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阿姨汪勤:任何时候都别放弃做梦

2013/5/28 18:47:04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和杭州很多已经退休的阿姨一样,汪勤也把自己的业余生活安排得很丰富:唱歌、跳舞、主持,一样不少。更为惊喜的是,老人家今年108岁了,至今生活在上海,行动自如,思维清晰,性情平和,享受着五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初夏。西湖。北山街“民国夜”。新新饭店二楼的露台,一位身着藏蓝色旗袍的女士缓缓走上前,献唱了《夜上海》和《天涯歌女》两首经典老歌,惹得众人连声叫好……

  这不止一场精彩的演出,在它背后,还有一连串精彩的故事。唱歌的女士,名叫汪勤,今年58岁了。她身上的那件旗袍,是母亲少女时期穿过的一件衣服,迄今已经有70多个年头。

  和杭州很多已经退休的阿姨一样,汪勤也把自己的业余生活安排得很丰富:唱歌、跳舞、主持,一样不少。除此之外,她还是一名掌握英语和西班牙语的涉外导游,时不时就带着外宾逛逛西湖……

  如果你以为这一切只是上天的眷顾,那就错了。十多年前,她也曾下岗,也曾有很多生活的不如意,只是她没有太多抱怨,没有太久停留,而是选择梦想重新出发。

  民国旗袍背后 母亲和外婆都是传奇

  从报纸上得知有个“北山街民国夜”的活动在征集民国旧物时,汪勤的心“咯噔”一下。她想起旧衣橱里有一件旗袍,浅藏蓝色的真丝面料,橘黄色的大花朵,那是母亲在上海读书时穿过的衣服,很多年都无人问津。

  “不知道我穿上效果会怎样?”像一个偷穿妈妈衣服的小女孩,那天晚上,从没穿过旗袍的汪勤决定试穿一下——除了有点肥,整体还不错,最重要的是,83岁的母亲也很欣赏。

  于是就有了那个摇曳多姿的夜晚,汪勤化了淡妆、挽起头发,穿着母亲当年的旗袍,用两首“金嗓子”周璇的歌曲将大家带回上世纪三十年代。那段旧时光里,有她的母亲、她的外婆以及那些流淌着岁月痕迹的美好过往。

  汪勤的母亲姓庞,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庞家对子女教育颇为重视。八个孩子全部大学毕业,各有专长。作为家中长女,庞女士上世纪40年代就读于复旦大学会计系,建国初期与毕业于国立上海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前身)的恋人汪先生一同来到杭州,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相比庞女士,汪勤的外婆更为传奇。老人姓吴,儿时随父亲迁居上海,后来嫁给上海震旦大学一位姓庞的小伙子。虽然没有进过正规学堂,嫁人后也专注料理家事,外婆却写得一手好字,能背诵古文诗词,甚至还接受过一些英语的启蒙教育,在那个年代绝非一般的家庭妇女。

  更为惊喜的是,老人家今年108岁了,至今生活在上海,行动自如,思维清晰,性情平和,享受着五世同堂的天伦之乐。

  大家族的“小小鸟” 期待高飞却遭遇下岗

  时光缓缓流淌,1955年夏天,家族迎来另一位成员——她,就是汪勤。

  这个出生在西子湖畔的女孩,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身材娇小、活泼外向,10岁那年,差点被市体工大队选去练体操。

  不过,一切还没来得及开始,时代就打乱了很多人的节奏。1975年,20岁的汪勤进入艮山门附近的雄伟丝绸厂工作,轰鸣的机器、飞转的梭子几乎是她生活的全部。

  日子就这样过下去吗?汪勤显然不愿意。这个心气儿颇高的女孩,“文革”期间念完了高中,一心想着考大学、做一番事业,像家里的长辈一样出类拔萃。

  机会在1979年到来。经历两年落榜、三年准备,她考上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杭州分校,学的是电子专业。

  “那时候觉得学理科更稳妥,其实我的专长是语文和外语。”汪勤告诉记者,之前两次全国高考,她都卡在了物理,第三年她考上了“电大”的丝绸局教育班,属于定向委培,想想上学还能带工资,她便没再参加全国高考。

  这次“将就”给汪勤留下不少遗憾。学业完成后,她又回到了丝绸厂,从纺织女工成为技术员。心高气傲的她希望有更好的发展,便从纺织厂跳到计算机厂,又从计算机厂跳到仪表厂,尽管家人并不赞成她频频跳槽,可她心里却打定主意——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要做喜欢的事情。

