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咱们结婚吧》将播:好娱乐有功德

2013/3/14 19:36:4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导演刘江的“媳妇”系列新剧《咱们结婚吧》即将上档,作为一个谙熟类型创作的导演,他说坚持大众化、专业化类型创作的关键是技术上的成熟,心态的平和、市场的思维。刘江:目前我拍摄的电视剧基本都遵从于我对导演身份的考虑,在作品中,我还是有一些想实现的东西。

刘江《咱们结婚吧》将播:好娱乐有功德

  导演刘江的“媳妇”系列新剧《咱们结婚吧》即将上档,作为一个谙熟类型创作的导演,他说坚持大众化、专业化类型创作的关键是技术上的成熟,心态的平和、市场的思维。

  电视剧《咱们结婚吧》发布会结束媒体群访时,各路记者团团围住高圆圆和黄海波,除了赵又廷、莫小棋与两位主演的绯闻外,几乎没有人关心这部剧如何。

  就在高黄二人彼此出言“ 保护”对方之时,一直没插上话的导演刘江冲出重围,丢下一句:“今天来的都是娱乐媒体吗?太八卦了!”

  也难怪刘江生气。

  当代都市情感剧《咱们结婚吧》是完美蓬瑞影视公司2010年底成立以来开发的第一部作品,刘江是公司的法人和总经理,就连公司的名字都是自己起的,对于“捂”了两年的剧自然重视,何况还成功拉来了近些年只出现在大银幕的演员高圆圆。目前该剧已确定近期于央视一套和湖南卫视同时播出。

  现场播放的超长片花非常成功,引来笑声不断,本以为媒体会将焦点转移到剧上来,可惜还是败给了众人探索八卦的欲望与好奇心。

  “这是一个庸俗的时代。”刘江如是说。

  刘江深知,不仅仅是时代牵制人,人也愿意被这个时代所牵制,为了挣钱,为了生存,就不能太任性。许多年前,某媒体把刘江形容为“手艺人”,而今,“手艺人”依旧保留着那份手艺,只是在影视剧浩瀚的海洋中,“中年派”刘江的奇幻漂流似乎变得更为稳当,更为审慎。

  创作者要少一些“私货”

  《媳妇的美好时代》可以说大获全胜,接下来要拍什么、做什么,能否超越之前的作品,刘江每天都在想。能单纯地做一名导演,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儿,可以像孩子一样去闯去撞,不用考虑片子制作花了多少钱,是否卖得出去而今一睁眼,公司有几十上百号人等着吃饭,生计问题不得不想。

  完美世界影视董事长池宇峰,许是看中了刘江的这份责任心以及他在电视剧方面抓项目的能力,因此提供了这块阵地,任其发挥,当然也下达了任务,希望公司能开发出更多项目,尤其是电影,必须跟上电视剧的步伐。

  学电影出身的刘江当然也想成就这一梦想,2007年的《即日启程》便是试水之作,但几经考量,还是觉得做电影的火候未到。目前手里压着6个本子的刘江,计划每年至少要拍一部电视剧,再监制一部。3月份要完成《咱们结婚吧》大部分后期和声音处理工作,之后又要开拍向路遥致敬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以及反映北京军区大院一代人成长经历的《红色年轮》,三部题材不同的电视剧,刘江每一部都舍不得,每一部都要亲自做,安排来安排去,好几年的时间都安排出去了,拍摄电影的计划只好搁置。

  “从商业角度来说,电视剧是一个比较稳当的生意,而且也能挣大钱。电影像赌博,但暴利也会在电影中产生。”刘江说自己有绝对把握拍出口碑和收视率都极佳的电视剧,不少投资方也认为,刘江即代表“零风险”,至少不会赔钱。又因为电视剧是“期货”,可控性比电影强得多,何况中国电视观众的土壤相当深厚,这一群体至少有6亿,而一部就算票房过10亿的电影,观影人数也不过3000万。明白这一点的刘江,不再如毛头小伙般冲动——为了拍一部电影,宁可两三年吃不上饭。

  如何拍出一部好剧?

  刘江从不过多考虑收视率的问题,只强调做好分内事。也许是年轻时经历了太多“点儿背”的事件,如2003年处女作《铁血青春》,赶上了“公安戏退出黄金档”政策,一下子就被打入冷宫;第二部戏《岁月》虽然有良好口碑,却因题材问题,从此杳无音讯刘江长了记性,敏感题材不再碰,“既不给领导找麻烦,也不给自己埋地雷”,踏踏实实拍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但也要挖掘出新意来,“永远没有过时的题材,就看你的作品有没有过人之处。”

  文艺导演太多, 类型导演太少,每个人都急于表达自我,急于抒怀,却忽略了观众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觉得大家的‘私货’太多,不甘心去做类型化的东西,能掌握这门技术的人也少,然而类型化是一种趋势。”在刘江眼中,这好比你走进一家菜馆,翻翻菜牌或端上几样菜,便知道这家是川鲁粤湘中的哪一味,“大而全”终将被纯粹、精致、专业取代。

  当然观众们无需知晓何为类型片,只要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同看一部剧而不觉尴尬,在善良、美好、温暖的价值观下其乐融融,这样就够了。“做好娱乐本身是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刘江说。不论电视剧还是电影,从业者必须保持清醒,既要考虑市场需求,也要考虑投资人的资金安全,要做大众化的东西,专业化的作品,就要舍“小我”,取“大我”。

  两把“尺子”与两个“关键”

