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伴随着我国第一部合唱曲、李叔同的《春游》,纪念中国合唱百年音乐会日前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合唱团、中国音协合唱联盟经典合唱团、中国武警男声合唱团在著名指挥家吴灵芬、徐锡宜、郑健、李玉宁的指挥下演绎了多首我国各个时期的经典合唱作品。尽管现场的演出水准高,现场感人,但专业人士也中肯地提出目前群众合唱热情高涨,合唱专业水平却停顿不前的困境也不容忽视。
合唱基础教育非常差
尽管现在合唱的群众基础非常深厚,但很多合唱团的团员都不识谱,合唱专业素质较差已经是全民性的问题,从根源上是基础教育的欠缺。中国合唱联盟理事长田玉斌透露,去年以前的十几年间,中小学的音乐课堂上基本不教识谱,只进行音乐欣赏,讲音乐故事。以前田玉斌还不太相信,前几年参加清华大学的特长生考试,才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因为那次考试的过程让田玉斌特别痛苦,“按照规则每人唱一首歌之后还要考试唱,有五线谱和简谱两种选择,结果试唱环节一塌糊涂,绝大多数学生没有音程的观念,没有节奏感,唱得好的凤毛麟角。”中间休息的时候田玉斌问一些学生,你们的音乐课难道不教识谱吗?大部分同学都摇头。据悉,去年春节教育部刚刚做出决定,要把合唱列为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
作品少指挥更少
从数量上看,可用于合唱的作品并不少,除了一些老歌,很多合唱团还把一些独唱歌曲、流行歌曲、民歌改编成合唱版本,但只有少数改编的艺术水准比较高,大部分都很简单。一些好的合唱团不满足于只演唱这些作品,希望有人写出合唱技术含量高的作品。“合唱作品有自己的特殊性,与通常的创作一首歌曲不一样,需要运用合唱思维创作,因此推动合唱创作,多出专业作品也是提高合唱团水平的重要途径”,田玉斌说。
虽然近些年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不少优秀的中青年指挥,但比起合唱发展的速度还远远不能满足,这是制约中国合唱发展的很大困难。现在很多合唱团找不到专业的合唱指挥,不得已就让一些学过唱歌的人担任指挥,虽然这总比没有指挥强,但真正要提高一个合唱团的水平,没有专业的合唱指挥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难道就不能把合唱专业列为高等音乐学院的专业课程吗?难道就不能建立一所合唱学院吗?”,这是田玉斌多年来的愿望。田玉斌说,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都有合唱学院,包括指挥、合唱作曲、声乐、钢琴伴奏、合唱文学等很多专业,但可惜的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高等音乐院校没有一所专门学习合唱的系或专业,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育都是奔着国际比赛去的,认为合唱是群众业余活动,却没有看到我们国家群众合唱的发展对于合唱指挥和合唱作品的迫切需要。
强度大收入不多
这次的合唱音乐会,经典合唱团团长李初建最佩服国家大剧院合唱团,“他们从艺年龄最短,但工作量惊人,这边演着歌剧《罗恩格林》,那边排着歌剧《漂泊的荷兰人》,刚刚演完马上就是歌剧《纳布科》,同时还在进行歌剧《卡门》的复排,而且全部是用德语、意大利语或者法语原文背谱演唱,识谱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很强,是一支非常职业的合唱团。”但是让李初建感到遗憾的是,这样一支职业合唱团,相对于他们的工作量,收入实在不高,“我觉得他们就像鼹鼠一样,每天到了国家大剧院就到地下排练厅进行排练,然后走台、演出,等到回家经常是夜里11点以后了,这么繁重的工作每个月得待遇不超过6000元,演出不多的情况下只能拿到3000多,国交合唱团等其他一些专业合唱团也是如此,这些收入要在北京租房、生活是很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