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注水上瘾 网友呼吁减肥(图)

2013/7/9 17:36:4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李翰韬在拍摄时,发现剧本上确实有“注水”,“香港的编剧会很专业,他们的对白很精简,故事也比较紧凑,情节干干净净。”  对于电视台而言,“一部20多集的电视剧,一个星期就播完了,完全不利于巩固收视人群”。

《爱在春天》剧照。

《爱在春天》剧照。

《隋唐英雄》剧照。

《隋唐英雄》剧照。

联合大湘网发起“国产电视剧,是不是该瘦身了?”的调查

联合大湘网发起“国产电视剧,是不是该瘦身了?”的调查

发起“国产电视剧,是不是该瘦身了?”的调查

发起“国产电视剧,是不是该瘦身了?”的调查

  7月,盛夏,电视荧屏的热度随着气温一同在升高。央视推出《画皮2》、《花木兰传奇》、《叶问》等新剧,几大卫视则在为一部《精忠岳飞》争得不可开交,甚至《新闻联播》里也罕见地出现了偶像剧的推荐……虽然不像电影行业里“贺岁档”如此鲜明的定位,但电视荧幕上的“暑期档”却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了一种众人关注的现象。同样的,中国影视圈里种种“现象”,也可以在这个炎热的季节里找到症状。对于暑期档的观察,就是对当下电视圈的另一种审视。

  有没有感觉,现在的电视剧越来越长了?

  2012年,大家还在对76集的《甄嬛传》(完整版)咋舌直呼好恐怖,2013年,这个数字已经不算什么了,不算热播的《爱在春天》69集、《精忠岳飞》69集,湖南卫视主打暑期档的《天天有喜》也达到了70多集的规模……国产电视剧剧集长度在不断刷新纪录,当30集以下的剧失踪,也让观众们开始陷入了焦躁中:怎么还没结束!

  本报记者沈参实习生赵栋长沙报道

  有“注水”,但只能让它不那么“水”

  《隋唐英雄》120集!对于在香港ATV、TVB担任过导演的李翰韬来说,这也是他之前没有意料到的结果。作为导演,他坦言:“其实那么长的剧,收视率还会那么高,我们都很意外。”他坦言这样长的剧,在香港基本上不可能出现。他认为一部剧合理的集数应该是在30-40集左右,“太长了可能就不好看了。”

  那为什么现在的剧越来越长?李翰韬说成本的确是很多公司需要考虑的,“拍多一点,每集的成本可以压低,回收的空间就大了”。另一方面,其中也有电视台的一些操作,“其实我们的版本是100集,但是电视台剪到了120集,因为这部剧收视率好,他们就会每集抠一点,加个片头片尾,尽量把观众多留一会”。

  李翰韬在拍摄时,发现剧本上确实有“注水”,“香港的编剧会很专业,他们的对白很精简,故事也比较紧凑,情节干干净净。但是有些内地编剧好像是想到哪写到哪,对白也特别啰嗦”。导演只能尽量让剧本不那么“水”。

  1.各式各样的第三者

  剧情不够,感情来凑,感情戏成为电视剧“扩写”的重灾区,而“第三者”,自然是最佳利器。

  案例:《陆贞传奇》的重点并不是陆贞如何成长为一代女相,而是将感情线放大到极致,反复加入各种第三者,男女主角在吵架和好又吵架的模式里重复。

  2.上点群戏

  如果一部剧里有一大家子兄弟姐妹或者亲朋好友,估计就没法“瘦”了,“一家子有兄弟姐妹五个人,每个人的故事可以演三四集”。

  案例:《爱在春天》里,四姐妹每个人的生活、感情,延伸到上一代的生活、感情,69集就这样蔓延而来。

  3.一直吵下去吧

  古装剧到了50集似乎还能理解,更可怕的是,连婆媳生活剧,也会吵吵闹闹上40集,在唾沫与眼泪齐飞中,长度唰唰就上去了。

  案例:《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能延伸到42集,靠的就是吵架,母亲更年期、老婆抑郁症、买房、养小孩,每天鸡飞狗跳。

