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辑部故事》堪称本月最受关注的电视剧,尤其是东方卫视将新老编辑部两个版本于20日同期播出,同为“郑晓龙”标签,新的能否打得过老版,大家都拭目以待!
昨日在《新编辑部故事》的首播会上,郑晓龙导演接受了辽沈晚报记者采访,虽然新老版本差别甚大,但是郑晓龙底气十足:“以前的是一座大山,我没有必要去跨越它,我只能去做另外一座山,而且是各有千秋。”
比拼1:人物只剩戈玲没了原来味道?
21年后,《人间指南》改版成了时尚杂志,“牛大姐”、“陈主编”等人早已退休多年,“戈玲”吕丽萍则熬成了编辑部主编,她将带领着黄海波、陈好、王千源等一批新人在时尚界大展拳脚。黄海波扮演的摄影记者袁帅有点像当年的李东宝,陈好扮演海归的运营总监,二人的对手戏会让人想起当年的李东宝和戈玲。王千源扮演的刘向前则是接老爸“刘书友”的班。此外,“牛大姐”等编辑部的“老人们”也都会回来客串。而最受关注的李东宝葛优则因为经纪公司合约问题并未前来客串。没了当年的演员,只凭着老版的名气,《新编辑部故事》怎样吸引当年观众们的兴趣?也着实令人疑问。
导演阐述:承上启下的角色很多
对于新老版本的串联,导演郑晓龙表示,除了戈玲,新版本中还涉及了很多承上启下的元素。王千源扮演的刘向前是刘书友的儿子,21年前的老刘就以“抠门”著称,21年后刘向前也延续了老爹抠门的性格,但他的精打细算反映的是当下年轻人的一种生活方式。牛大姐退休之后还是闲不住,也经常要回到编辑部,像21年前一样对年轻人们进行思想教育。当年客串出演歌星双双的刘蓓,此次客串还是扮演双双,因为要复出歌坛而找戈玲帮忙宣传。
至于综合性杂志 《人间指南》为什么要变成时尚杂志?郑晓龙则解释说:如今时尚杂志是潮流,很多正统杂志也以时尚的面貌出现,只有时尚杂志的编辑部才能容纳这些年轻人。
比拼2:剧情网络时代还能追得上热点吗?
同老编辑部一样,新编辑部中,每一集都有一个社会热点话题,比如“鉴宝”、“碟中谍”、“爱心总动员”、“见义勇为”等。但是如今网络时代,社会热点天天变,很多事“发生了就过时”。编剧创作时的热点,播出后还能否叫做热点?这也是需要面临的一大难题。另外,剧中有不少超现实段落,比如在“火眼金睛”一集中,戴上一种眼镜可以看穿对方想法,不少观众疑问这种剧情。
导演阐述:换六茬编剧只为与时俱进
对于郑晓龙而言,《新编辑部故事》算是“酝酿了20年,筹备了5年”的一部力作。 1991年,《编辑部的故事》刚刚播出时,他就动了续拍的心思,过许久想重拍,又遇到了剧本问题,“当年写剧本的都是王朔、冯小刚,能接住他们的人太难找了。”为此,剧组先后更换了5拨编剧,“最后我找到了 《我是老板的编剧巩向东,写了整整3年,但拍摄过程中还要不断修改过时的话题和现象,比如“偷菜”等就要拿掉。”至于剧中许多超现实段落,他则表示,在热闹表象下依然是严肃主题,即便是科幻的“火眼金睛”也讲述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比拼3:表演重口味能否再领时代潮流?
当年《编辑部的故事》的最大特点在于台词风趣幽默又针砭时弊,演员们的冷幽默表演风格奠定了情景喜剧的“主潮流”,台词更流行多年。然而《新编辑部故事》的表演方式则完全不同。男主角黄海波是装疯卖傻满地乱滚。就连吕丽萍也说,因为肢体语言太丰富,刚开始不知道怎么演。有观众评论说:“新的台词有些为搞笑而搞笑了。”
导演阐述:现在观众笑点太高
郑晓龙介绍,《新编辑部故事》不光有插科打诨、性格冲突还有无厘头、相声的贯口甚至载歌载舞等多种喜剧元素,只要是能把观众逗乐的,都会用在剧中,“当年仅靠角色的语言就能把大家逗乐,但现在观众笑点太高。因此必须重口味。 ”对于演员们表演时夸张的动作和表情,郑晓龙认为:“当年拍《编辑部的故事》时,很多人也觉得我们拍得夸张,但是现在看来一点也不夸张,而且还很生活化。 ”
辽沈晚报记者 王琳娜 电自上海
记者微博:@MISS琳__爱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