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辑部故事》
“想戈玲吗?”20多年前,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火遍大江南北,让观众们知道了电视情景喜剧是什么样。20多年后,“戈玲”风韵犹存,摇身一变成了主编,编辑部的故事也重新开锣上演。经典重现的同时,也将为目前怀旧风盛行的影视剧再添一把火。
本报记者张磊上海报道
由郑晓龙执导,吕丽萍、黄海波、陈好、王千源、焦俊艳等主演的《新编辑部故事》4月20日起将在东方卫视播出。在8日的开播发布会上,郑晓龙导演表示,续集没有王朔、冯小刚这样的“神级”编剧,就加入了大量新潮话题来让故事丰满,只不过没有植入《甄嬛传》的元素,让他觉得遗憾。
新故事没有王朔就添新元素,可惜没“甄嬛”
旧版 当初《编辑部的故事》角色贫嘴,台词幽默,掀起一股热潮。郑晓龙透露,老版拍摄时有多名编剧,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王朔、冯小刚,后来发现王朔是其中写得最好的,最后还将他升做了总编剧,另外冯小刚也编写了7集左右。
《新编辑部故事》多次找王朔出山,被拒绝了。对此郑晓龙表示理解,“我们经常串门,他说他写不动了,毕竟这么多年了,也不能要人家老守着写电视剧的本子”。他坦言,王朔的语言风格难以模仿,更别说超越,新版必须得在其他方面下功夫,“首先是要承袭以前的,比如老版里的小行星撞地球,现在就有‘2012世界末日’。二是不光会有王朔式的冷幽默,还会借鉴当下舞台剧、相声、小品中的新式搞笑模式。三是新版中只有戈玲、牛大姐是老人物,还有另一个编辑刘向前是之前刘书友的儿子,其他的都是“新人”,年龄涉及面广”。
令郑晓龙遗憾的是,拍《新编辑部故事》的时候,还不知道《甄嬛传》会这么火,所以没有植入相关元素,“不过也不要担心,《新编辑部故事》中讲了很多时下流行的办公室政治,办公室潜规则,精彩程度不逊色《甄嬛传》。”
新计划
翻拍《北京人在纽约》,前传续集都行
旧版 1990年代初,国产电视剧经历了一次大繁荣,其中,《编辑部的故事》《渴望》《北京人在纽约》等电视剧都有郑晓龙的心血,对于这个时代,郑晓龙自然是深有感情。他坦言当时没有资金,技术落后,也有很多遗憾。
将《编辑部的故事》重新搬上荧屏,是郑晓龙十几年来的心愿,“刚拍完《编辑部的故事》就觉得很遗憾,因为这属于情景喜剧,拍20多集显然是不够的。后来光剧本就反复写了五次,随着时间推移,一些好的想法一边准备着一边就废掉了。”这次重拍,用了很多新技术,“比如片中窗外的背景,大家能看到一些地标建筑,用了一些特技。”
是否会担心新版本无法超越原版引来骂名?郑晓龙戏言,自己已经戴好了“钢盔”,“《编辑部的故事》刚出来的时候差点被枪毙,很多人不喜欢里面角色贫嘴;《甄嬛传》也有很多人不喜欢,有人喜欢就有人不喜欢,很正常。”
接下来,他还打算将当年轰动一时、由姜文主演的《北京人在纽约》搬上荧屏,“《渴望》是一个框架性的故事,发散起来有难度。但是《北京人在纽约》不一样,我们可以拍前传、拍续集甚至是拍成一个全本,这个正在计划中。”
荧屏也玩视频修复技术
《新编辑部故事》将播,引发不少观众的怀旧情思。东方卫视在新版播出的同时,也将全国独家播出修复版《编辑部的故事》。视频修复技术这项工艺,对国人来说其实并不新鲜。三年前,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修复版上映,拿下4000万票房。但这项技术电视剧罕有涉及。负责《编辑部的故事》老版翻新的高级调色师张英杰向记者简单介绍了修复过程,“首先,要让老版的电视剧由当时的标清转换成高清,其次,在颜色上也进行了调整,重新着色,使得修复后的电视剧看上去颜色鲜艳。再次,由于当年的技术以及时间的问题,还需要一帧一帧地修复杂质,使得整个视频看起来都很平整”。此外,“整个片子的声音都是运用专业的调音改制重新调的,片头片尾以及字幕都重新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