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野兽》引发追看潮

2013/7/3 15:38:20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虽然在今年的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终输给了李安,80后导演贝赫·泽特林的电影《南方的野兽》却持续发烧,引起了狂热的追看热潮。作为泽特林的第一部故事片,它讲述六岁女孩“小玉米饼”和爸爸温克住在路易斯安那州南部一个与世隔绝的岛上,乡民都管这里叫“浴盆”。

  虽然在今年的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最终输给了李安,80后导演贝赫·泽特林的电影《南方的野兽》却持续发烧,引起了狂热的追看热潮。这位纽约皇后区长大的31岁导演说,本来以为这部片子会没有人看。他用180万美元、用16mm手提摄影机拍出来的片子不仅摘得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夺下非常关注处女作的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更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电影、最佳女主角等四项提名,并在美国上映后赚到1200万美元。 一个孩子,一只野兽,一个玄而又玄故事——表面上看来,贝赫·泽特林的《南方的野兽》和李安的《少年派》是如此相似。对于大部分中国观众来说,少年派可能更为熟悉。这两部电影都是同样关于生存的故事,同样夹杂着一点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也同样在2012年推出后广受好评。如果你喜欢《少年派》,那你很有可能也会爱上这部《南方的野兽》。

  作为泽特林的第一部故事片,它讲述六岁女孩“小玉米饼”和爸爸温克住在路易斯安那州南部一个与世隔绝的岛上,乡民都管这里叫“浴盆”。虽然生活条件恶劣但这里的人们却充满生活热情。导演泽特林将大量镜头对准这里节日狂欢中的酒饮、螃蟹和烟火棒,就是为了表现这一点。但与这种热情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浴盆”的人们对于现代文明社会,以及卫生医疗的漠视。当他们得知风暴预警(泽特林所强调的“卡特琳娜飓风后遗症”)时,是坚守故土,还是背井离乡?对于“小玉米饼”和温克来说,这个问题想都不用想——这个六岁孩子坚定的眼神已经说明了她的决定——“浴盆”是他们的家,他们决不离开。但是,真正的故事在风暴结束后才开始。洪水迟迟不退,“浴盆”的动植物迅速灭绝,人们拼命寻找生路。这个过程中,“小玉米饼”发现了一个“船上妓院”,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还遇到了一只特别的野牛——是一种史前猛兽,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元素。泽特林将“小玉米饼”个人的不幸遭遇与泰伦斯·马利克式的全球毁灭巧妙地交织在一起。毫无疑问,泽特林的处女作让人惊艳。

  如果单从视觉特效比较,《少年派》无疑完胜《南方的野兽》。相较于少年派1.2亿的预算,泽特林只有180万的预算自然不占优势。李安和他的摄影师克劳迪奥·米兰达用美不胜收的画面颠覆了人对于海洋的想象,将3D技术做得有声有色,可以说他们把钱都花在了刀刃上。夜色无边,发光水母随波涛浮动,座头鲸跃出水面的一幕美得让人窒息。但是,两位导演向美国电影导演泰伦斯·马利克致敬的意味都十分明显。从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到对于宇宙的朦胧视角,马利克的影响无处不在,但他们还是没有达到可以和大师马利克比肩的程度。

  看李安的电影会得到感官上的极大享受,但他对于前沿技术的过度追求使电影缺少灵魂。而在这一点上,《南方的野兽》得以胜出,全赖它年仅六岁的女主角。瓦利斯的表演呈现出超越她自身年龄的成熟。整个剧组人员都是毫无表演经验的路易斯安那州居民,而面包烘焙师德怀特·亨利是首次、而且也将是唯一一次“触电”,他将温克这个矛盾和痛苦的角色演绎出了惊人的深度。

  这两部电影都充斥着关于“意义”的灌输,让观众少了观点上的自主权。泽特林电影中,“小玉米饼”过多的画外音显得有点煽情过头。但是这两部电影的情节都不是强项。《少年派》颠覆性的故事剪辑形式破坏了留有悬念的可能性,每当成年派出现的时候,都是在把自己的人生哲学灌输给毫无主见的作家。李安电影中把印度籍小说原作者扬变成了一位白人作家,这也使人困惑。杂志《Village Voice》的记者Nick Schlager在文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这位作家每次出现都让人瞬间出戏。”《南方的野兽》也有同样的问题。泽特林把贫穷拍得异常唯美,他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电影中的角色,感觉他们就像是人类学研究样本一样,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尽管有这种种不足,但两部电影整体上还是瑕不掩瑜的。表面或有相似,但其实两部电影各有所长。想去了解世界有多么奇妙,就去看“少年派”吧。想要探索人性是多么坚韧,就去看《南方的野兽》吧。

  实习生 陆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