  刘江很看不惯很多导演都把自己特当回事,一切意志都要以导演为中心,导演说过的话如同圣旨,不能忤逆。尤其是做了完美蓬瑞的当家人,很多时候,刘江不仅是导演,也是制片人、监制、发行,内容创作和产品销售都要管,他对《综艺》说,就是得“逼迫自己去了解市场”,不仅要勤给电视台打电话,与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开展合作,免不了也要吃酒聊天谈项目。刘江以成熟“制片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这个制片人,不能只懂得销售终端,而是要均衡存在于作品间的各个环节,懂创作、懂技术、懂市场。

  市场预期从哪里来?除了多年积攒的经验外,也要做调查研究,更要把观众当回事。站在大众艺术的角

  度上,影视产品也是商品,功能性往往比观赏性更重要。很多观众会说:千万别让我动脑筋,我只想转换一下情绪。有人想哭一鼻子,有人想开心一下,有人就想被吓一跳。这并不代表观众欣赏能力有限或水平低,也不要求制作人全部放低身段,一味迎合,二者若想达成平衡,就需要“两把尺子”。

  一把尺子是高票房或高收视率,另外一把尺子就是好电影或好电视剧的标准。

  两把尺子能统一自然好,如不能,就会产生分化。刘江认为在把握“两把尺子”的度上,奥斯卡做得比较好,比如《泰坦尼克》,既是好电影,又获得高票房,制作人和观众的内心都获得了满足。当然,未来还是需要类似《樱桃的滋味》(A Taste of Cherry)这样的电影,“有灵魂的阿巴斯创造了它,并用它去熏陶人类的灵魂。”

  2012年年底,刘江包场看了两部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人再囧途之泰囧》。他一度怀疑这两批观众是否为一拨人,从品相、风格上看,明明是“小清新”和“重口味”的对决,却都收获了超乎预期的票房成绩。

  多年前, 刘江曾断言, 类似《疯狂的石头》这种小成本电影创造的奇迹不会再有了,结果,2011年出来部《失恋33天》,2012年又杀出了《人再囧途之泰囧》,问及如何看待当初的评判,刘江哈哈一笑,“那我说错了呗”,“其实我是想告诉大家,不要盼着会天天发生奇迹,这是规律外的东西,还是要按规律办事。”

  既然“以小搏大”充满变数,还不如做些常规、常态的事,何况现在很多电视剧投资不比电影花的少——刘江觉得这未见得是坏事,至少说明电视剧市场在转好,投资人有信心获得回报。但他依旧会劝诫每一位想投身到影视投资中的人:这里水很深,收益也很有限,千万别听人忽悠。

  开了公司的刘江说,要想改善影视行业的混乱现状,就必须把控“两个关键”。

  一个关键是导演和投资人的资质问题,另一个关键是电视剧产量的问题。需要为前者树立一个门槛,由专业组织严格把控导演资质,再根据导演资质派发许可证,这样便能有效遏制一些无良导演忽悠投资人盲目圈钱,从而也解决个别演员漫天要价的现象。当然,这一专业组织的背后也许还需要一个监管机构介入,以避免顺水人情等腐败问题出现。对于后者,做好第一个关键是前提,因为每年积压大量电视剧产品,能在黄金时段播出的更是凤毛麟角,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就是不负责任的中间商,这些非职业无操守的人,只负责拉投资拍摄,却不考虑发行、销售等市场问题,从中渔利甚至建立“潜规则”,造成行业混乱、恶性循环。“行业规范非常重要,但我们能做的只是呼吁。影视圈绝不是‘人傻钱多速来’,也不是帮你结交权贵和美女的‘长江商学院’。”

  对话导演刘江

  想挣钱就要让大家都高兴

  《综艺》:你怎么看自己被称为“手艺人”?

  刘江:希区柯克在他老年的时候,有人问他,你拍了那么多部大卖的悬疑片,这些都是你真正想拍的吗?他说:这是我奉献给观众的点心,如果非要拍我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可能观众们就不爱看了,因为很多时候会是我神经质般的发泄。人总是面临选择,对于我,就是选择了大众化的东西。

  《综艺》:你选择拍摄一部剧时,一般会考虑哪些因素?

  刘江:目前我拍摄的电视剧基本都遵从于我对导演身份的考虑,在作品中,我还是有一些想实现的东西。比如《平凡的世界》获得过茅盾文学奖,是“皇冠上的珍珠”,为了这部片子,我舍弃了很多商业上的考虑,更多的是从一个导演的创作角度出发。

  《综艺》:你觉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江:我是个佛教徒,我觉得人生在世,很多东西只是你的玩具而已,没有那么重要,既然如此,就没必要总是执拗在自己的想法里,让大家伙都高兴更好,而且能为别人带来娱乐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商业是跟娱乐挂钩的,你想要挣钱就一定要让大家高兴,要找到这样一个契合点,所以我选择了大众化的艺术。既然很多东西不重要,那就要让投资人得到的回报多一点,让看到作品的人又多又高兴,这个更重要。

  《综艺》:最困扰你的事情是什么?

  刘江:我经常会被自己的欲望所困扰,这些欲望都来自于自身,是人就会有欲望。就好比少年派船上的那只孟加拉虎,它会让你受到煎熬,也会让你在世俗中获得一丝奋进的力量,但你要看清楚它,最后要让它离开你。

  《综艺》:什么是伟大的事?

  刘江:人在山脚的时候,总想爬到山顶上看得更高更远,可等他爬到山顶后,发现风景亦不过如此,于是认命般地走下来。对人类来说,“放下”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我随时都可以“放下”。当然,我还在修行当中,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