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海报
特约撰稿 张卓 有多少人恨他,就有多少人爱他。短短十年,从一个小城青年华丽转身为中国出版业的印钞机。他有理由为这样一个自己喝彩。
也曾为高考奋力搏杀
盛名之下,郭敬明从不掩饰出身于小地方:四川自贡。这个位于四川省南部的城市,人口只有300多万,此前,此地最出名的是恐龙和江姐。
郭敬明的母亲邹慧兰在银行工作,父亲郭建伟在国有企业,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如今回头寻找郭敬明儿时在文学方面的天赋,他的老师会告诉你:他比同龄人爱读书,两分钟即可速成一篇作文。
2000年底,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初赛,高二的郭敬明送去一篇叫《剧本》的作文;一月后,他收到去上海参加决赛的通知。因为家里不算富裕,郭独自乘飞机去上海参赛, 现在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文集中仍保留着郭敬明一等奖作品《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与其他获奖作者相比,他并不显眼。
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以选拔钱钟书式的天才而受到社会关注。它树立的典范是辍学生韩寒。第一届新概念大赛,韩寒以《杯中窥人》震惊文坛,曾一度,新概念参赛者都在追求思想深度上的标新立异。
郭敬明不擅长这个,所以他华丽的文风并没有为他带来想象中的巨大荣誉。虽然,在新概念比赛中他比韩寒的成绩更令人咋舌——第二年,他又参加了第四届“新概念”,再次获得一等奖。
但他仍旧是一个“以四十五度角,孤独仰望星空”的小城少年,在为高考奋力搏杀。后来,他高考成绩也并不理想,只考取第二志愿上海大学。和他同批获奖的同龄人,相继进入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那年,一些媒体通过高考展望这些新概念精英少年的走向,郭敬明不是佼佼者。他自己也开始怀疑是不是因为“在新概念作文比赛上投入太多,而影响了学习”。
《幻城 》一炮而红
被众人簇拥着的郭敬明已记不清时祥选第一次去上海找他时的情景。他说,那是八年前的事情,太远了。
2002年,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时祥选从沈阳飞到上海,和郭敬明谈新书的合作。此前,郭敬明的一篇散文《我上高二了》被他编进《2001年中学生最佳散文》。那时,春风文艺希望开拓青春市场,编辑时祥选向几个入选“最佳散文”的中学生发出约稿通知。
上高三的郭敬明回复很快:“我现在依然在写文章,也在出书。可能在毕业的时候会有书稿写完。希望我们可以合作”。
时祥选回忆:“郭敬明很有心,在信里表达了对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喜爱和信任,并认真附上了作文获奖简历。他是唯一回复我的作者”。
郭敬明文中提及的书稿是《幻城》。高考结束后,他把一万字的《幻城》投给了《萌芽》。《萌芽》10月号刊出了这篇小说。在《萌芽》网站当月所做的***调查中,《幻城》以672票荣膺最佳。时祥选说:“论坛上年轻读者谈论的非常热烈,有些人用夸张的网络语言形容自己‘泪洒十四行’。”
《幻城》是郭敬明的第一个中长篇小说。与韩寒的叛逆文风相比,郭的文字忧伤凄美。时祥选比喻:“他的文字有魔力,像一张大网,能把读者圈住。”
时祥选跟郭敬明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上海大学附近的一间咖啡馆,大一新生郭敬明在朦胧夜色中走进来,瘦弱稚气,但看上去已经适应了大城市的生活。让时祥选印象深刻的是,郭敬明特别询问,能否让他找人设计封面。而更多的80后的作者,只是把稿子交给编辑,就不再管了。
拿到《幻城》书稿后,春风文艺内部出现了争论,有些人说郭敬明的名字不像个畅销作家,有些人说《幻城》看不懂、太稚嫩。但春风文艺还是决意在2003年1月全国最大的图书订货会上推出这部作品。在那次订货会上,《幻城》供不应求,这直接促使春风文艺把《幻城》首印从6万册提到10万册。
“在行业里,首印3万就可以算畅销书作家;一个新人,能首印10万册,很了不起。”时祥选说。
为了表示对郭敬明的重视,春风文艺和郭敬明举行了盛大的“买断”仪式:春风每年出一部分资金作为郭的学业补助,而郭则保证大学四年期间,每年要给春风文艺出版社长篇首发权,主题风格不限。
《幻城》推出后,郭敬明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学校里上课,周末则往各城市搞签售,最多每周跑两个城市。
正是在春风文艺出版社一系列的营销策略下,《幻城》的销量节节攀升,目前已经达到了132.9万册。
偶像歌手也不过如此
郭敬明刚到在上海的生活,却远没有外人看上去那么如鱼得水。
“刚去时,全班就我一个外地人,老师上课讲上海话,我后来专门学了上海话,才能听懂;同学都是本地人,比我有钱,他们聊的话题我从来没听过,玩的掌上电脑游戏机,在自贡,根本不会有。”郭敬明对记者说。
至少在内心深处,他还不够自信,有时去城市签售,他甚至会焦虑会不会有读者捧场。
出版社和郭敬明的版税是三个月结算一次。那时,郭敬明最大的爱好是去划卡,看又有多少钱进账。卡面上不断增加的数字增加了郭敬明的自信。他说,直到真正赚钱后,才算适应上海的生活。
距离《幻城》出版只有半年,郭敬明又完成了新书《梦里花落知多少》。新书一推出又铸造销售奇迹,首印30万册。至今销量达到130多万本。
在一次和春风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常晶的饭局中,郭敬明说自己现在发表作品比较轻易,但很多朋友也有好作品,发表起来却很难,想建立一个平台。常晶对郭敬明提出的模式感到很兴奋,因为可利用郭的人气揽一些人,也可以利用他的眼光,知道哪些东西符合新一代人的口味。
2004年6月6日,“岛”工作室成立。这天是郭敬明21岁的生日,他和春风文艺的合作模式是春风文艺出资,负责印刷和发行。郭牵头找人组织选题、策划和制作。《岛》杂志计划每年出12本,主要面向学生群体,定价20元。
在《岛》发行半年后,郭敬明就为春风文艺带来滚滚利润。本来杂志计划一期卖四五万册,后来达到20万册。每天只睡两到三个小时的郭敬明很难坚持学业,他向学校提出休学两年,最终变成辍学。“我越来越忙,很难再回到学校去,没有办法才放弃学业。”郭敬明解释,“但这也是一条成功路。”
时祥选嗅出了郭敬明的一些改变,在一次签售会上。郭敬明问:“这次签售,社里可不可以给我配备一个造型师?”时祥选很不理解,觉得“一个作家,怎么能要化妆师呢?”在签售会现场,看到玻璃门外惊生尖叫的少女,会跟朋友打趣说:“有那么夸张吗?偶像歌手也不过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