宾,有些有商业或艺人背景的嘉宾更是为了增加自己的曝光率,不惜假造身份,出现在节目中。

  经纪走俏,培训成本很低廉

  嘉宾资源的紧俏,也催生了“素人经纪”的崛起。与“群头”相似,“素人经纪”的主要工作也是“发掘”,他们要将那些没有演出经验的 “素人”推荐到各大节目组,并帮助他们通过节目组面试,随后和嘉宾一起分成抽佣金。

  记者联系到一位 “素人经纪”刘小姐,她透露,“素人”上节目的行情虽然不高,网上的报价在500元到1000元不等,但有些上节目次数多的“素人”也有可能由此出头,出镜率提高后,其他节目的邀约自然就来了。“但是对女嘉宾年龄要求很高,而且最好要有才艺,说话比较另类。男嘉宾则最好是有点事业,海归也很好。 ”据刘小姐透露,一般合作成功有默契了,“素人经纪”就会从“素人”的通告费里抽成,一般是两到三成。

  与“职业观众”不同,担任节目嘉宾,除了要有好表情,更要有好口才、好经历——也就是说,有时候“素人经纪”甚至要帮助“素人嘉宾”造出假身份、假经历,帮助他们更好地在节目上表现自己。对于这一说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 “素人经纪”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含蓄地表示,“素人嘉宾”需要一定的培训,但培训成本很低,“如果资质好,培训起来很简单。一般只需要告诉他们,不能和节目组的人说钱的问题,一定要咬死是婚恋网站推荐的。 ”他还透露,现在很多平面模特以及在校学生纷纷加入“素人”的队伍,“她们本身外形条件好,能说会道就更方便。不过对于这些学生,我们会提醒她们千万不要公布真实身份,要想一些比较好的职业。 ”

  【现身说法】

  当嘉宾可能只是个跳板

  没有哪个“相亲专业户”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相亲专业户”,成名前后都一样。去年初,记者曾经采访过某卫视相亲节目的人气嘉宾D小姐,当时她坚持否认自己有经纪人,并表示自己是以真诚的态度走向相亲舞台的,她甚至在相亲节目中感到迷惘,“参加节目以来,我身边变质的人太多了,我还没做好(进娱乐圈)的心理准备。 ”

  但一年过去了,D小姐依然时不时活跃在这档相亲节目上,微博上的自我介绍也多了 “工作请联系我的经纪人”的字样。D小姐告诉记者,自从在相亲节目走红以后,找上门来给她介绍工作和通告的人越来越多,她也是在无奈之下才找了经纪团队帮忙一起打理。不过,她依然否认上节目只是为挣钱,“我还是希望尽快找到我的另一半。 ”

  而从事模特工作的L小姐则告诉记者,她有考虑过上相亲节目,因为相亲节目更容易走红,影响力也比较强,“我去过一些网络的综艺节目,但是反响不是很大。我觉得只要上节目能给我带来正面的影响,肯定要去,找不找得到男朋友没什么问题。 ”

  名词解释:职业观众&群头

  “职业观众”指在电视节目中配合现场表演做出超级默契表情的人,他们经常出现在电视节目中,负责鼓掌、举灯牌、大哭、大笑,为活跃现场气氛做贡献。“群头”则是指专门征集、招募并向节目组推荐 “职业观众”的中介人。

  【业内揭秘】

  做兼职,日薪50是底价

  曾参与沪上多个综艺节目制作的L先生告诉记者,节目通过“群头”找观众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也有很多机构从事这方面的业务,“他们找好人,我们节目组过一遍。比如说今天我要录节目,我们就会告诉他们,今天这场要多少人,他们再去发通告,到时候直接带人来。 ”据透露,目前网上曝出的日薪50元只能算是底价,大部分职业观众平均每天能拿到上百元的酬劳,“超过8小时以后,一个小时要再补贴10块钱,再加上20块钱的车钱,到手肯定有一百多块钱。 ”除了兼职费用外,餐补则要视节目录制的时间而定,“如果开始得很晚,又录到晚上十一二点,我们肯定要配备面包、矿泉水等等。 ”

  而就职某文化公司的H先生则透露,日薪100元只是起步,形象好的观众则可以达到200元左右,部分“能哭会演”的观众可以获得500到1000元的高报酬,“形象好还要卖力,酬劳的多少主要是看出镜率。表现好,出镜率高;出镜率高,酬劳也就更高了。 ”

  至于“群头”和职业观众的分成问题,有网友在微博上透露,他了解的情况是 “群头”至少抽成50%,“群头拿100,自己吃50,剩50给群演,以此类推。有专车接送,包一顿饭。和制片方有关系的可拿全款,亲身经历。 ”

  选观众,年轻貌美最受宠

  什么样的观众最受电视节目欢迎? L先生表示,一般来说,节目组希望能多找些年轻漂亮的女观众,方便入镜,“我们都会找漂亮的坐在前面,她们拍到的镜头就比较多。当然我们也有摇臂摄影,所有人都会拍到,然后再按照导演的要求剪辑挑选。 ”