  现实远比梦想残酷。1996年,市场经济掀起一波波改革大潮,已经在仪表厂当工程师的汪勤下岗了——那一年,她41岁。

  “好像一下子没了方向,日子却还要继续。”那应该是汪勤最为失意的一段时光。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她成为一名社区工作人员,那不是她喜欢的工作——可在现实面前,谁会听一个年过四十的女人谈论“喜欢”或“不喜欢”?这似乎又有点矫情。

  于是,她只有咬紧牙关,努力生活。那些年轻时做过的梦、许下的心愿,几乎与她再无关联。

  退休前为自己找到方向

  用英语向世界介绍家乡

  好在梦想只是渐行渐远,而不是完全消失。

  2000年,汪勤通过公开招聘,当上了***协管员——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忙忙碌碌,日子也蛮充实。更为重要的是,那一年她45岁,距离退休还有5年,退休后怎么安排生活——这是她开始着手考虑的问题。

  “高中时我是英语课代表,这也算我的专长。”反复考虑之后,汪勤决定参加英语考级,多一个技能,将来好跳槽,还能增加收入……

  对一个离开学校近20年的女人来说,重新拿起书本、应对考试的难度可想而知。当协管的汪勤,每天站在路边趁工作间歇看书,一位偶然经过的英语爱好者看到这一幕,便给她提了不少建议,还鼓励她去考英语导游。

  英语导游?好像茫茫大海中看到灯塔,汪勤突然觉得有了方向。她喜欢英语,喜欢和人交流,对杭州又很熟悉,这个职业似乎很合适。为此,她专门报了口试培训班,全力以赴准备考证。

  学习的过程很辛苦,考试的过程很坎坷。2003年,汪勤直接报名参加了全国英语导游资格考试,结果笔试通过了,口试没通过。第二年她改考普通话导游,可惜笔试有一门没通过。第三年她终于考出了普通话导游证,第四年加考一门英语口语,顺利通过。

  “学英语欲速则不达,一需要耐心,二需要胆量。”尽管应付了考试,汪勤对自己英语口语还是没信心,左想右想,她厚着脸皮找了位外教,成为班上年纪最大的学生。

  2007年9月,女足世界杯半决赛在杭州黄龙体育场开战,汪勤也迎来了第一个带团的机会。她的客人是三位美国队铁杆粉丝,专程来看“美国—巴西”一战,对方对她的服务很满意,这让她信心倍增。

  自那以后,西湖边就多了位用英语介绍景点的杭州阿姨。忙的时候,她一个月要带四五个团,淡季时也有一二个团,看着“老外”纷纷竖起大拇指,汪勤觉得,自己的价值终于得到体现。

  带着梦想再出发

  摩登阿姨的幸福生活

  一个人对自己有了信心,斗志便不可小觑。2009年,汪勤注意到,英语导游越来越多,小语种反而比较吃香,她又报名学了一年西班牙语,平时再不断自学,争取早一天能够带西班牙游客团。

  不要以为这就是汪勤生活的全部。年近60的她,还有很多梦,都在一一实现。她喜欢跳舞,练了十多年形体芭蕾,最近又迷上了拉丁舞;她喜欢唱歌,专门报了辅导班学习,高兴时也会在歌舞晚会上唱几首;她还喜欢主持、喜欢旅游,希望有一天踮起脚尖,化身《白毛女》中的喜儿,在舞台上尽情旋转……

  “周一唱歌,周三跳舞,周五还有主持,真是要忙死了。”北山路柔美的灯光下,汪勤脸上洋溢着笑容。她一脸认真地告诉我,人就是要做梦的,任何时候都别放弃。总有一些梦,会在某个时候实现,就像站在新新饭店的露台上唱歌,像梦一样美好,却又是实实在在的记忆。

  这也是汪勤最打动我的地方。她很普通,谈不上才华出众或成就显赫,就像我们身边某个亲人、朋友甚至擦肩而过的邻居。她和很多人一样,有大大小小的梦想,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会抱怨、会懊恼、也会不甘。

  不同的是,当大多数人随着年龄增长趋于现实,趋于平静时,她却偏偏带着梦想,坚持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有人不理解,说我是瞎折腾。”汪勤告诉我,她有一个女儿,大学专业是服装设计,毕业后和男友打理一家淘宝店。很多人看来,她既然退休了,应该好好照顾女儿,给孩子做做饭,打打下手,将来女儿结婚生子,再做一个“全职外婆”。

  可汪勤却不这么认为。她说女儿长大了,有想要的生活,而她自己,也要继续做梦,继续装点她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