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获杰出贡献导演表彰
女物娱乐讯 今日(4月16日)下午,知名导演谢飞发表长微博,就中国电影活动在命名上的种种限制,提出自己的批评意见。他认为,过分抠“节”、“奖”等字眼,不利于文化艺术的发展、不利于思想的繁荣和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无视观众心理与市场规律的做法”。
电影活动命名限制多引谢飞反思
导演谢飞在长微博中透露,4月12日央视电影频道录制“电影导演表彰大会”,期间因发言人常常把“表彰”说成“奖”,嘉宾不得不“重说”或者“重录”。对于为何国内电影颁奖频频回避“奖”和“节”两个字眼,谢飞导演娓娓道来。
谢飞表示,2005年有关部门指示:为防止电影评奖、办节‘过多、过滥’,要减少或禁止电影界的各项评奖活动;只允许“华表奖”、“金鸡百花奖”等两三个电影评奖的存在。同时,中国只许办上海国际电影节和长春电影节。
因此,刚刚举办一届的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协会奖”,不得不在2006年戛然而止。而不少电影活动要么干脆停办,要么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导演协会的典礼活动虽然于2011年重新恢复,但是不允许称“奖”,改为“表彰”,因此导演奖必须说成“被表彰导演”,获奖感言必须说成“被表彰感言”……活动现场的导演们频频出现说错念错的“事故”,令谢飞觉得“场面不仅滑稽、可笑,也令人心酸”。
谢飞痛骂相关规定:违背文化规律可笑可气可恨
在相关评奖政策的影响下,其它电影活动也纷纷自寻出路。虽然“金鸡百花电影节”只允许每两年举办一次,但是落实时却“耍了个小伎俩”,改为一年评百花,一年评金鸡,仍旧年年举行。一些机构与地方举行的电影活动,都被冠以“电影展”和“电影论坛”的名目。谢飞直言,“北京国际电影季”为了规避汉语的“节”字,愣是把七天的活动叫做“季”,不过英文翻译依然保留了Festival(节),令其直呼“荒唐,堪称现代奇闻”。
谢飞认为,这种电影活动上的限制犹如“现代文字狱”,可笑、可气、可恨,它对文化艺术的发展,对思想繁荣与人才培养,对产业经济的改革等,带来的破坏不言而喻。他痛骂,“这是一种无视观众心理与市场规律的做法”。(陈家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