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挥别爱情:无法忍受身边还有一个人

2013/7/11 14:06:47 作者:nvwu 来源:女物娱乐网
她曾经是台湾八点档的玉女红星,她曾经做成衣生意惨败而归,她曾经跟罗大佑有过轰轰烈烈的感情,她的名字叫李烈,如今的身份,是台湾成功的电影制片人。做成衣生意失败后,李烈曾在香港、纽约待了几年,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她与旧相识罗大佑再次相逢,进入第二段感情。

  她曾经是台湾八点档的玉女红星,她曾经做成衣生意惨败而归,她曾经跟罗大佑有过轰轰烈烈的感情,她的名字叫李烈,如今的身份,是台湾成功的电影制片人。在日前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李烈受邀担任创投评委,每天奔波在会场和酒店之间。记者见到李烈时,接受了一下午车轮式采访的她嗓子已经沙哑,但谈起电影依旧两眼放光。只是那个她曾经爱过的罗大佑,连名字都不愿提起,一句“现在只想一个人”便把爱情彻底挡在了门外。

  玉女经商,输得非常惨

  李烈从小喜欢写东西,小学六年级就立志要做记者,她经常给学生报投稿,大学填志愿也只填新闻系。 “我从小有正义感,因为都说记者是无冕王,手上的笔就是一把剑,能铲除所有不公不义的事情。 ”考入大学后,李烈如愿念了国际新闻编辑采访专业,但人生总是充满意外,李烈一不小心就踏入了演艺圈。“那时候被学长抓去演舞台剧,正好电视台导演看了那个戏,就把我带进电视台,他觉得我蛮适合演电视,于是就演了一集的单元剧,单元剧又被李行导演看见了,他就找我演了《小城故事》。 ”

  立志做记者的李烈就这样 “糊里糊涂”开始了演员生涯,并迅速成为八点档最受欢迎的玉女明星。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台湾观众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到李烈主演的 《天长地久》、《含羞草》、《一剪梅》等电视剧。突然有一天,李烈觉得演戏不好玩。“那时候拍戏没日没夜,365天没有休息,很像工厂流水线的机器,每天不停生产同样的东西,我觉得都要崩溃了,就想离开了。”李烈18岁入行,离开演艺圈一时不知做什么,刚好一个朋友做成衣,李烈自己又对服装有兴趣,于是就进入了成衣业。

  那一年,李烈31岁,她和朋友投资1000多万元在大连开了家成衣工厂,还在北京、上海、南京、沈阳等地设店。有6年之久,李烈经常坐飞机到处跑,下榻不同城市的酒店,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 “别人看我很辛苦,我还是乐在其中,可能因为我天生喜欢挑战新的环境。”可惜,李烈努力了好几年,生意还是失败了,“最后发现自己实在不是做生意的料,对成衣那个行业根本没那么懂。”但这段经历对李烈后来的人生帮助很大,“我18岁入行一夜走红,不知道不红的滋味,玉女明星被所有人捧在手上,不知道外面人怎么过日子。那段经历反而给了我养分和改变,我被从云端打下来,不再是天之骄女。 ”

  走到幕后,继续大冒险

  做成衣生意失败亏掉所有的积蓄,李烈没有马上回台湾,先是在香港、纽约住了几年,再回台湾已物是人非。 “之前有过的人脉,认识的人全部变了,你心情不一样了,环境也不一样了。我当初离开那个行业,是因为工作不好玩,但回来时发现大环境比离开时还要坏,台湾的电影电视都在没落,我想要找到好的角色根本不可能。所以我决定不再演戏,但总是要找工作做,于是走到幕后从制片开始做起,和朋友开了一家制作公司。 ”

  李烈一直觉得一路走来挺幸运,身边的朋友都愿意帮她,技术上不懂的就找好朋友一个个问过来。曾经的玉女明星一头扎进大片场做制片,她不爱穿裙子,长衣长裤成了她辛勤工作的写照。很多人都觉得做制片是男人干的苦活,但在台湾,女制片恰恰比男制片多,“台湾的制片组、导演组可能就一两个男的,其余都是女的。我后来也专门研究过这个现象,因为做制片很辛苦,短期内看不到前途,男人要养家糊口,这点钱是不够的。但女制片吃苦耐劳,情商高,沟通协调事情时,女制片出面就都比男制片好谈,而且片场争执冲突,有女制片出面容易化解。 ”

  2001年,李烈制作的第一部电视剧《MR.COM之死》便一举入围金钟奖9项大奖,此后的《摘星》、《花车假期之恋》、《囧男孩》更是奠定了她优秀制作人的地位,但真正让李烈凭制片头衔回归大众视线的还是轰动一时的电影《艋舺》。在李烈接手《艋舺》前,这个片子已经搁置了四年,凭自己的敏感,李烈突然觉得时间点到了。 “台湾电影开始活络了,这是台湾电影从没有过的类型片,一定会很受观众欢迎。 ”

  李烈原本想的是3000万台币的预算,在发行方的建议下将预算提高到6000万,最后花了7000多万拍完影片。“我和钮承泽导演坐下来跟投资方聊,我们的热情最终打动了他。他后来安排了饭局,找了好多朋友过来,投资也解决了。 ”最终,《艋舺》不仅收获了2亿新台币的票房,还将阮经天捧上金马影帝的宝座,李烈也被授予台湾杰出电影工作者大奖。

  挥别爱情,只想一个人

  作为制作人,李烈是成功的;但作为女人,李烈又是孤独的。 55岁的她经历了和制作人毛学维、歌手罗大佑两段失败的婚姻,至今孑然一身。 18岁时,李烈最爱的父亲去世。 23岁时,李烈拍摄电影《海滩的一天》时,碰到跟父亲很像的男人毛学维,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她不顾母亲的反对,舍下“玉女”头衔,嫁了。 “其实结婚前一天已经反悔了,发现根本不爱这个人,可是那时候已经不能不结了。”当时毛学维刚从国外返台,没有稳定收入,李烈在台北市一个不算热闹的地段租了间房子,一点一滴耗用自己的积蓄,但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两年。

  做成衣生意失败后,李烈曾在香港、纽约待了几年,正是在这段时间里,她与旧相识罗大佑再次相逢,进入第二段感情。 42岁时,李烈和罗大佑低调完婚,可惜这段婚姻只维持了短短一年。李烈后来回忆说,两人相处的那几年,她没跟罗大佑要过生活费,他三餐吃什么她就吃什么,也没买过首饰、珠宝,以至于离婚后她试着为自己找个窝时,还要硬着头皮跟朋友借钱才租得起房子

  时过境迁,李烈再谈及那段旧情已没有丝毫遗憾,“就是缘分到了,人跟人在一起久了,没有办法相处,势必要分开。我觉得人跟人的关系不要勉强,拖在那里对大家不好。人生就是有很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该发生的事情,故事结束了就会开启另外一个故事。”现在的李烈忙着写剧本,找投资,租住的屋子里甚至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她爱搜集蜡烛、经典电影碟片,房门上贴着外甥、外甥女的可爱照片,对爱情和婚姻已再无奢望。“我真的没有办法忍受旁边有一个人,因为奔波了一天后,只想一个人很安静地待在那里,不要再说话。如果旁边有一个人,我的脸会很难看,这对另外一个人也不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