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作家,一位导演,两人的友谊,因电影《一代宗师》,而变得分外特别。昨天上午,作为2013香港书展名人对话讲坛开篇大戏,台湾知名作家张大春、昨天过生日的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现身,引来满场粉丝围观。为了迎合气氛,主持人马家辉特地借来一套长衫,手舞足蹈,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张大春曾经发誓绝不写电影剧本,但抵不过王家卫的盛情邀请,谈到这次合作,他坦陈,“有一种人格魅力无法拒绝。” 特派记者 蔡震 香港报道
羡慕张大春,普通话说得好
昨天,张大春带来了夫人叶美瑶策划编辑的《一代宗师》一书,马家辉说他看了后,立刻爱上了章子怡,有种回不去,出不来的感觉,始终有种想着重逢的欲望,但他赶紧改口,“千万别让我老婆听见。”台下王家卫夫人一阵大笑。随即,马家辉引开话题,问王家卫,“功夫就是时间”这句话怎样解释。王家卫说,人们常用花点功夫比作做成一件事情,这里说的功夫,有两重含义。
王家卫提到书中与张大春的一次对谈,令他十分感慨,“其实,我们两个有太多的故事可以写进书里,只是当时都没想到去录音。”说到感慨一词,“慨”字普通话始终说不标准,一旁的马家辉帮他解围,“就用感动吧,这样大家都能听得懂。”
王家卫认为,时间、地点、人物是戏剧的黄金律,他感到自豪的是,“作为导演,我可以一生中跨越不同的年代。”但他也羡慕,祖籍山东的张大春,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感慨一词,说得比他好。张大春感悟说,五六年的合作,两人的友谊变得更加丰富,像是一同打过仗的战友。称自己对王家卫有种“相濡以沫,不能相忘于江湖的同情感。”
气味相投,同时跳进武林
聊起两人的合作起因,张大春记得,那是六年前的某一天,他收到朋友传来的音讯,王家卫突然说要去看他。第一次见面。两个人不认识,却没有任何客套寒暄,王家卫张口不谈文学和电影,直奔主题,大讲武侠和拳术。“我们两个同时跳进一个我们共同都很有兴趣的武林,而那正是一个即将消失和被摧毁的武林。”
张大春笑言,他们的合作不像是编剧和导演的关系,好似打乒乓球,自己是“陪他练球”。作为影片顾问,张大春经常收到王家卫的短信“给我两句”,因此也就有了《一代宗师》中一些韵味无穷的台词。不过,张大春则强调,“编剧工作虽然做了,但我其实不是真正的编剧。我把自己当成一个看他完成这部作品的人,真正的故事,从精神、骨干、血肉这些观众可能不会注意的文字,一些细节都是王家卫亲自操刀、打磨的。”
有人说,王家卫把中国传统拍成电影,张大春则是把中国传统写成了现代小说。《城邦暴力团》同《一代宗师》一样,张大春另辟蹊径,将江湖和真实的历史交织,开创自金庸以来的新武侠天地。
故事留着,或许就能够用上
在观众眼里,从未摘掉过墨镜的王家卫,不善言笑,威严而神秘,而在张大春看来,“他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也不缺幽默。他曾经给我讲过一个书里看到过的故事,我的反应就是家卫没有说出的‘感慨’二字。”王家卫告诉他,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一天,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走进一家裁缝店,想订做一件衣服,约好三个月来取,可是裁缝做好等了半年多,女子也未出现。“这种等待,渴望重逢的心情,十分美妙。后来我翻阅,书中并没有,估计是家卫自己编的。”王家卫接话说,他俩不断给对方讲故事,就像是一千零一夜。他说,“等待是人生一种滋味,或许某一天,那位女子就会来敲门。故事留着,或许哪天就能够用上。”
而在王家卫眼里,张大春很狂,“他居然有野心写100万字的《大唐李白》。还整天写旧体诗,我看他是想和李白PK一把。”接着他补充说,“大春的气质倒是与李白很相像。”张大春解释,写旧体诗是为了支持小说创作,而写小说又是为了更好地写好旧体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他欣赏李白关于月亮的诗句,认为李白从某种角度上讲,是月亮的发明人。
拍《大唐李白》不如拍《作家张大春》
说到李白,张大春是有备而来的,他特意穿了一件黑色圆领T恤,胸前印着“大唐李白”四个白色大字。王家卫透露,估计这本书年底会面世。马家辉追问,是否打算搬上银幕,王家卫风趣地回答,“拍《大唐李白》,不如拍《作家张大春》了。”
王家卫这样说是有所指的,他望着马家辉,不点名地说,“不像有些人,到处开专栏,过一阵子就可以随便弄出一本散文集来。张大春不一样,他雷打不动地每天一早起床,开始写作,下午去电台讲座,用他的话说,很多讲稿都变成了空气。如今,坚持写旧体诗的人有几个?”“我时常遇到要用对联,就发短信求教大春,他一边做节目,一边就发过来,速度快的惊人。”马家辉也连连点头,望着张大春说,“你要小心,也许哪天李白也会去敲你家的门。”王家卫连忙护卫,“是大春敲开了李白家的门,不是吗?”
在张大春眼里,王家卫是一位“乐高迷”,他可以把不同的元素整合拆解成更多的元素,“这套奇异的‘王家卫拆解法’,耗时但有趣。”他说自己的新作品,就是尝试用这种新的创作手法去写的。