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奖后推掉90%活动 仍被指露脸太多

2013/4/3 14:26:45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4月2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澳文学论坛”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幕,莫言、刘震云、徐小斌等与澳大利亚作家就“文学与包容”的主题进行了多场对话和演讲。”  莫言称,这一代作家确实谁也没有勇气像鲁迅那样拒绝诺奖的提名,当下人们已经把鲁迅捧为神明。

  4月2日上午,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澳文学论坛”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幕,莫言、刘震云、徐小斌等与澳大利亚作家就“文学与包容”的主题进行了多场对话和演讲。2日下午,来自澳大利亚的诺奖得主J·M·库切与莫言就“诺贝尔文学奖及其意义”进行了对谈。

  莫言一再强调,之前我们对诺奖标准的认识有偏颇,诺奖的唯一标准是文学,而不是其他因素。莫言称,获奖后他的生活不断被外界打扰,他希望一些大型活动、颁奖典礼不要再邀请他参加。

  诺奖提名让我发现这么多人恨我

  在演讲中,莫言首先对“诺贝尔文学奖及其意义”这个话题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意。他称,如果让他选择,他绝对不会选择探讨与诺奖有关的话题,但是由于库切想谈论这个题目,所以他才冒险附和一下。

  莫言说,在中国每年10月“诺奖”话题都要被媒体炒作一番,起初他还很认真地谈他对诺奖的理解,但是后来诺奖的炒作渐渐变成了一场闹剧。“无论作家怎么回答关于诺奖的话题,都是挨骂的,以至于谁涉及这个话题谁就是傻瓜。”

  莫言称,这一代作家确实谁也没有勇气像鲁迅那样拒绝诺奖的提名,当下人们已经把鲁迅捧为神明。莫言称1994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瑞典获奖演说中提到自己,他很高兴,但旋即又觉得诺奖只是一个幻影,他甚至认为他的作品的质量与诺奖相差甚远。但就因为这点儿与诺奖的关系让莫言深受困扰:作家想表达一点儿对诺奖的看法就被外界认为是想拉近与诺奖的关系;而作家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被认为是向诺奖献媚。

  “去年诺奖赔率表上,村上春树和我排列其中,很多媒体来采访我,我在北京不胜烦扰,就躲到高密,但高密也不是世外桃源。出现了很多关于我的负面消息,面对谣言我心烦意乱,没想到通过诺奖提名,我发现这么多人恨我。诺奖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世态人情。”

  诺奖能够防止世界遗忘文学

  提到诺奖对于中国文坛以及文学的意义,莫言称,“得奖,我很高兴,但是我知道很多人不高兴。因为当今世界,再也不会产生一个让全世界都交口称赞的诺奖作家了。诺奖的意义和作用,就是让文学在短时期内成为被世界注意的焦点。每当文学差点儿被世界遗忘的时候,诺奖就来刺激一下。诺奖短时间内引发大家的阅读,也让默默无闻的作家成为万众的焦点。”莫言表示,当然诺奖也部分地改变了作家的生活,但是作家最重要的还是写作,其他关注和转移注意都是浪费。

  莫言还谈到,诺奖的另一个任务就是重新发现,因为好文学的一个特征就是被重新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文学作品的看法也不一样了,当代人读《红楼梦》就与过去人不一样。再过200年,读者读莫言和库切的作品感受肯定也不一样。”阅读就是重新发现的过程,诺奖的评奖也是重新发现的过程。

  一位作家该以什么心态对待获奖呢?莫言称,最近他的一位老领导夸他是位“人物”了,这让他满脸发烧。作家不应在乎外界怎么看,而是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准确定位,“无论作家获得什么文学奖,他的文学价值没有增加一丝一毫。没有得奖的时候,我的作品是好的,现在还是好的。无论外界怎么变,自己的内心不要变。”

  再过六个月就没人理我了

  获得诺奖后,作家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莫言称,这真是个难题。“得奖之后,很多人找我,让我帮他们的孩子找工作、买房子,帮他们打官司,甚至帮他们治病。有些人则希望我发言,改变一些社会问题。”莫言说,不能处处摆出诺奖的嘴脸,文章改变不了现实,自己出来说两句话就能改变现实吗?

  莫言称,获奖之后很多大型活动、颁奖典礼邀请他,但大部分活动他都拒绝了,十次邀请他顶多答应一次,这还是让读者觉得他露脸太多了。“获奖后,我希望诺奖这件事情尽快过去,这是我的真情流露。很多活动我不愿去,但是又愧对一些人。我很希望回到自己的写作状态,我什么活动都不愿意参加,只想待在家里,回到高密老家去,但是没有办法。”莫言称,无论是多么光彩的活动他都不愿意参加,第一希望大家不要再邀请他参加活动,第二希望读者和游客不要再去他的家乡高密打扰他的家人,他会用作品回报大家。

  莫言补充说,作家不是为老百姓写作,而是作为老百姓而写作。“一个人获得诺奖,该不该承担比一个普通作家更多的责任?我只想安静地写作。接下来新一届诺奖评选的小名单就要产生,六个月之后新的诺奖获得者出炉,到那时候就没人理我了。”

  本报北京4月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