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票房破12亿 国产电影持久战模式

2013/3/12 15:06:36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西游》也是如此,影片大热时,华谊兄弟作为投资和发行方能获得多少分账就引发争议。按过去的逻辑,一部影片放映档期过长,一旦被剧透那就是毁灭性打击,但这三部电影却打破了这个规律。

  国产影片又多一个奇迹。据悉,《西游·降魔篇》票房已超12.1亿元,距此前《泰囧》创下的12.66亿元票房只一步之遥,被认为超越《泰囧》应无悬念。火热票房的背后,有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不少专家认为,《泰囧》和《西游》早期爆出的分账疑云,显示中国电影人对超级大片预期不足;喜剧片独霸天下也值得国产电影市场深思;更重要的是,两片的火爆更揭示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大战进入“持久战”模式。

  同陷“分钱”疑云

  电影人没想到能赚大钱

  记者昨天获悉,由华谊兄弟、中影、比高、威秀、文化中国和安乐影业联合出品,周星驰执导,文章、黄渤、舒淇和罗志祥主演的魔幻电影《西游·降魔篇》,截止3月10日,上映五周的票房已突破12亿元大关。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上映以来,《西游》连续第五次获得单周冠军。据最新的全国影院排场数据显示,《西游》市场占有率依然接近16%,为此该片放映周期有望延期至4月。这意味着《西游》票房超越《泰囧》只是时间问题。

  虽然《泰囧》和《西游》相继开创国产“大片”纪录,但记者注意到,两部大片在分钱时,似乎都有些不愉快。《泰囧》票房火爆时,徐峥作为导演加演员的片酬,对外只说是一个“大红包”,但红包里装多少钱一直是个谜,作为几乎完全投资方的光线传媒能分到多少钱,直到影片差不多下档才揭晓。《西游》也是如此,影片大热时,华谊兄弟作为投资和发行方能获得多少分账就引发争议。

  直到近期,华谊兄弟董事局秘书胡明才透露了分账内幕:原来华谊在公告中称的“投资额”8800万元,实质为付给投资方的“保底费”,以此享有“当影片在大陆地区发行净收益大于等于2000万元时,华谊能获得净收益的70%”。按当时9.9亿元的票房计算,发行净收益为2.25亿。华谊将从中获得70%的收益,约1.57亿元,加上4674万元代理费,合计约为2.04亿元。

  虽然揭开了分账疑云,但又显示出两个问题。首先,当时投资方对这部影片的预计票房竟然只有2000万元,超过2000万元就许诺给华谊70%的收益。对此,上海大学影视系教授葛颖认为:“2000万元能够保本就好了,这说明我们国内的很多电影投资人对票房的预期都不足,显然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么大的票房,如今的票房更像天上砸下来的馅饼。”对此,著名导演李欣也很认同,他直言,中国电影的票房未来出现更多超过10亿并不稀奇,“10亿元票房,以50元一张计算,也就是2000万人次,一个大城市的人口,这个观影人数和中国13亿人口基数比,实在不算多。”

  其次,华谊8800万元的豪赌是赢了,但葛颖也直言,这样豪赌的模式,一方面说明华谊的眼光和发行能力,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电影市场对如今的大片显然缺乏预见性以及分账方式缺乏合理性。按照国外的分账模式,影片的分账比例是根据放映周期而变化,放映周期越长,制片方获得的收益就越少。这样做其实有很好的“大浪淘沙”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影院愿意更长时间地放映一些优秀影片,同时也可以延长优秀电影的放映周期,让观众不用急着一个星期就去赶着看电影。

  营销理念革新

  发行方要学会打“持久战”

  从票房周期来看,《西游》和《泰囧》有一个共同点:影片上映周期超长,但片方并没有防止剧透。《泰囧》上映没多久,片中的很多台词就出现在网络上。《西游》也在微博上引发很多网友的热评,有赞扬也有批评。去年另一部很火但提前下档的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是如此,虽然遭遇《一九四二》的强力阻击,但《少年派》上映两周后还是爆满,加场都来不及。不得不提的是,《少年派》上映中,影片几乎被完整剧透,甚至两个故事都被做出完整的结构图公布在网上。

  按过去的逻辑,一部影片放映档期过长,一旦被剧透那就是毁灭性打击,但这三部电影却打破了这个规律。对此,葛颖认为,《西游》和《泰囧》都是持久发力,这正说明如今电影市场不再是过去拼上映银幕数的爆发力,而是拼长期的持久力。

  而如何持久发力,这对影片的发行和营销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深电影推广人郎先生认为,持久战对电影的发行方提出了三点全新的要求:“第一,影片不能怕剧透,更不要怕评论,要让观众评,然后加以引导,口碑营销如今非常重要;第二,发行方一定要加强中期投入,影片到了放映中期,影院方会出现疲态,难免会考虑换新片,这时候需要强力的发行方派人去和院线谈,必须维护银幕数量;第三,发行方还得做好监票工作,监控实际上座率。一般来说上映初,片方会很重视,但随着后期很多片方会忽视这个部分,而最容易被偷票房的,往往是在影片上映的后期。”他认为,只有如此做好工作,影片才有可能持续发力。

  喜剧电影一片独大

  这是电影市场现实的“无奈”

  《泰囧》和《西游》两部影片都是喜剧片。这是否能说明国内观众的口味偏好?葛颖认为,西游的成功的确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满足了观众的需求,而这也显示了国内观众的对电影的单一“定位”。

  “不算在家自己看碟,我觉得国内很多观众对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理解,还仅仅是娱乐。我花钱是来享受,是来让自己乐一下,不是来受教育让我反省的,所以如今喜剧片成了市场走俏的不二法门,甚至很多获奖的经典电影到了我们这里,票房也不是最好,这类片子的艺术性应该是得到认可的了吧。”葛颖直言。

  虽然呼吁观众的口味应该多元,但葛颖认为这种现状并不完全怪观众,“一方面如今人们的压力确实很大,人们看电影很多时候就是想忘记生活中的矛盾,这是人们现实中的无奈决定的。喜剧电影的走红,还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他更透露,自己碰到不少制作公司经理,他们也还在希望有更多好的喜剧电影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