  而曾为某卫视春晚以及数档歌唱类节目负责招募观众的Y小姐也向记者承认,招募最多的是“美女观众”,“太丑的不好上镜。而且美女观众的服装也比较好看,一般我们要求穿鲜艳一些的衣服,不要黑白灰的。 ”她还透露,有一两次来报名的都是外形靓丽的女观众,导演组就特别满意,“但是大部分人只是来做兼职的,想要每次都保证那么好的质量很难。 ”于是,节目组干脆到高校“搬观众”。比如曾有某求职类节目通过热门的SNS网站招募学生当观众,还有湖南某艺考学校在微博上将去节目录制现场作为“免费试课”,“只要在X月X日前报名预约,就能参加《我是歌手》等节目现场录制。 ”

  此外,退休的阿姨妈妈们也是一批稳定的“观众群”。曾参加过多场电视节目录制的S小姐透露,她在现场发现很多上年纪的阿姨妈妈,“他们说都是居委会组织来的,来了可以拿一些蛋糕券、礼品券。 ”而H先生则告诉记者,一些民生类、谈话类节目特别喜欢找大叔大妈,“有时候也会直接去联系一些单位,把他们的退休员工都请过来。 ”

  【现身说法】

  当观众,长时间录制消耗大

  S小姐告诉记者,她之所以上节目当观众,都是应朋友之邀“充人头”,顺便看看自己喜欢的明星。据她观察,节目组或多或少会对观众有些情绪或表情上的要求,会在正式录之前不断煽动观众的情绪,“导演会要求我们鼓掌、尖叫,做各种各样的表情。我记得还会专门找一些脸小的好上镜的观众重点拍。 ”

  至于当观众最辛苦的地方,S小姐直言是录制时间长,对体力消耗比较大,“并不是所有的节目组都管饭的,我有一两次看到现场的学生什么吃的都没带,要一直坐着,就饿得要命。 ”有时候节目组会拒绝观众带水和食物,C小姐就说,她会偷偷带一些巧克力充饥,“刚开始不敢,后来发现周围好多人都这样,趁摄像头不在就偷偷吃东西,甚至还有人睡着了。 ”

  各方观点

  节目组:坚决否认VS态度暧昧

  对于“职业观众”的存在,大部分综艺节目似乎并不愿意承认。最初引发“职业观众”争议的《我是歌手》就一再对外表示,节目并没有招选职业观众。湖南卫视新闻发言人李浩更是放话邀请有质疑的媒体现场 “抓托儿”,“欢迎那些不相信的记者朋友来现场寻找所谓的‘职业观众’,但我相信,他们若以此为目的,一定会大失所望毫无收获。 ”

  而 《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的制作方上海灿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宣传总监陆伟更多次表示,旗下节目绝无邀请“职业观众”的说法,他也很反对使用“职业观众”做法,“镜头之所以要呈现他们被感动或被逗乐的画面,一定是越真实的越好。如果是群众演员,他们的表现未必真实,反而不利于节目。 ”

  至于比 “职业观众”更进一步的“素人嘉宾”,几大相亲节目的态度却更显暧昧。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就曾将一位曾在其他节目中出现的 “相亲红人”的节目内容全部删除,“我们要保证节目内容的真实性。 ”而东南卫视《约会万人迷》方面则称,只要嘉宾表现出相亲的愿望,节目组不会介意对方的身份,都会欢迎,“嘉宾上节目前必须承诺身份不造假,信息真实有效。 ”至于“素人嘉宾”赶通告般地参加其他节目情况,节目组也不能干涉,只能尽量让嘉宾承诺近期不上同类型的节目,“一般而言,嘉宾都有半年的冷冻期,冷冻期后也可以上同类型节目。毕竟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也不可能一次相亲就成功,多相几次也是常有的事。 ”

  观众:难以接受VS看个热闹

  在微博上,“职业观众”的话题有超过50万条微博的讨论。记者发现,大部分网友对“职业观众”的表现并不买账。不少观众表示,他们并不介意现场看节目的是否是 “职业观众”,但节目组刻意处理一些过分夸张的表情,让人非常难以接受,“每次看节目都不忍心看到这些表情狰狞的观众,把多好的意境都给打破了,节目的水准也降低了。 ”

  同样,在相亲节目中造假的“素人嘉宾”也早已被观众的火眼金睛发觉。不少网友指出,现在相亲节目的娱乐性已经大过于服务性,真正需要相亲的人是不会参加相亲节目的,“是不是真的剩女,一眼就看得出来。有时候也就是看个乐子。 ”

  另外,也有网友指出,电视节目为了更好的效果,对观众、嘉宾的行为和言论作出引导,其实无可厚非。但很多电视节目为了博出位,反而有过犹不及的效果,“真人秀看的就是真,但是因为这些观众和嘉宾变得一点都不真。观众不是傻子,做节目也应该高明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