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是各种真人秀节目“火拼”的时节,其实不难发现,节目捧红的不只有选手,还有台下的观众。“哭泣姐”、“陶醉哥”横空出世,荧屏上那一张张哭得不成人样或笑得极度夸张的脸,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他们真那么激动吗?著名时事评论员杨锦麟与前北京电视台主持人雪蓓、资深媒体人毕竟在脱口秀节目《夜夜谈》中,就好好聊了一期关于“职业观众”的那点事儿。
职业观众数以万计 出场费50元到800元不等
中国职业群众演员多,现在职业观众也越来越多。有媒体曾报道,横店影视基地有35万群众演员,演日本鬼子的群众演员平均一天要死8次。职业观众作为群众演员之后发展起来的新行业,现在已经浮出水面。
“有传闻说,在北京这样的职业观众将近8万人。这些职业观众每次出场都有50元到800元不等的出场费。”杨锦麟说,职业观众也分不同层次,根据笑的程度、哭的程度、笑的真实、哭的真实分成不同价码,如果哭得特别真实,一天可以得到700元到800元的收入,这样一个月算下来2万多块钱,也算是高收入了。
雪蓓提到,随着对“职业观众”市场需求的增加,开始有职业中介公司诞生了。这些公司会根据不同节目的需求,寻找不同类型的职业观众。比如《快乐大本营》就会找一些表演系的漂亮女孩。这些女孩会很上镜,也会跟舞台上面有一些呼应。
职业观众是技术活 入行需过笔试面试关
杨锦麟的说法得到另外两位《夜夜谈》嘉宾的赞同,他们都认为现在电视台同质节目过多,包括一些相亲节目,过于雷同,以至于职业观众都不能满足需求,甚至参与节目的嘉宾都作假。比如来相亲的一男一女在台上好像对上眼了,但事实上却是被设计好的,这就让观众有些难以接受,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有网友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么大的就业市场,还存在毕业生难就业的问题?事实上,想要当职业观众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也是一个技术活。即使是北京八万多的职业观众,想被挑出来去参加节目也很难。雪蓓表示,整个职业观众的产业链开始日益规范化,职业的中介公司会根据节目的受众、定位、区域等要求选择相应的职业观众,甚至很多时候还会根据节目组需求对职业观众进行定制化的培训。
杨锦麟透露,真人秀对职业观众的选择有一套非常严格、有时甚至比考公务员还难的选择程序。“《我是歌手》那个节目,大概300多名观众,需要进行严格的面试,还有笔试,考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观众要有乐感,还要有基本的乐理知识,这样才能跟台上的职业歌手互动。有一些年轻人,衣食无忧的,也不是为了挣钱,而是希望通过这个进娱乐圈出名。”雪蓓透露。
有自己的职业渊源 从职业哭丧人到晚会领掌员
职业观众并不是一个全新的行当,也有自己的职业渊源。杨锦麟评论说,真人秀节目贵在一个“真”字,作秀行为多少有些作假的嫌疑。就好比在台湾有一段事情,某重要人物去世时,都会雇用一批职业哭丧人,一天给大概3000到4000台币的报酬。“没想到这种存在于殡葬业的古老职业,现在流传到了电视行业。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说是因为电视行业走到一个瓶颈,不得已为了收视率而增加这种职业观众的投入。”
雪蓓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还没有“职业观众”这样的专业词汇,但当时就有了所谓职业观众的雏形。“当时的综艺晚会有很多领导讲话,但是舞台下边会有领掌员,会根据事前节目组准备的剧本,要求观众在指定时间做出鼓掌、欢呼等动作。”
职业观众的大规模出现是在选秀节目在中国大行其道之时,尤其以《超级女声》为标志,当时节目组以及明星经纪公司组织的职业粉丝已开始出现。“很多职业粉丝后来也进行了转型,兼职在电视节目中做职业观众。”一位电视台节目制作组的工作人员透露。
无底线流水化作业 有违电视的本质
网友“风铃骑士”对职业观众现象的出现表示了解。他认为,某些综艺节目录制时间过长,甚至一档节目能录制接近24小时,观众肯定吃不消。所以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真人秀本身要提高节目录制效率,这样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真观众匮乏、群众演员撑场的局面。
资深媒体人毕竟也表示,职业观众的出现是各大卫视节目竞争的结果。“同类节目太多,你要想在收视率、点击率上打败另一方,就不得不无所不用其极,职业观众就是一个手法。”
毕竟认为,在文化大工业的环境下,电视节目的生产遵守着严格的操作步骤,在节目的实际录制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可控因素,普通观众的适应能力较低,这会大大增加节目的运作成本。将职业化的观众纳入节目生产,有利于节目顺利生产,这是文化工业的客观需要。
很多普通电视观众则不以为然,Donna梁等网友认为,节目雇用职业观众,欺骗了观众的情感,“一个个‘表情帝’带动人又哭又笑,其实最后节目都没怎么看下去,光看这些职业‘表情帝’的表演了。”雪蓓也认为,观众的眼光是雪亮的,随着观众的眼光越来越专业与敏感,职业观众因为并非真情流露,所以肯定会露出破绽。她还认为,节目制作应当有底线,适当的包装和烘托互动可以锦上添花,但是如果没有底线地去流水化作业,这一行为就违反了电视的本质。
对此,杨锦麟评论道:“当前社会已进入一个表演的年代,电视业只是其中的一个反射。实际上在整个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开始要面对表演这个概念。无论是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还是普通市民,或是其他领域的人,都要走进一个戴着面具的气场里,很多东西都在靠表演。”
有生命力的电视节目 不是靠演出来的
真人秀怎样才能回归节目本质?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认为,真人秀有三个关键词:即“真”、“人”、“秀”,其中“人”是真人秀的核心,“真”是节目的特色,而“秀”只是手段。他认为,现在大多数的真人秀节目,过多人为的干预和控制大大影响了真人秀节目原生的魅力。
针对“职业观众”这一弄虚作假的行为,杨锦麟认为,在电视或在摄像机面前通过表演来体现节目的价值,这样的行为并不可取。他以在主持的《夜夜谈》和《天天看》节目说:“电视节目如果要有生命力,并不是靠表演演出来的,而是靠接地气、说人话、讲真话,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该愤怒就愤怒,拥有自己的张力。这两个节目在进行中是没有台词的,都是现场录制过程有感而发的。如果只是背台词的话,节目肯定没人看。电视节目不是一个表演,而是一个真情的流露。”
“电视节目接地气、说人话,才是王道。眼泪不能NG,真情无法复制。所谓的真人秀,怎么就忽略了‘真’字,就剩下那个‘秀’字的呢?职业观众已经成为这个行业公开的秘密,他们就像影视剧里总要有的一些群众演员一样,但是群众演员毕竟不是主角。一旦过分抢戏,导演就必须喊停。”杨锦麟说。 晨报记者 荀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