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弗·斯通(左)与杜琪峰对话 本报特派上海记者 王智 摄
奥利弗·斯通与杜琪峰,当这两位重量级电影人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对话。一个是著名“反战”题材大师,一个是暴力美学大师,对于他们其中任何一方的影迷来说,都是“提神”的。前者,更是拍过《野战排》、《华尔街》、《刺杀肯尼迪》等多部经典作品的世界级导演,曾两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上,两位大师级导演在两个小时左右的对话中,还原自己,阐述拍的是暴力电影,但绝不是暴力狂,相反,都在反对电影中的暴力。
奥利弗·斯通:《珍珠港》很荒谬
现实中,经常可以见到有人模仿电影镜头犯罪,“电影中的暴力与现实中的暴力的关系”也成为社会讨论话题。昨日奥利弗·斯通说,电影很多时候是生活的夸张,“比如,没有什么很漂亮的枪战,其实现实当中是非常可怕的。拍的时候,无论是枪战或者拳击等,我希望它能够对观众带来心理上的影响,让观众认识到它是非常恶心和丑陋的。但是,如果真实拍的话,又会让看电影人的逃走。《生于七月四日》里,你可以看到一颗子弹穿过主人公的肩膀,打中他的脊柱,然后他一辈子就只能在轮椅上生活。很多人会说,‘你自己热爱暴力,所以你才拍这些电影。’其实并非如此。我有一个道义的责任,绝对不会为了杀人或者感官的刺激而做画面,绝对不会。”
奥利弗·斯通还毫不留情地批判一些美国电影过度美化战争,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拯救大兵瑞恩》里面大唱战争赞歌。很多暴力电影一直在推广这样的信念:去死是可以,侵略其他的国家是正确的、正当的。大家不要忘记2001年拍的《珍珠港》,电影一开始为二战大唱赞歌,这是非常荒谬的。”奥利弗·斯通称,当电影叙述变成美化或者太血腥、太暴力的话,那就变成太政治性了,“所以,拍战争题材的电影,你要以比较尊敬人的态度去拍。”
杜琪峰:电影暴力的确会影响生活
杜琪峰的不少黑帮电影风格美化。杜琪峰称,他的取向是有想象空间地展现暴力,“在选择怎么样拍暴力的时候,我不喜欢太让人难受的场面或者是设计。我就觉得,动作应该是很有动感的,像舞蹈一样的,并且是让它有自己的色彩在里面的。我觉得,如果电影中过分使用、渲染暴力,观众会忘掉了导演本身想要通过这个电影表现什么,应该能够让观众有更多的想象空间。”
杜琪峰认为,电影过度渲染暴力,难免会在现实中对观众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创作者本身的态度就非常重要,“作为一个导演或创作者,要考虑这样描述会对观众有什么影响呢,要记得自己是要做什么。”对此,奥利弗·斯通也同意,“我非常同意电影的暴力是会直接影响到人,不是说‘直接杀人’,而是给一种允许或者一种感觉,感觉可以这样做的。”本组稿件由本报特派上海记者 唐爱明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