  影视公司:短剧不利于发行

  “现在三集连播,30集的戏基本上只能播出十天,不利于培养观众,低于30集的都不好卖。”贺盈时代影视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珺涵透露。在他看来,一般36集左右的电视剧,是基本数量,“一般播出两三天后才会达到收视高峰,如果太短不容易吸引广告商,更谈不上收视率。”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编剧告诉记者,其实电视剧掺水分现在已是通病,“这是纯市场行为,演员阵容强大,题材好,资方早就预售了片子,他会要求编剧把故事尽量拉长,尤其现在很多大台搞三集联播,会更喜欢40集以上的片子。”但她也表示,“注水”一般发生在后期制作,“编剧环节很难注水,毕竟是第一阶段,需要经过多关审核。”而后期就完全是看利润来,“成本相同的情况下,多获取利益。片子长短是可控的,收视好就拉长,收视不好,电视台会立马剪短”。

  “其实电视剧都会有10集左右的空间是靠电视台来操纵的,会依据收视率来。”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交易管理中心副主任肖宁告诉记者,电视剧在近年确实有“变长”趋势,“现在演员价格高了,制作成本也高了,20集以内的剧基本上是不可能了,因为利润空间很少。”她透露,对一些大项目而言更加明显,“现在一部有阵容又有大投入的剧,基本都是40集以上。”

  对于电视台而言,“一部20多集的电视剧,一个星期就播完了,完全不利于巩固收视人群”。

  国产剧“增肥”

  1981年,国内第一部电视连续剧出现,9集的《敌营十八年》引来不少轰动。今年年初开播的电视剧《隋唐英雄》达到120集,国产电视剧的单体“体积”在不断庞大。

  1985年,央视版《西游记》有25集。1987年,央视版《红楼梦》开拍,小说被翻拍为36集的电视剧,这样的长度也成为了一时的话题。1994年,王扶林导演的《三国演义》达到85集,被称为央视最长的电视剧。

  同一个版本,在翻拍以后,总是会扩充,时隔27年后的新版《敌营十八年》分3部上演,每部40集。新版《红楼梦》达到50集,高希希的《新三国》扩充到了95集。“长度增加也不一定是坏事,现在的影视制作更为精细化,大家能做得更细腻更精致。”长城影视总经理袁力认为,“长胖了”并不代表是劣势,“我觉得是个好事”。

  [他山之石]

  周播剧才是“瘦身”之道

  在资深电视观察人“梅子笑”看来,剧集长度与我国目前的剧集播出形式有关,“长剧是适合日播的方式,在韩国日日剧也都是动辄五十集以上。长剧能把宣传效果最大化,长周期的播出能够积累观众的收视惯性,而且长剧集能够分摊一部分制作费用。”在她看来,电视剧目前的“肥胖症”与电视剧的播出体制有关,“现在电视剧问题最大的就是播出体制。一刀切的管理,非常的低水平和初级,导致大家竞争是同质化的竞争。”在这点上,她认为可以借鉴韩国,把周播剧做起来。“韩国是日日剧+迷你剧的播出模式。常常迷你剧的投入和播出影响都大过日日剧,是能够引领时尚与消费的电视剧。”

  而英美剧为何“迷你”的原因,也有其周播形式的主导。在国外,周播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英美剧以及不少节目都是周播制,电视台在一周时间内可提供喜剧、科幻、警匪、悬疑等近20部电视剧供观众选择。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观众的口味,另一方面也为了试探观众的喜好程度。在一个演季中,电视网会根据收视率决定各个电视剧的命运。收视率低的电视剧往往不等播完一个完整的演季就会被停播,而那些收视率高的电视剧则会延续到下一演季,从中压根没有可以“注水”的可能,因为竞争压力过大,一旦有拖沓,观众就“***”了,这部剧就只有被“砍”掉的命运。

  不过从目前周播剧的“试水”情况来看,似乎还任重道远。在梅子笑看来,还是起步阶段,“一方面因为只有湖南一家做,能提供的成本有限,无法出精品。其次,周播剧剧目的选择并没有与日播剧明显区分。第三,周播的收视习惯及受众人群需要长时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