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
3月12日电 又到一年两会时。今年,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著名歌唱家谭晶,再一次向大会提出《促进全国性志愿者服务立法》的议案。
与过去五年相比,今年的议案,在原来调研的基础上,加入了很多有关国内志愿者服务最新的发展状况。在谭晶看来,“全国性的志愿者立法环境已经成熟”。
志愿者立法已是大势所趋
在今年《志愿者需要法律呵护,应加快〈中国志愿服务促进法〉立法的议案》中,谭晶还详细地罗列出自1999年至今,我国各省市出台的地方性志愿服务条例,这一现象让她既感到欣慰,又有些许担忧,“地方性志愿者服务立法不断地颁布和实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志愿者立法体系的形成,但是地方性立法一般都是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志愿者服务的侧重点和文化环境特色进行立法保护,难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谭晶说。
六年的连续关注,加上亲身参加志愿服务,身为“中国志愿者形象大使”的谭晶对“志愿者”这个群体十分有感情,也非常了解他们面临的问题,比如:志愿活动中存在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问题,志愿者组织在规范、管理、引导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以及志愿者没有足够的意外和医疗保障、志愿者基金不足、岗前的专业培训不成体系等,都是制约志愿服务发展的因素。
特别是从去年开始,我国提出“学习雷锋常态化”的号召,这使得从“雷锋精神”引申出来的“中国志愿者精神”日益深入民心,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当中,且涌现出许多常年坚持志愿活动的个人和群体。
在这样一个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中,在地位上低于国家法规的地方性条例,显然无法突破已有的法律法规中对促进志愿者事业不利的规定。因此,谭晶认为,我国目前迫切需要有一个全国性的法规,来规范和促进蓬勃发展的志愿服务事业。
公益的脚步从未停歇
在谭晶的事业中,“公益”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而从2008年雪灾、地震、北京奥运会开始,谭晶在一次又一次融入志愿者群体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的含义。
“志愿服务表面上是一种服务行为,本质上却是一种精神现象,是志愿者发自心灵深处的自我选择,是志愿者以社会认知为基础的价值追求。”她说。
汶川地震,她看到志愿者大爱无疆的倾力奉献;鸟巢外,她感受到志愿者之间友爱互助的温韾;上海世界博会和广州亚运会期间,她在与志愿者的互动中,体会到自身进步的快乐;而在她的歌声里,“中国青年志愿者”的精神更是名传海外……
去年9月,谭晶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的优秀代表,获得韩国MANNAM志愿者协会颁发的“世界和平志愿奉献大奖”,在她看来,这不仅是对她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中国志愿者群体的肯定,证明我国的志愿服务上了很大一个台阶,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对于谭晶来说,从事公益的脚步从未停止,而“让所有的志愿者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享受到应有的、全面的合法权益”,更是她六年如一日的追求目标。
“除了唱歌,志愿服务一直是我努力去做的事情,这个群体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和帮助,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在此次两会上,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代表能够和我一起,为这个群体争取到应有的权益。”谭晶说。
关注文化建设新举措 两会提出新建议
文化建设离不开创新精神,更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这也是谭晶今年两会关注的新话题。此次两会上,对于近些年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著作权的问题,她在调研相应国家战略以及著作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后,将首次在两会中提出《关于加快著作权保护制度环境建设的建议》。此项建议从树立全民著作权意识、完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建立著作权市场调节机制、建立著作维权沟通平台和调解中心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和阐述。
她主张:“著作权的保护与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创作出好作品的人没有得到应有回报,他继续创作的动力会受到影响。这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缺乏精品,大量不入流的作品充斥市场,老百姓的文化审美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只有严格保护著作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才能最大化激励文化创新。所以,尽快建设我国著作权保护的制度环境的工作迫在眉睫。”
可喜的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改革发展”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且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这说明我国的文化产业已经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谭晶表示已经看到了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与发扬的美好前景。
近几年,谭晶一直致力于实践党中央“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号召,也做了许多成功的尝试,从维也纳到英国皇家音乐厅,“***之声”在世界舞台多次唱响;与多位世界音乐大师的对话,让她对音乐的“跨界”尝试屡获赞誉。谭晶坦言,每一次成功的尝试,都离不开国家关于文化对外交流的大力支持。我国文化产业跟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仍有一定的差距,但随着文化改革的逐渐深入,文化产业从成型到良性发展,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