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狠批抗日剧:特俗特二特雷人

2013/4/12 12:36:41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近日,一张疑似抗日剧出现裸体女人的图片被热论,全民对抗日剧的抨击也因此达到了峰值,就连央视《新闻1+1》也加入狠批抗日剧行列。可悲哀的是,一部部抗日剧出现了这种雷人的剧情、不靠谱的情节,备受观众争议,却越播越猛烈。

  近日,一张疑似抗日剧出现裸体女人的图片被热论,全民对抗日剧的抨击也因此达到了峰值,就连央视《新闻1+1》也加入狠批抗日剧行列。

  抗日剧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拍出来给谁看?如何解决抗日剧愈发离谱的诟病?央视在节目中都进行了讨论。

  网友大赞央视此举,并预测“广电总局要出来管一管了”。

  抗日剧现状忍无可忍

  当晚的节目《新闻1+1》以1990年陈佩斯春晚小品《主角与配角》开场,主持人称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个小品,是因为小品中把人物脸谱化这种现象,进行了非常辛辣的讽刺。而20多年的时间过去后,这里面的现象却大摇大摆地登堂入室,成为抗日剧的情节,让人忍无可忍,而近日爆出的一组“窈窕裸体,背对镜头,与士兵相互致敬”的图片更是挑战着观众的承受底线。

  抗日英雄徒手撕鬼子,不偏不倚地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网友嘲讽,“你以为是撕鱿鱼片吗,亲?”紧接着还有超乎想象的画面,某抗日剧中一位抗日女侠在被鬼子强***后突然爆发,原地蹿到半空,裤子自动穿好,几十秒间竟然把二三十个日伪军全部射死,谱写了一段壮丽的英雄篇章。而鹰爪功、铁砂掌、绣花针,抗日奇侠们个个武林高手,可以凭借功夫与侵略者的机枪大炮相抗衡。

  可悲哀的是,一部部抗日剧出现了这种雷人的剧情、不靠谱的情节,备受观众争议,却越播越猛烈。据数字显示,200多部电视剧涉及抗战剧及谍战剧超过70部,这是我国主要频道黄金档播出内容的数据统计,而屏幕到处打鬼子的现象,2013年还将继续,1月份至3月份已经投入拍摄的抗日剧已有30多部。

  如此抗日剧要拍给谁看?

  央视的节目中也在表达这样的观点,“影视剧它不仅仅是用来娱乐的,它可以输出价值观。”抗日剧拍给谁看?我们想了解一个国家,最简便的一种方法就是要去看它的影视作品,了解它的国家、社会、风土人情,还有它的观念。“那么我们假设一下,假如有一些外国人他想了解中国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历史的话,当他看到这样一部一部的电视剧他会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中国的这种民族性格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像有些人所说的,我们不是拍给外国人看的,给自己人看,那就更可怕了,当青少年看到这些所谓的历史剧的时候,他的历史观又会被扭曲到什么程度?据横店影视城公布的数据,从2013年1月30日到3月2日这可查的17天的时间里面一共“打死鬼子”是10846个人,如果“鬼子”可以这么轻而易举地就消灭的话,那我们这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到底是怎么过来的?也许中国古代历史可以戏说,那么中国历史上这么惨烈的一段是绝不允许戏说的。

  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如果一部接一部的抗日剧是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然后去看谁更雷的话,那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呢?央视时事评论员李千帆表示:“在这些抗日剧中,历史的***与当下的真实已经被娱乐得无影无踪,这绝非爱国主义,而是愚民主义。这种泛滥和幼稚化倾向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影响是非常恶劣的,不能任由电视台和投资方为了收视率肆意地涂抹。”

  事实上,整个抗日剧的现状不是单纯编剧导演的问题,而根本原因是整个市场的容纳。这种非常滑稽的抗日剧,它的收视率却比较高,而且从利润上的反映抗战题材的利润往往是200%的,市场一边是批评一面又“鼓励”,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的现象?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副教授倪骏解读,“现在创作题材的限制还是比较多的,抗战剧是一个非常安全的选择,对制作方而言就是选择抗战剧可能不会出什么政治错误。有的时候收视单位或者制作方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他们要想在这个抗战题材中脱颖而出,就会想很多的奇招怪招,导致他们在表现的时候过分夸张甚至恶搞。”

  倪骏还提出解决现状要三方共同努力,“首先从创作者自身出发,对得起自己的创作,对得起那段历史。然后从电视台的采买部门来说,不要为了收视率节操尽失,不能只是迎合观众的趣味,而应该想它应该去引领一下观众的趣味,是这样。就观众而言,我觉得其实观众眼睛应该是雪亮的,我相信实际上通过三方共同努力,这种状况还是会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